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输线路工程要点

传输线路工程要点

关于传输管线工程施工中若干安全及技术标准问题的意见在近几年传输管线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发现了若干有关执行技术标准、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等问题,根据相关设计规范、验收规范、建设单位的有关规定以及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供参考。

1、光缆线路工程:1.1、立杆:1.1.1、电杆的检查:1、工程使用环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杆高分别为7、8、9、10米,按设计要求选用,梢径15cm,电杆壁厚4cm,锥度1/75;2、电杆表面应光滑、平直,不应有麻面、裂缝、脱皮、锈斑和露筋等现象;3、电杆内表面不应有塌落或锈筋现象,电杆根部断面平整,杆顶封闭,不露钢筋;4、电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用:[1] 环向裂缝宽度超过0.5mm;[2] 有可见纵向裂缝;[3] 混凝土破碎部分总面积超过200平方毫米。

1.1.2、安全生产要点:(1)劳动组织合理,人员配备充足(按人均负重50kg考虑),熟练工应占半数以上;(2)打杆洞之前应了解该地点是否有煤气管道、自来水管、电力光缆、通讯电缆等,如有时,应谨慎挖掘,不可蛮干;(3)杆洞应开足够深、足够长的马槽(斜槽),特别是电杆较高和地形不利时;(4)绳索、杆叉等工具配备齐全,牢固安全,不准用铁锹等工具替代;(5)扛杆人员应用同一肩膀,便于遇险时躲闪;不准用汽车、拖拉机等拉绳立杆;1.1.3、杆位选择:(1)杆位要选择安全稳固的地点,不影响车辆、行人通行,同时要照顾当地的民俗;(2)装设拉线的电杆杆位,要考虑拉线的位置;注:7.0M水泥杆比本地网验收规范增加了0.1m。

如果杆位在斜坡上,以地形底的一侧计算,另外加深0.1m。

杆洞深度允许负偏差0.05m,超过负偏差即为不合格。

本地区水田较多,应严格按水田标准要求(即使立杆时未栽水稻)1.1.5、杆根垫板:本地区土质比较松软,凡做拉线的电杆必须在杆根下垫水泥垫板,防止电杆受力后下沉,不准用砖头、石块替代。

1.1.6、电杆横直线:(1)直线杆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允许左右偏差5cm;(2)电杆上下应垂直于地平面。

前、后、左、右杆梢偏差允许半个杆梢(7.5cm)(3)角杆应内移半个杆根(10-15cm)。

(立杆时应向内角倾斜,拉线收紧后杆梢回到线路转角点上)(4)装撑杆的角杆不内移。

1.1.7、杆号:(1)杆号用黑漆直接喷在电杆朝向道路的一侧,一杆一号,高拉桩不编号。

(2)杆号应包括:移动通信标志、线路名称(汉字,xx--xx)、电杆编号(汉字)。

字体大小、间隔按南通移动统一规定。

(最低一字离地2.5m以上)(3)杆路形成后立即编号,便于管理,同时可避免编制竣工资料是发生差错。

1.1.8、电杆避雷线及地线:(1)利用拉线做避雷线:4.0铁线出杆顶10cm,离杆顶10cm处用2.0铁线捆扎2道,下端压紧在拉线抱箍与水泥电杆之间。

(2)在与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交越处,两侧电杆避雷线:4.0铁线出杆顶10cm,离杆顶10cm处用2.0铁线捆扎2道,以下每隔1.0m捆扎一处,在离地面2.0m处4.0铁线断开做成5cm间隙(断开处用2.0铁线捆扎,使4.0铁线尖端对准)。

4.0铁线入地0.7m 以下处再向侧面延伸。

延伸长度使土质而定,砂粘土5m,砂土9m(接地电阻25Ω)。

1.2、拉线:1.2.1、地锚:(1)地锚出土方位必须经测量确定。

出土方向允许偏差:承力拉线±5cm,非承力拉线±10cm。

((4)地锚出土应开马槽(斜槽),使地锚柄与拉线成一条直线。

(5)地锚洞回填前应将积水、淤泥掏干,回填干土,每30cm分层夯实。

1.2.2、拉线:(1)拉线规格:(以7/2.2吊线为例)1)双方拉:7/2.22)四方拉:侧面拉7/2.2 顺线拉7/2.6(规范为7/2.2)3)终端拉:7/2.64)角杆拉:线路转弯偏转角≤30°7/2.2线路转弯偏转角:30°~60°7/2.6(3)拉线距高比应取1,受地形限制,也不能小于3/4,特别是终端杆及大角杆,距高比尽量取1或大于1。

