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的规划
1、配送中心的定义
配送中心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全方位服务的货物 配送设施。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货、 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 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货物配备”是配送中心最主要、最独特的工作; “组织送货”是配送中心按用户的要求,组织货物定
时、定点、定量地送抵用户; 强调了配送活动和销售供应等经营活动的结合; 强调配送中心是“现代流通设施”。
货废品处理、换货补货等功能
5、建立配送中心的意义
建立DC前:物流通路混杂,资源浪费; 建立DC后:物流通路便捷,成本降低,服务水平提高。
二、 配送中心规划
1、配送中心的规划原则 2、配送中心规划的前提 3、配送中心总体规模的确定 4、配送中心外部布局(选址) 5、配送中心内部布局 6、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规划
(1)进货,包括车辆进货、进货卸载、进货点收、理货等功能 (2)储存保管,包括入库、调拨、补充、理货等功能 (3)仓储管理,包括盘点(定期、不定期)到期物品、处理(食品、
医药)、移仓与储位调整等功能
(4)分拣,包括订单分拣、拣货分类、集货等功能 (5)出货,包括流通加工、包装、品检、出货点收、出货装载等功能 (6)运输,包括车辆调度、路线安排、车辆运输、交递货物等功能 (7)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8)其他物流,包括退货、退货卸载、退货点收、退货责任确认、退
合下列要求:
(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2)配送功能健全; (3)完善的信息网络; (4)辐射范围小; (5)多品种、小批量;
(6)存储、吞吐能力强;
(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7)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3、配送中心的分类
分类 配送中心的 标志 经济功能
配送对象的 专业性
配送中心的辐 配送的经营
联性分析、设施面积的确定基础之上。
6、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规划
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 仓储、拣货、出货、配送及运输等信息通畅的基 础上,使通讯节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自动化、 网络化,以提高物流配送中心作业系统的效率和 信息化水平。
一般包括6个信息子系统,分别是采购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 财务计费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
1、配送中心的规划原则
1、统筹(系统工程)原则 关键是做好物流量的分析和预测,把握住物流的最合理流程。 2、低运费(价值工程)原则 在满足服务高质量的同时,又必须考虑物流成本。 3、动态、竞争(尽量实现工艺、设备、管理科学化)的原则 通过现代的物流管Leabharlann 信息系统,实现分拣自动化、仓库立体化和
1、道路、交通的调查; 2、商圈的调查;
3、经济环境调查; 4、社会环境的调查。
(二)周边环境的基本条件
1、顾客分布适宜;2、临近铁路货站、港口设施、公 路货站等运输据点是必要条件;3、在地价允许范围 内占地布局状况;4、可以建配送中心的地域内环境 保护等条件;5、管理、信息处理条件;
详尽分析 普杳物流的对象; 对DC的物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 对物流量信息处理情况进行调查; 对DC作业的内容进行调查; 考察出入库的条件; 对商品保管形成进研究; 规划DC总物流量流程图
➢ 苏果积极推进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不但增加了销售, 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还通过自己的网络,将苏果理念 广为传播
➢ 由于物流配送中心是企业专属物流,在服务中心—— 成本控制——利润中心的转型发展中,物流配送中心 为门店配送服务的功能仍然是主要职责。虽然苏果对 其提出了成本核算要求,但还没有成为利润中心
4.在案例方面,只能从宏观上把握,具体的应用实 践环节很难深入分析。
4.在阅读相关的文献中,都强调配送中心各个具体 环节的功能,如何在各个环节进行协调,使配送 中心很好的运行,在这方面的文献看到的很少, 由于没有实际配送方面的经验,也很难提出具有 建设方面的建议。
5.配送中心具体运行效率怎样评价?这方面的文献 相对看到的较少,以后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研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算有少量相关方面的研究 ,也只是停留在理论这块,很少用于实践中。
(二)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
1、储存型配送中心 是充分强化商品的储备和储存功能,在充分发挥储存作用的基础
上开展配送活动的配送中心。(例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天津物资 储运公司唐家港仓库) 2、加工型配送中心 这种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对商品进行清洗、下料、分解、集装 等加工活动,以流通加工为核心开展配送活动。 3、流通型配送中心 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时进随时出方式进行配货、送 货的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1]徐 杰,郑 凯,田 源,汝宜红.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及案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1
[2]马绝尘,沃尔玛的配送中心[J].物流技术,2004 [3]金颖,供应链系统中物流配送中心的设计与规划[J].企业与
经济管理,2007 [4]张路,单一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自己的一些想法:
