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道路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本标段道路包括主线K0+143.859~K0+614.500,主线路宽26.5m。
E匝道里程范围为EK0+180.000~EK0+618.727; L匝道里程范围为LK0+000~LK0+349.034;F匝道里程范围FK0+799.085~FK1+126.078以及FK0+604.00~FK0+702.765。
(2)施工范围内主要是丘陵区,山坡较平缓,沟谷切割较深,山体由风化花岗片麻岩组成,地表多为残积土覆盖,有少量基岩露头。
植被发育,但树木大部分被伐。
路基填方前基底均须进行清理,并作清淤换填处理。
(3)本工程道路基层1)填方路基。
路基填料为移挖作填的坡土,全、强风化的花岗片麻岩及一部分外借土。
路基分层松铺以30cm为宜,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
填方路堤两侧各超宽50cm,路基填料采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
2)土质及全、强风化石质挖方路基。
土质,全、强风化石质挖方地段,需要进行填前碾压并控制压实度大于95%。
当土质松散、渗水、强度低时,须采取防水、排水措施或掺生石灰处理。
3)填挖方过渡段路基。
由填方路基的下路床底面过渡到挖方路基路床底面或挖方路基路床顶面,需要填挖方过渡路段,对挖方段进行超挖回填并控制过渡段最短边长度不小于10m,压实度须满足各相应层位压实度的要求。
(4)一般路段采用2.0%正常横坡;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保持水平,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线旋转,按线形渐变设置超高过渡段。
上路肩设置1%的向外横坡。
(5)道路结构面层。
一般地段,采用16cm厚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面层为改性沥青)33cm厚的6%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和15cm厚的级配碎石垫层。
石质挖方地段不设底基层,改为10cm厚的级配碎石垫层。
(6)路边为硬路肩及保护性路肩,中间设拦水缘石。
(7)道路中央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缘石及护栏组成,其开口采用活动护栏。
(8)边沟采用浆砌片石。
二、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l—2000)(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 29-50—2003)(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范》(JTG D20—2006)(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 08-117—2005)(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9)《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10)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取的资料(11)本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条款三、施工部署1.施工计划本标段的道路工程计划于××年××月××日开工,总工期为215d,竣工时间为××年××月××日。
2.人员机具安排(1)道路施工主要人员安排项目经理:××施工负责:××质检负责:××测量负责:××实验负责:××安全负责:××钢筋班班长:××模板班班长:××砌石班班长:××计划投入钢筋工、木工、电工、泥水工、杂工等工种共100人。
(2)道路工程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安排(见表1)表1 道路工程施工主要机具四、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五、挖方段路基工程(一)概况本标段的挖方土石方工程包括土质及全、强风化岩构成的路基,其所形成的路堑边坡坡率采用1∶1.25~1∶1.5(若H<4m,采用1∶1〉。
路堑边坡在边沟外侧设置1.0m宽的碎落台。
当边坡高度大于12m时,设2m宽的碎落台,同一路堑落碎台宽度应统一。
由不同地层组成或较深路堑,在边坡中部每10m或不同地层分界处设置2m的边坡平台,并在台上设置截水沟。
同时按照挖土在填土段就近消费原则调运土石方。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测量放线(1)在路基开挖边线每10~20m测设一个桩点。
主要测点按照放坡级数在每一级起点、终点、转折点等处用木桩打入实地,然后在桩头用一个小钉对点,并用混凝土在木桩周围浇筑以固定木桩。
(2)路基边线桩水准高程测好后,应在边线以外测设若干临时水准点,以便施工过程中引测校核。
(3)施工测量放线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路基开挖施工。
2.在坡顶部设临时排水沟开挖前需在边坡顶部设置尺寸为30cm(宽)×50cm(深)临时排水沟,排水沟的走向以将雨期积水排至天然沟谷为准,防止边坡开挖过程出现由于雨水漫流而导致边坡出现坍塌或失稳。
3.修筑场内施工便道由于本工程土方施工需运输各种大型机具至施工现场,在边坡较缓一侧开通一条6m宽的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在场地平整压实后填筑30cm厚的泥结碎石与15cm厚的水泥稳定石屑层。
施工便道设置为满足路基开挖时土方的弃运以及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材料、设备运输的需要。
施工便道路面设单向1.5%的排水横坡,将路面的积水自然排入路基外排水沟内。
施工便道边坡放坡会导致局部变陡,施工过程中,将派人密切监测该路基的稳定情况,如有异常,将自行局部处理,以确保该通道的正常使用。
(三)挖方路基工程1.土石方开挖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土石方开挖工艺流程图2.每级边坡内排水沟设置边坡放坡开挖阶段,每级边坡挖土均沿该级坡顶设一道临时排水沟,以解决开挖施工期间的积水。
当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则按照设计尺寸砌筑排水沟。
