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DJBSM20 架线(总体)工程监理初检方案xxxxxxx220kV送出工程监理初检方案xxxx220kV送出工程监理项目部201x年xx月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年月日目录1.工程概况 (116)1.1.工程规模及建设情况 (116)1.2.工程参建单位 (116)2.验收依据 (116)3.验收范围及条件 (116)3.1.验收范围 (116)3.2.验收条件 (116)4.验收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117)4.1.验收组织机构设置 (117)4.2.验收人员职责 (117)4.3.验收资源配置 (117)5.验收时间安排 (118)6.验收要求 (118)6.1.收总体要求 (118)6.2.分部工程验收要求 (119)7.质量验评及竣工初检报告 (121)8.安全措施 (121)9.附表 (121)1 工程概况1.1 工程规模及建设情况1.1.1 建设地点:1.1.2 线路长度:1.1.3杆塔数量:1.1.4 导地线型号及架设方式:1.1.5 接地型式:1.1.6 地形、地质:1.1.7 主要气象条件:1.1.8 绝缘子:1.1.9 阐述各个分部工程具体实施情况:1.2 工程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运行单位:2 验收依据2.0.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2.0.2《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验收规范》(GB50233-2005)。
2.0.3《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0.4《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1部分:机械试验》(GB/T2317.1-2008)。
2.0.5《园型同心绞架空导线》(GB/T 1179-2008)。
2.0.6《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2.0.7《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782-2001)。
2.0.8《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L/T5434-2009)。
2.0.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6号)。
2.0.10《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 248-2008)。
2.0.11《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06〕699号)。
2.0.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示范手册》〔2011年版〕。
2.0.1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0〕166号)。
2.0.1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8号)。
2.0.15《架空送电线路导地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87)。
2.0.16 《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通知》(基建安全〔2007〕25号)。
2.0.17 《关于加强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2010】322。
2.0.18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的要求,采取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监理预控和检查专项措施。
6.1 监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6.1.1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xxx220kV送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并编写《xxxx220kV送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
6.1.2 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签证,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6.1.3 对架线工程的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旁站监理,加强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1.4 工程完工后,认真填写《xxx220kV送出工程合川电厂二期220kV送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2.0.19 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及业主有关规定。
3 验收范围及条件3.1验收范围3.1.1 本次验收实物为:3.1.2内业资料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过程记录、原材料的控制以及三级自检;监理项目部的策划文件、旁站记录以及过程监理控制资料等。
3.2验收条件3.2.1 施工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完成相应施工,无明显缺陷和遗留项目。
3.2.2 已完工程经过施工项目部三级自检合格,具备申报验收条件。
3.2.3 施工单位应提交的竣工资料基本整理完毕,齐全有效,能够满足验收条件。
3.2.4 监理单位收到施工项目部填报的《工程竣工报验单》及相关自检记录。
4 验收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4.1 验收组织机构设置根据验收范围和验收工作内容,成立“xxx220kV送出输电线路工程初检验收组”,验收组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组员:配合:(施工单位人员)4.2 验收人员职责4.2.1 初检验收组组长、副组长职责:负责统筹安排初验收工作,协调处理施工、运行、监理、设计、厂家等各方关系及验收中出现的重大事宜、争议。