(4)拉线安装要求紧、挺,不允许松弛。

角杆杆梢回复到线路转角点,终端杆向拉线方向倾斜15~20cm。

(5)拉线缠扎部分涂防锈油漆。

(6)易受车辆、行人碰撞处的拉线应安装拉线防护套管。

(7)高拉桩的正拉线规格7/2.2,副拉线7/2.6.电杆、高拉桩、地锚出土点应成一条直线。

高拉桩向地锚出土点倾斜0.7~1.0m。

1.3、吊线:1.3.1、安全生产要点:(1)布放吊线跨越电力线时,必须停电作业,无法停电时,应采取安全稳固的支架支撑;(2)布放吊线跨越道路时,要防止影响行人、车辆,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并有人在公路上警戒,以红旗指挥过往车辆;(3)收紧吊线应尽量采用杆下收紧法,如因地形条件限制,必须采用杆上收紧法时,应特别检查拉线(或临时拉线)出土方位是否正确,埋设是否牢固,紧线葫芦在杆上的着力点与拉线抱箍的距离不能超过20cm;1.3.2、吊线在电杆上的固定:(1)架设第一条吊线时,应在公路的反侧,线路较长,沿公路不同侧架设时,应保持吊线在电杆的同一侧;(2)第一条吊线抱箍离杆顶50cm,遇特殊情况,最小距离不小于25cm;(3)两层吊线之间的距离为40cm;(4)吊线在角杆内角时,角深(边长50m)在7.5m以上应加辅助装置。

拉线为7/2.2时,4.0铁线1道;拉线为7/2.6时,4.0铁线3道。

4.0铁线在吊线上分别缠绕8圈。

1.3.3、吊线接续:采用双衬环套接法,3.0铁线另缠,规格同拉线上把,禁止采用自缠法及平行并接法,防止吊线受力后抽头拔脱。

1.3.4、吊线软档:(1)软档是非规范的,应尽量采用高桩拉等办法解决,而不采用“软档”;(2)无其他解决办法,必须采用“软档”时,软档长度应控制在10m以内。

软档也应为7/2.2吊线,使用拉线抱箍、衬环等材料终结。

1.3.5、吊线接地:(1)吊线接地方法应按设计规定施工。

设计未明确时,可按下列方法施工:(进入局站前的终端杆应作一处接地)1)长途光缆设计规范(YD 5102-2005)6.6.11规定:“光缆吊线应每隔300m~500m 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1km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

用4.0铁线作地气连接线,两端分别压紧在吊线抱箍或拉线抱箍与电杆之间。

2)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T 5138-2005)10.4.1规定:“光(电)缆线路在郊区、空旷地区或强雷击敷设时,应根据设计规定采取防雷措施,光(电)缆线路每隔2km左右将金属屏蔽层(架空敷设的应连同吊线)做保护接地”。

用4.0铁线作地气连接线,在电杆上固定方法通电杆避雷线,4.0铁线上端用地气夹板固定在吊线上,下端固定在接地极的螺丝(Φ12*40)上。

接地极应为2000*50*50镀锌角钢。

地气棒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同时也没有固定4.0铁线的螺丝。

(2)接地电阻:按“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T 5138-2005)附录D”规定:普通土(土壤电阻率100Ω*m以下)为20Ω。

(地气棒的接地电阻可达30~50Ω左右)。

1.3.6、吊线附挂电力线路:(1)架空光缆不宜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

在不可避免时,允许与10kv以下的电力线路合杆架设。

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护措施,并与有关方面签订协议。

(2)与10kv以下的电力线路合杆时,电力线与通信线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且电信线应架设在电力线的下方。

(3)同杆架设是的防护措施:(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3.10):1)吊线每隔200m左右接地一次,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2)吊线每隔1km左右用绝缘子做电气断开;3)与电力线同杆架设终止处,吊线用绝缘子做电气断开。