3.土方开挖方法挖方路堑开工前应重复测量断面,先修山坡截水沟,从上至下每开挖一级及时防护一级,同时开挖槽内应有临时纵向排水设施,尽量避免雨水渗入边坡内,减少工程隐患,防止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塌滑。
监 理 监 督土方开挖具体施工方法为:采用挖掘机按每层1.5~2m开挖高度进行(护坡需设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时,则将土方开挖1.5~2m,至该层土钉标高下约1m左右)。
另外在非边坡的放坡段,保留上下路基的临时运输通道。
对于机械开挖后的所有放坡面,均采用人工进行开挖坡面整修,然后进行该层的防护: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浆砌片石施工、喷播植草、喷射混凝土施工,然后再按以上施工顺序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当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预留10cm的土体,采用人工进行基底的修平,并同时进行四周排水沟和集水井的砌筑工作。
4.外运弃土土方运输线路:由挖方地段到临近填方段,按照就近消化原则。
多余土先临时堆放,在线路基本贯通后运至高填方路段。
5.截(排)水措施路堑放坡开挖过程中,为防止暴雨期节施工雨水漫流,渗入边坡内,减少工程隐患,以免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边坡塌滑,挖槽内需要设临时纵向排水设施。
主要排水措施为:(1)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排水沟两侧设置1%的排水横坡,将排水沟两侧的积水收集汇入排水沟。
(2)在每级坡顶设置临时排水沟,以免排水沟内的水重新渗入坡体。
(3)在坡地设置大断面排水沟,防止雨水积聚浸泡坡脚和路基。
6.注意问题(1)骨架护坡施工前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平整。
(2)挡土墙分段施工,跳槽开挖,坡度按照设计图施工。
(3)路肩墙墙高根据地形进行调整,墙基埋置深度大于1.0m六、填方路基工程(一)施工流程施工流程见图3和图4。
.图3 施工流程(一)图4 施工流程(二)(二)主要施工方法 1.原有排水系统的维护施工前应对原有排水系统进行勘察,确保原有排水系统排水畅顺,路基填土前,两侧的排水边沟须先行开挖。
2.测量放线1.含水量接近最佳值2.土料中无不适宜材料3.表面大致平整,几何尺寸大致符合要求4.松铺厚度30cm1.压实度检验方法确定2.机械操作手进场3.监理已批准开工铺土符合标准1.先轻型压路机后重型压路机2.先慢后快3.由边缘向中间碾压4.碾压二次轮迹重叠15-20cm碾 压1.压实度达到标准2.外观表面平整无大起伏3.无“弹簧”、“干松”现象自 检1.填报工序报验单2.自检资料申请检查3.经签认后继续上土合格自不 合 格(1)路基开工前,作好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横断面的检查及补测。
(2)测放中线桩。
按每20m一个整桩号和曲线要素点等,控制路基中心的各点,测设中线桩。
(3)测出中线桩的原地面标高,再根据该位置的路基设计标高及设计边坡,计算填土路基的填土边线,用木桩作为边线桩。
测量出各里程桩处的左边线桩、中线桩、右边线桩三点的原地高程,作好记录,计算出各桩号路基填筑宽度。
(4)测量现状地面高程,作为原始资料存档,以便计算填土方数,并确定填土层数及顶层标高。
(5)中心桩应随填方逐层向上引测。
3.路基填土(1)基底土密实,地面横坡缓于1:1.5时,填方路基可直接填筑,若有地表草皮松土等应予清除。
对于半填半挖路基,为减小路基纵向、横向不均匀沉降,挖方路基部分在路面下超挖80cm后再回填土方分层压实;填方路基部分,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路堤基底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且设置2%~4%的反向倾斜横坡。
为减小地下水对填方路基的破坏,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并与挖方路段纵向渗沟相连接,共同排除地下水。
(2)在水沟、水田范围内的路基,进行排水清淤,再进行换填。
(3)地表以下30cm以内达到95%以上的压实度(重型)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
(4)零填路基,应先将表面压实,使之达到要求的压实标准后再修筑面。
(5)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
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6)分层填筑时,应在现填路段接头处预留不大于于1:2的坡度,并且在各填筑层面上预留不小于2m宽平台,便于衔接。
(7)土工格栅在铺设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路堤轴线方向;土工格栅的联结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结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cm;土工格栅的铺设应平顺,摊铺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阳光暴晒。
(8)碾压前采用平路机进行平整,并用6~8t两轮光轮压路机预压整平。
(9)用10~18t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分层填土虚铺厚度为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的最后一层土压实厚度应大于8cm。
(10)压路机碾压路基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碾压前应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碾压。
2)每层碾压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回填土土质及压路机压实功能等因素,在现场试压时不能少于4~8遍,要求轮迹重叠1/3~1/2轮宽,碾压至无明显轮迹,同时土壤密实度要达到质量标准方可进行上一层土的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