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 2019 高考一轮选习练题(7)李仕才一、选择题1、脂质体是以磷脂等物质制备的中空膜泡状结构的人工膜。
转基因技术中的做法是将磷脂、胆固醇或其他脂质的乙醚溶液加入DNA 溶液中,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 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胞吞而实现基因转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B.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C.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可提高转移效率D.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会产生免疫反应【解析】选 D。
由题可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是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 DNA 的脂质体小泡被受体细胞胞吞而实现基因转移,其原理是膜的流动性,A 正确;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实现了基因转移,因此脂质体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B 正确;由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影响脂质体小泡与植物细胞膜的融合,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有利于脂质体小泡与植物细胞膜的融合,可提高转移效率,C 正确;根据题意,该脂质体小泡的膜表面不含糖蛋白,因此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不会产生免疫反应,D 错误。
2、如图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 24 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Ⅲ在 a 点上升的原因是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B.图中曲线Ⅲ在 12 点左右 d 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叶肉细胞在图中的 c、e 两点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与d点相比,e点ATP的含量下降,C5的合成速率下降【解析】选 B。
曲线Ⅱ表示真正光合速率,b 点光合作用刚开始进行,所以 b 点之前只进行细释放量减少是因为晚上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A正胞呼吸,图中曲线Ⅲ在a点上升,即CO2确;曲线Ⅲ在 d 点下降,但是在相应时间曲线Ⅱ上升,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的增加大于光合速率的增加,导致曲线Ⅲ下降,B 错误;c、e 两点时该植物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但浓度和温度变化是对于叶肉细胞来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正确;e点与d点相比较,CO2不大,但是光照强度变化很大,所以可以认为e 点光照强度减弱,暗反应不变,ATP 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ATP的含量下降,光反应减弱导致暗反应减弱,C的合成速率下降,D正确。
53、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解析】选 A。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 6 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
正常情况下,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减少一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应为 6 条,而实际图中为 8 条。
且观察该图,上下的第二条和第四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显然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这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A 正确;若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6 而非 8,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一边为 2 条,一边为 4 条,B 错误;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即 DNA 双链多复制一次,则此细胞中应该有 3 条形状相同的染色体,C 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染色体不再复制,D 错误。
4、已知鸡的短腿、正常腿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让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一次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 2/3 短腿、1/3 正常腿。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鸡的短腿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B.亲本短腿鸡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正常腿是基因突变所致C.若群体中短腿鸡与正常腿鸡杂交,后代中短腿鸡约占 3/4D.若后代中短腿鸡和正常腿鸡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短腿鸡占 1/2【解析】选 D。
由题干信息“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一次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 2/3 短腿、1/3 正常腿”可以推知:鸡的短腿为显性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且显性基因纯合致死,A 错误;亲本短腿鸡为杂合子,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正常腿是等位基因分离所致,B 错误;控制短腿的基因纯合时个体死亡,群体中短腿鸡全为杂合子, 正常腿鸡为隐性纯合子,短腿鸡与正常腿鸡杂交,后代中短腿鸡约占 1/2,C 错误。
假设鸡的短腿、正常腿由 A、a 基因控制,后代中有 2/3 短腿、1/3 正常腿,则 A 基因的频率为 1/3,a 基因的频率为 2/3,短腿鸡和正常腿鸡自由交配,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1/9AA(致死)、4/9Aa、4/9aa,所以子代中短腿鸡占 1/2,D 正确。
5、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基因表达,但不会遗传给后代B.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D.多基因遗传病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群体发病率较高【解析】选 D。
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基因表达,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A 错误。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 错误。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其 21 号染色体有 3 条,并不存在 3 个染色体组,C 错误。
多基因遗传病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群体发病率较高,D 正确。
6、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可以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B.诱变后的植株一定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C.多倍体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往往果实大,茎秆粗壮,营养成分含量高D.利用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获得新基因【解析】选 B。
杂交育种指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因此其可以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A 正确。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B 错误。
多倍体育种培育新品种的优点是果实大,茎秆粗壮,营养成分含量高,C 正确。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提高突变频率,产生新的基因,D 正确。
7、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⑤是效应器,指肌肉或腺体,刺激②引起⑤反应不能称为反射B.分别电刺激②、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及作用于突触后膜均需要消耗 ATPD.若乙为抑制性神经元,丙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后,乙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解析】选 B。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 错误;刺激②电流表指针偏转 2 次,刺激④电流表指针偏转 1 次,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B 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 ATP,C 错误;神经元电位是否变化取决于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类型,乙接受丙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电位应变为内正外负,D 错误。
8、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 T 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 B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 T 细胞吞噬消化【解析】选 A。
疫苗作为抗原,表面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A 正确;机体初次接种抗原(疫苗),经过一系列变化而产生效应 B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B 错误;机体再次接种抗原,记忆细胞可以分化为效应 B 细胞,它会产生抗体, 但不会释放淋巴因子,C 错误;麻疹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吞噬细胞消化而失去致病能力, D 错误。
9、如图,曲线 a、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大,营养级高B.曲线 b 代表的种群,种群密度为 d 时,其数量不一定会增加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由图像可知 a、b 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解析】选 D。
曲线 a 代表的生物种群密度很少时,存活率才高,可能原因是该生物生存所需要能量多、该生物所处营养级能量少,A 正确。
曲线 b 代表的种群,种群密度为 d 时,存活率高,但此时的死亡率未知,所以其种群的增长趋势不确定,B 正确。
大型动物,所需要资源多, 易地保护时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太大,C 正确。
图中只给出 a、b 两种生物存活曲线,不确定这两种生物是否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所以两种生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竞争关系,D 错误。
10、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理想状态下它的数量增长曲线为 J 型B.乙数量达到 K 值后,其增长速率最大C.丙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D.丁具有多样性,其多样性的形成不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选 C。
分析甲、乙、丙、丁可知,它们分别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乙(种群),A 错误。
乙数量达到 K 值后,增长速率接近零,B 错误。
丙作为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正确。
丁(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与无机环境关系很大,D 错误。
二、非选择题1、为了研究盐碱地对植物生理的影响,某科研人员以桃树、石榴和海棠的盆栽苗为实验材料, 测定了它们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胁迫下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外,还应加入(2 分),分离色素依据的原理是。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三种树的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3)由表中数据推测,随着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2 分)(填“增强”“不变”或“减弱”),根据光合作用过程阐述原因是。
【解析】(1)色素的提取实验中需要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保护色素;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NaCl 溶液的浓度和盆栽苗的种类,因变量是各种色素的含量;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三种盆栽苗的各种色素都表现为随着 NaCl 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3)三种盆栽苗的色素含量随着 NaCl 浓度的增加都逐渐降低,进而减弱了光能的吸收,导致光反应强度下降,暗反应强度也随之下降,因此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