1.3.7、吊线防护:(1)吊线与电力线交越处,做绝缘夹板防护。

1)绝缘夹板长度:每端超出电力线边线在吊线上的投影点1m;2)绝缘夹板如有接头,接头处应作可靠的无缝连接。

防止出现稀缝、缺口,不起防护作用。

(2)吊线跨越公路处,做反光标志套防护。

道路较窄,不分来去车道时,在公路中间做一处,长度不小于2m;道路较宽,分来去车道时,来去车道中间各做一处,长度不小于2m。

1.3.8、吊线的长杆档装置:(1)根据长途光缆设计规范6.6.7-2规定,7/2.2吊线在轻负荷区杆距超过150m,中负荷区杆距超过100m时,应采用辅助吊线跨越装置(本地区应按中负荷区考虑)。

(2)正吊线规格为7/2.2,副吊线规格为7/3.0(或7/2.6)。

(3)正负吊线抱箍间距应不大于1.0m。

(4)正负吊线之间,每隔50m左右应作一次连接,连接器材为三眼单槽吊线夹板及两眼镀锌铁板。

(5)副吊线应作终端拉线,规格比副吊线大一级。

(或双条拉线)(6)当杆距在100~150m时,可考虑在跨越档吊线加大一级而不做辅助吊线,两侧加终端拉线。

1.3.9、架空光缆进入局(站)前的安装:(1)架空光缆进入局(站),吊线不准终结在铁塔上。

(2)进入局(站)的光缆应采用墙壁吊线方式(辅以墙壁钉固方式)(3)墙壁吊线应采用7/2.2钢绞线、拉线抱箍、拉攀、衬环等器材。

(4)光缆余缆应安装在终端杆前一根电杆上。

(5)光缆进入进线孔前应做滴水弯,光缆穿放完毕,进线孔应用防火泥封堵1.4、光缆敷设安装:1.4.1、布放前的准备:(1)检查单盘光缆外护套应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良好,A、B端标记明显(2)单盘光缆的光纤衰减系数符合设计要求,随盘测试记录完整。

(3)布放前,光缆应进行合理配盘,尽量减少接头和不浪费光缆,不出现短段光缆(200m以下)1.4.2、光缆预留及安装:(1)预留长度按设计规定,设计如无明确规定,一般接头预留、局(站)内预留、特殊预留(跨越大河、公路以及每一公里一处预留),按每处10~20m考虑。

(2)架空光缆余缆圈直径60cm,盘圈绑扎整齐。

架空光缆应采用预留架安装,管道光缆安装固定在人(手)孔墙上适当位置。

(3)架空接头余缆安装在接头两侧相邻的电杆上。

管道光缆接头余缆安装在接头孔两侧相邻的人(手)孔内(长途硅芯管道除外)。

局(站)内预留光缆安装在架空终端杆前一根电杆上或局(站)前人(手)孔内。

(4)架空光缆角杆及直线杆每隔3~5根电杆作一处伸缩弯。

伸缩弯安装如图1所示:图1 光缆伸缩弯施工工艺(5)光缆在引上杆应采用钢管保护,地面高度≥2.5m。

钢管内穿子管(根数由设计确定,一般3~4根),上部至吊线下方30cm,下部穿入引上管内。

钢管及子管口应作堵塞,光缆引上后应做伸缩预留,安装要求如图2所示:图2 引上钢管及子管安装工艺(6)光缆接头盒两侧伸缩预留安装如图3所示:图3 接头盒两侧伸缩预留安装工艺1.4.3、架空光缆挂钩:(1)安全生产要点:1)严禁在吊线上行走(走钢丝),不准两人在同一档内坐吊线作业,两侧电杆上的吊线夹板螺丝必须上紧;2)应检查滑车、滑板是否磨损,安全销、扣是否灵活可靠;3)滑车、滑板过电线杆时必须使用脚扣,过吊线接头、电力线、高压广播线等障碍物时,必须使用竹梯过障碍物,防止人员触电或高空坠落;4)在跨越公路档内挂光缆时,必须注意吊线的垂度变化,人在吊线上作业,人体最低点至路面的距离必须在4.5米以上,并应有人在路面警戒防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