负责验收前的安全交底和组织召开每日的验收汇总会,听取各验收小组的工作汇报,总结每日验收工作,对验收中发现的缺陷提出整改指导意见,督促消缺,审核确认验收记录及验收报告。
4.2.2 各验收小组组长职责:组织本小组人员按验收范围及要求进行各专业工程验收,搜集、汇总验收缺陷及问题,消缺完成后,组织人员复查确认,填写验收记录及验收报告。
4.2.3 各验收小组副组长职责:负责本小组内验收人员的招集、管理以及现场安全监护工作,组织、参与验收工作,提出验收缺陷及问题,消缺完成后,参与复查、确认。
4.2.4 各验收小组组员职责:在小组组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各自范围的验收工作及消缺复查工作。
4.2.5 各验收小组配合人员职责:对各小组验收工作进行全面配合,包括资料提供、工器具提供、后勤保障、配合具体的作业工作等。
4.3 验收资源配置验收人员所需的钢卷尺x把、经纬仪x台、计算器x个、电阻测量仪x个、交通车辆x台、移动电话x部、登塔检查所需的安全用具x付;相应的规程和规范技术文件。
5 验收时间安排验收时间201x年xx月xx日至201x年xx月xx日;复检时间201x年xx月xx日至201x年 xx月xx 日。
6 验收要求6.1 验收总体要求6.1.1 初检验收坚持现场实物检查与资料核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检查现场实体质量,也要核查相关资料情况,既要重点抽查一些项目,也要对验收范围内的项目做全面检查,做到验收覆盖面100%,不漏项。
6.1.2 各验收小组要根据分工和工程施工完成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进度,保证验收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6.1.3 各验收人员要充分熟悉设计图纸、技术规范书和相关专业的有关标准、规范,熟悉材料/设备性能、参数和设备装置的原理。
6.1.4 验收用仪器仪表施工前应核查符合相关要求保证完好、有效。
6.1.5 验收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验收规范,按照设计图纸认真验收,严格把关,确保验收质量。
要认真填写质量检查验收记录,发现问题先与施工配合人员充分沟通,然后及时填写“工程质量检查及缺陷处理记录”。
此记录表每天汇总一次,交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消缺。
6.1.6 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向验收组提供下列主要资料及文件:⑴主要施工技术资料。
⑵主要施工技术记录。
⑶质量检验、调试记录。
⑷出厂资料、试验资料。
⑸材料/构配件开箱记录。
⑹制造厂提供的出厂原始资料,即产品说明书、出厂试验记录、合格证及出厂图纸等。
6.2 分部工程验收要求6.2.1铁塔及接地部分验收重点及要求⑴铁塔平面结构及接点间不应有明显的鼓肚和凹陷,相邻节点接点间的主材弯曲不就超过节点间距的1/800。
⑵直线塔的结构倾斜应控制在1‰以内,而张塔或直线转角塔应有预编,预编值应能保证架线后不向受力侧倾斜。
⑶塔材交叉铁处应装有垫块,其厚度应与主材厚度相符。
⑷铁塔塔材的部件规格及螺栓等规格必须符合图纸,铁塔不得有缺件。
⑸铁塔螺栓穿向应符合要求,螺栓坚固率M16不应小于82N·m,M20不应小于100N·m,M24不应小于250N·m,螺栓紧固率要大于97%。
⑹螺栓与螺帽有滑扣或螺帽棱角有磨损以致扳手打滑的螺栓或螺母必须更换。
⑺螺栓的螺杆必须与构件面垂直并紧密接触,螺栓不应斜穿,螺栓紧固带防罩后应露出螺杆丝扣两个螺距,双帽者(含带防盗螺栓)至少应平母。
⑻塔材不得有流黄水现象,塔材表面麻面面积不应超出塔材表面总面积内外侧的10%,塔材镀锌层不允许有面积超过100mm2脱落,小于100mm2脱落只允许有一处,并应用环氧富锌漆进行防锈处理。
⑼保护帽制作符合设计要求。
⑽接地引下线应紧贴主材,连接应接触良好,制作工艺美观。
6.2.2 紧线质量验收要求⑴对交叉跨越物及对地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⑵紧线后导地线弧垂:110kV应不超过+4%、-2%;220kV及以上应不超过±2%;大跨越不应超过±0.8%,最大0.8m。
⑶紧线后导地线相间驰度差:110kV应不大于150mm;220kV及以上应不大于250mm;大跨越应不大于400mm。
⑷同相子导线弧垂差:无间隔棒双分裂不超过+100mm,0;有间隔棒其他分裂形式导线220kV不超过80mm;330kV~500kV不超过50mm。
(工程有才编写)⑸导地线弧垂线间距均匀协调美观。
6.2.3 导地线液压连接⑴压接管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压后尺寸应符合S=0.866×(0.993D)+0.2要求。
⑶接续管、耐张线夹压后检查管体无损伤,外观无飞边、毛刺,弯曲度应小于1.6%。
⑷对各种压接管位置的控制:1)各类管与耐张线夹出口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2)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5m。
3)接续管或补修管端部与间隔棒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6m。
6.2.4 附件安装⑴绝缘子、金具及间隔棒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绝缘子应干净、无损伤。
⑵跳线及带电导体对杆塔电气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⑶开口销及弹簧销应齐全并开口。
⑷跳线制作应曲线平滑美观,无扭曲。
⑸悬垂绝缘子串倾斜不得超过4°(最大150mm)。
⑹防振锤及阻尼线安装距离误差不得超过±24mm。
⑺铝包带缠绕应统一、美观并符合规范要求,当并沟线夹的沟槽若与导线直径不匹配,无法夹紧时,也应缠绕铝包带。
⑻绝缘避雷线放电间隙不得超过±2mm。
⑼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应按标准档距划分,因线路转角引起的线长偏差归入转角塔前后侧的端次档内(对耐张塔端次档距应以线路中心线为准)。
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端次档距的±1.2%;其余不应大于次档距的±2.4%。
⑽绝缘子瓶口朝向应一致。
瓶口偏离连串中心线不应超过1/4瓶口宽度。
⑾屏蔽环、均压环绝缘间隙不超过±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