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1.简述脑血病的危险因素和三级预防。

答:(1)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

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耽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吸烟、酗酒,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口服避孕药、体力活动减少、情绪应激、抗凝治疗等。

其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发生最重要的环节。

②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

(2)脑血管病的预防: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

如防治离血压、糖尿病、心脏痛等,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

二级预防: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主要针对已发生过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者,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完全性脑卒中的发生,这在中、青年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

三级预防:在脑卒中发病后积极治疗,尽量将神经功能损伤降至最低,并防治并发症,减少致残发生,预防复发。

2.简述TIA药物治疗的要点。

答:(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阻止血小板活化、黏附和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减少TIA复发及预防脑梗死发生。

尤其是反复发作的TIA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

①阿司匹林:50~150mg/d,不良反应可见胃肠道不适或出血。

②双嘧达莫:英缓释剂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作为首先推荐的药物之一。

③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d,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且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较少。

(2)抗凝治疗:不作为TIA的常规治疗。

以下情况可考虑应用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①经抗血小板治疗,仍频繁发作不能控制者;②伴发房颤、冠心病者。

但有出血倾向、溃疡病、严重高血压、严重肝肾疾病者,禁忌抗凝治疗。

(3)降纾治疗:TIA患者有时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患者可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4)钙拮抗剂:阻止钙离子内流入神经元,防止脑动脉痉挛、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尤其适用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

可选用尼莫地平口服,20~40mg,每日3次;尼莫同,静脉点滴lOmg/d。

(5)其他:可用中医中药治疗,如丹参、川芎嗪、红花等。

也可用扩容及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如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倍他司丁、烟酸等。

3.简述TIA的主要护理措施。

答:(1)遵医嘱及时对TIA进行相应治疗,告知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等的作用及用药方法。

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刺激、出血等不良反应。

’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定期复查。

(2)密切观察TIA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的严重程度。

尤其要警惕近期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症状明显加重的患者,。

防止其病情恶化、发生严重脑卒中的可能。

(3)监测患者伴随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病情变化,尤其是血压的波动情况。

坚持规范治疗,将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

(4)指导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给予低脂、低盐、含丰富维生素的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5)注意安全,尽量避免让患者单独外出,尤其扭头或仰头等动作不宜过急、过猛,以防诱发TIA发生或疾病发作时患者跌倒受伤。

一旦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头晕、黑朦或突然跌倒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4.简述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取决于病变部位、血栓形成速度及大小、侧支循环状况等,可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等。

(1)颈内动脉系统受累。

可出现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一,非优势半球病变可有体像障碍;还可出现中枢性面舌瘫、尿潴留或尿失禁。

(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受累。

常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复视、交叉性瘫痪、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还可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闭锁综合征等各种临床综合征。

如基底动脉主干严重闭塞导致脑桥广泛梗死,可表现为四肢瘫、双侧瞳孔缩小、意识障碍、高热,常迅速死亡。

5.简述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的目的、禁忌证和并发症。

答:(1)目的是通过溶栓使闭塞的动脉恢复血液供应,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防止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2)治疗的时机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多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并应严格掌握禁忌证:①有明显出血倾向者;②近期有脑出血、心肌梗死、大型手术病史者;③血压高于180/llOmmHg;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3)溶栓的并发症可能有梗死后出血、身体其他部位出血、溶栓后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水肿、溶栓后再闭塞。

6.简述对脑梗死患者药物护理和康复护理的要点。

答:(1)药物护理: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应严格注意药物剂量,监测凝血功能,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等副作用;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应注意有无黑便情况;应用甘露醇时警惕肾脏损害;使用血管扩张药尤其是尼莫地平时,监测血压变化。

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尤其要重视对TIA的处理。

(2)康复护理:康复应与治疗并进,目标是减轻脑卒中引起的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急性期,康复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①指导体位正确摆放:上肢应注意肩外展、肘伸直、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应注意用沙袋抵住大腿外侧以免髋外展、外旋,膝关节稍屈曲,足背屈与小腿成直角。

可交替采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

②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置,加强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防止关节挛缩变形而影响正常功能。

注意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在无疼痛状况下,应进行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运动。

③指导患者床上翻身、移动、桥式运动的技巧,训练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以及进行自理活动和患肢锻炼的方法,并教会家属如何配合协助患者。

④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并预防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7.简述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答:(1)基底节出血。

其中壳核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常波及内囊。

除全脑症状外,可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三偏征)。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2)脑叶出血。