尽管城市配送中心建设势头强劲,但我国物流配送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配送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配送的优越性在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水平, 形成规模经济以后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受行业限制、小 、散、差的分散状态普遍存在,在此基础上建造的配送中心,规模达不到 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程度,形不成规模优势,导致配送双方的积极性受挫 。因此应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整合各企业的资源优势。 二是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目前我国配送中心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较低,仅限 于日常事务管理,而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 、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线、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仍处于半人工 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总之,整体物流 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信息化建设不能停留在表面,应从底层的业务层面一 步步的往上延伸,真正发挥信息系统在配送中心中的作用。 三是配送中心的功能不健全。配送是集诸多流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流通中心 ,尤其强调各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其基本功能远超出了仓储和运输。我 国当前的配送中心多数则充当了仓库和运输中转站的角色。要改变传统配 送中心的职能,建立现代化的配送中心,需要政府、企业和现代化的物流 人才的共同努力 。
(三)按配送领域的广泛程度分类
1、城市配送中心 配送范围以城市为中心,其服务对象多为连锁零售
商业的门店或最终消费者。 2、区域配送中心 这是一种辐射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可以跨市、
跨省进行配送活动的物流中心。
(四)按配送对象的专业性分类
1、专业配送中心 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
2、物流中心与 配送中心的区别
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 与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
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 配送中心是从事配送业务
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
(1)主要面向社会服务; (2)物流功能健全; (3)完善的信息网络; (4)辐射范围大; (5)少品种、大批量;
大配送市场;5、具有与其功能及特性相适应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水平。 (二)盘点“家底”,准确定位 1、企业现有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情况;2、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3、供应商情况;4、顾客情况。 (三)先“洗脑”,后决策 1、配送中心不是批发站,也不是仓库; 2、配送中心的功能不局限于配送。
周边环境调查及应具备的条件 (一)周边环境调查
➢ 2009年苏果的品牌价值评估达60.34亿元,荣获“2006中 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称号。
➢ 苏果超市又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的15个大型 流通企业集团。
➢ 在南京,苏果超市占据着超市业态50%以上的市场份额, 是江苏省超市零售业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
35
1、案例背景
➢ 苏果以物流技术为其核心竞争力,建立了技术密集型 的大型配送中心,其物流方面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在全 国连锁业遥遥领先
3、双向辐射型
特点: (1)用户集中在配 送中心的两侧,商品 从配送中心向两个相 反方向配送; (2)配送中心靠近 主要运输干线,配送 中心的商品向运输干 线两侧配送。
5、配送中心的内部布局
1、接货区 2、储存区 3、拣货、配货区 4、理货分拣区 5、发货待运区 6、流通加工区 7、管理指挥区 **布局应建立在商品数量分析、物流分析、设施的关
在某一专业范畴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这一专 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 2、柔性配送中心 不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4、配送中心的职能
配送中心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据点。作为现代物流方式和优化销售 体制手段的配送中心,它把收货验货、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拣选、分拣、流通 加工、配送、结算和信息处理,甚至包括订货等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 功能、集约化和全方位服务的供货枢纽。
射范围
形式
类型
流通型配送中心 专业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 供应配送中心 储存型配送中心 柔性配送中心 区域配送中心 销售配送中心 加工型配送中心
(一)按配送中心的经营形式
1、供应型配送中心 专门向某些用户供应货物、提供后勤保障为主要特点的配 送中心。
2、销售型配送中心 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以开展配送为手段而组建的配送 中心属销售型配送中心。
信息系统作用
帮助配送中心实现单品管理 辅助配送中心作业 配送中心运行效率分析,辅助决策
对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能对单品实行条码化管理 能对订货、入库、销售出库、退货等信息进行实
时管理 能对商品区位、储位进行分配、调整 能辅助盘点等作业 能进行各种单据的查询、打印 能对仓储和经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容错功能强,系统强壮,在网络和单机状态下均
Distribution and Distribution Center
配送中心的规划
不足之处:
1.总的来讲整个PPT的制作介绍都停留在概念层面 ,由于没有实践方面的锻炼,很难提出能解决实 际问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