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自然发火的原因
关于煤炭自然发火的原因,许多专家学者从17世纪至今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但是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对于煤的自燃原因,人们经过长期的辩论得出一系列的学说,其中主要包括:黄铁矿作用学说、细菌作用学说、酚基作用学说、自由基作用学说以及煤样复合作用学说。
在这些学说中,煤氧复合作用学说是被大家普遍认可并得到推广的。
该学所认为煤与氧之间的物理与化学结合是导致煤自燃的主要原因,这种结合称为煤与氧的复合作用,煤与氧在复合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热量,最终导致煤的自燃。
经过大量的实验室研究与现场实践,该学说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广泛认可。
在煤体氧化放出热量与向周围散热的矛盾运动中,遗煤发生自燃。
当煤体氧化放出的热量大于其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时,采空区热量得以积聚,温度不断增高,导致采空区发生自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煤氧复合作用的认识从单一的一种结构、步反应,逐渐向多步反应多种结构转变。
对于煤的低温氧化过程,用单纯的化学反应很难对煤的氧化过程及其伴随的热效应作出判断。
目前,没有形成一种能够对低温条件下煤氧复合产物及释放热量进行测算的方法,不能对煤氧化产生的烷烃、CO、CO2、醛等气体成分的产生作出合理解释,因此,煤氧的复合作用学说还只是一种解释煤自燃的假说。
尽管如此,该学说还是被人们普遍认可并成为指导煤炭自燃防治工作的依据。
徐州吉安研发的普瑞特防灭火技术集凝胶、黄泥灌浆、三相泡沫、氮气和阻化剂的防灭火优点于一体,特别是继承了泡沫的扩散性能和凝胶良好的固水特性。
一方面,水浆生成泡沫之后,缓慢形成凝胶,能把大量的水固结在凝胶体内,避免了浆液中大量水流失或者溃浆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浆水在采空区里的滞留率;另一方面,形成的凝胶能以泡沫为载体对采空区的高、中、低位火源或浮煤大范围全方位的覆盖,且能固结90%以上水分并形成凝胶层,防火时能持久保持煤体湿润并隔绝氧气,灭火时能长久地吸热降温,防止火区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