常见原因有脑动静脉畸形等。

出血部位以顶叶最常见。

临床可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癫痫发作较其他部位出血多见,而昏迷较少见。

根据累及脑叶的不同.出现局灶性定位症状。

(3)脑桥出血。

出血量少时,患者可意识清楚,出现交叉性瘫痪,双眼向瘫痪肢体注视。

大量出血时(>5m1),血肿波及双侧脑桥,患者可突然昏迷,出现四肢弛缓性瘫痪、双侧针尖样瞳孔、中枢性高热、呼吸困难,多在48小时内死亡。

(4)小脑出血。

发病突然,眩晕、共济失调明显,可有枕部头痛、呕吐。

大量出血(>15ml),尤其是蚓部出血,患者很快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甚至致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5)脑室出血。

少量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一般意识清楚,预后良好。

大量出血则迅速出现昏迷、呕吐、四肢瘫痪、瞳孔极度缩小、病理反射阳性、呼吸不规则中枢性高热,预后差,多迅速死亡。

8.简述脑出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措施。

答:(1)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治疗措施:①一般治疗;②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③调整血压;④亚低温治疗;⑤防治并发症;⑥外科治疗;⑥康复治疗。

9.简述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

答:(1)左旋多巴及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对震颤、强直、少动均有较好疗效。

目的是提高黑质一纹状体内的多巴胺水平,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

由于左旋多巴在多巴脱羧酶作用下绝大多数在外周转化为多巴胺,故目前常用左旋多巴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共同制成复方制剂,以减少左旋多巴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常用的复方制剂有关多巴、息宁等。

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是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2)抗胆碱能药物:通过对乙酰胆碱的抑制而使多巴胺的效应相对增高。

对震颤、肌强直有一定作用,适用于震颤明显且年龄较轻的患者。

常用安坦、开马君等。

因影响记忆功能,老年患者慎用。

(3)金刚烷胺: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释放,对各类症状有一定疗.效。

早期患者可单独或与安坦合用。

(4)多巴胺受体激动接启动纹状体,产生与多巴胺相同的作用。

可单用或与左旋多巴复方制剂合用。

常用泰舒达、溴隐亭、协良行、普拉克索等。

(5)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能减少多巴胺降解,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与左旋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并能改善症状波动及延缓“开一关”现象的出现。

常用司兰吉林。

(6)儿茶酚一氧位一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使血浆左旋多巴浓度保持稳定,并能增加左旋多巴进脑量。

单用无效,应与,左旋多巴合用。

常用答是美、珂丹。

10.简述帕金森病患者饮食护理要点。

答:(1)少量多餐,进食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

(2)进餐时情绪愉快,尽量选择喜欢的食物种类。

(3)多吃谷类食物,补充营养和能量,并且碳水化合物通常不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

(4)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5)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因为食物蛋白质中的一些氨基酸成分会影响左旋多巴进入脑部。

(6)摄入低脂饮食,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的不良影响;同时,过高的脂肪也会延迟左旋多巴的吸收。

(7)患者因手指震颤常不能用筷子,可用柄把较长的勺子,或多提供适合用手拿取的食物。

(8)对于咀嚼、吞咽困难者,可采用切碎、煮烂食物的方法,或给予半流食;每口食物的量宜少,提倡细嚼慢咽,必要时可分2口咽下;严重者应给予鼻饲饮食。

11.简述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指导的要点。

答:(1)指导患者进行放松锻炼,以减轻肌肉僵直。

(2)多练习皱眉、睁闭眼、鼓腮、示齿等面部表情动作,以促进面部肌肉运动。

(3)注意向各个方向活动头颈部、躯干、四肢,以纠正异常的屈曲体姿。

(4)可反复练习握拳和伸指的动作,以防止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畸形。

(5)步态锻炼:尽量保持上身挺直,昂头、双眼直视前方,迈步时抬高脚,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双臂自然摆动。

(6)平衡运动锻炼:双足分开25~30cm,向左右、前后移动重心,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上肢也随之摆动。

(7)语言障碍的锻炼:注意舌、唇和上下颌的运动,多练习朗读和唱歌。

12.简述癫痫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的分期及各期临床表现。

答:(1)强直期。

立即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全身抽动。

全身骨骼肌呈持续性收缩,头后仰或转向一侧,上睑抬起,眼球上窜或斜视,喉部痉挛,发出叫声;口先强张而后突闭,可能咬破舌尖;颈部和躯干先屈曲而后反张;上肢先上举后旋再转为内收前旋,下肢自屈曲转为强烈伸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