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作者:————————————————————————————————日期: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中学数学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施凤坤
(围场县山湾子中学,河北承德068457)
摘要:本文提出了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方法。

其旨在形成小组合作的“有效学习”,克服教学中的一些“高耗低效” 的现象,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关键词:有效学习;小组合作;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3-0092-01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交流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质疑对抗,能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畅所欲言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但实践教学中,“小组学习”实效性不强,笔者通过一线的调查和实践总结出一些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策略。

一、在讨论的准备方面
(一)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为了减少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搭便车”的现象,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每次合作之后各小组要填写“小组合作分工表”以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及完成情况,填写“会议记录表”以明确每个成员的发言情况及会议表现,“成员互评”以群体的评价来约束个体的行为等。

(二)精心选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

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合作”将变成一种形式。

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
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有一些容易混淆、需要加强思辨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容易产生争论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讨论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后再讨论
如果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这样一来,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

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每个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

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

二、在讨论的过程中
(一)努力做到面对全体学生
教师要因人而异,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位成员参与的机会均等。

对于那些不积极参与讨论的成员,教师要激发他的表现欲,给予他发言的机会,逐渐使这些成员由被动发言转为主动发言。

(二)教师要适当引导
在讨论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要考虑学生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尽量引用教材中的知识观点来验证自己的观点;遇到讨论不能继续,要做适当的引导与点拨,或者做一些辅助性的提问;要做好纠偏工作,防止学生的讨论离开主题,或者变成一种放松休闲方式。

在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要让学生学会质疑
讨论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内容之外,还要依据课堂问题与同学的探讨结
果,提出新的问题,即要质疑。

当学生的思维模糊时,教师要点拨;当学生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时,教师要追问。

(四)要控制讨论的时间
过长或过短都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教师应当根据问题的难度与学生的反应作出合理的决定。

教师应给予学生潜心读书、默默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充分、高效地合作交流。

这时的讨论才是富有个性色彩的高质量的合作。

三、在讨论和汇报成果时
应采用多种方式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确保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议论,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

而不能采用“包办代替式”帮学生归纳概括,或采用“一问一答式”以几个好学生的汇报来代替全班同学的意见。

真正有效的讨论,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自己讨论的结果。

总之,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需要合作,需要有效的讨论和交流。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交往中实现再创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