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1.1.1 国民生产总值1、在下列三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
A、当年生产的汽车
B、去年生产而再没能售出的汽车
C、去年生产而今年售出的汽车
D、去年生产而今年转售出去的汽车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D)的总值.
A、原材料
B、投入品
C、中间产品
D、最终产品
3、国民生产总值应该包括(C)
A、仅有形产品
B、仅无形产品
C、二者都包括
D、二者都不包括
4、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际GDP与名义GDP不同,因为实际GDP考虑了:(A)。

A、价格变化
B、货币贬值
C、生产力提高
D、进口和出口
5、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 将:(B)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确定
1.1.2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支出法又称:(B)
A、生产法
B、最终产品法
C、生产法
D、要素支付法
2、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该:(A)。

A、理论上一致
B、完全一致
C、没有任何关系
D、不确定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以(A)为标准。

A、支出法
B、收入法
C、部门法
D、其它
4、最终产品法的加总项目不包括:(C)。

A、消费
B、投资
C、中间产品
D、净出口
5、厂商的收入和中间产品成本支出之间的差额被称为:(B)
A、净销售
B、增加的价值
C、利润
D、实际产出
1.2.1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1、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B)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收入
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别(A).
A、间接税
B、直接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折旧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产别是:(D)
A、直接税
B、间接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折旧
4、GNP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的部分被称为:(C)。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的所有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的总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但支付给国外的报酬除外。

这种收入被称为:(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1.2.2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C)
A、恒等;
B、不会相等;
C、区别在价格水平;
D、无任何关系。

2、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是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D).
A、和;
B、差;
C、积;
D、商。

3、当通货紧缩时,名义国民生产总值(C)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4、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际GDP与名义GDP不同,因为实际GDP考虑了:(A)。

A、价格变化
B、货币贬值
C、生产力提高
D、进口和出口
5、假定2001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40 000亿美元,价格指数是200(1987年的价格指数是150),那么2001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1987年的价格水平衡量相当于:(C)
A、200亿美元
B、400亿美元
C、30000亿美元
D、40000亿美元
1.2.3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1、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小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的总和,则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确定。

2、国民生产总值不包括:(B).
A、本国公民在国外的生;;
B、外国公民在本国的生产;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3、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D)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

A、本国公民;
B、外国公民;
C、本国领土上;
D、本国常住居民。

4、国民生产总值以(C)做为统计的标准。

A、国境
B、实物
C、人口
D、价值
5、国内生产总值以(A)做为统计标准
A、国境
B、国别
C、人口
D、价值
1.2.4 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一个5000万人口的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亿,则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A)万。

A、20;
B、005;
C、30;
D、70。

2、最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的统计量是:(B).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3、如果一国国民生产
总值是30亿美元,人口数为1亿,折旧为10亿美元,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B)美元。

A、3;
B、30;
C、2;
D、20。

4、人均产出是:(A)。

A、用总产出除以人口总量衡量
B、用一国中心城市的总产出衡量
C、不考虑人口差异
D、不适用于比较各国的经济增长状况
5、以下哪个国家在1970-1980年间经历了最低的人均产出增长率:(C)
A、美国
B、日本
C、南韩
D、中国
1.3.1 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1、两部门经济中,若消费等于30亿美元,投资等于10亿美元,储蓄等于10亿美元,则总需求是(B)亿美元。

A、50;
B、40;
C、30;
D、20。

2、两部门经济中,若总需求是70亿美元,消费是30亿美元,则投资支出是(A)亿美元。

.
A、40;
B、30;
C、20;
D、10。

3、两部门经济中,若总供给是50亿美元,其中消费品是30亿美元,则储蓄是(B)亿美元。

A、10;
B、20;
C、30;
D、40。

4、当经济中存在大量的超额生产能力时,总需求的移动:(A)。

A、转化为产出的变动
B、转化为价格的变动
C、等量地作用于产出和价格
D、导致总供给的移动
5、在收入-支出模型中引入税收,引起:(D)
A、可支配收入小于国民收入
B、总支出函数变得平缓
C、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
D、以上都对
1.3.2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1、三部门经济比二部门经济多了(C)部门。

A、居民户;
B、厂商;
C、政府;
D、金融机构。

2、三部门经济中,若总需求为100亿美元,消费支出60亿美元,投资支出30亿美元,则税收是:(A).
A、10;
B、30;
C、60;
D、90。

3、三部门经济中,总供给不包括:(C)。

A、消费;
B、储蓄;
C、政府支出;
D、税收。

4、假设在封闭经济中,税率是0.25,相对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0元。

要是均衡水平的国民收入增加2.5亿美元,投资需要增加多少:(B)。

A、05亿美元
B、1亿美元
C、15亿美元
D、2亿美元
5、封闭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A)
A、不存在国际贸易
B、不存在政府部门
C、存在出口但不存在进口
D、以上都对1.3.3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1、四部门经济比三部门经济增加了(C)部门。

A、金融机构;
B、市场;
C、国外经济;
D、政府。

2、四部门经济中,总供给不包括:(B).
A、储蓄;
B、出口;
C、税收;
D、进口。

3、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不包括:(D)。

A、出口;
B、消费;
C、投资;
D、税收。

4、进出口有时被称为:
(B)。

A、贸易欠债
B、贸易差额或结余
C、贸易负担
D、校正差额
5、边际进口倾向的减少使:(B)
A、乘数增加,总支出函数变得平缓
B、乘数增加,总支出函数变得陡峭
C、乘数变小,总支出函数变得平缓
D、乘数变小,总支出函数变得平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