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
9.1 复习笔记
一、学术背景
1.学术生涯
霍曼斯(George C.Homans)1910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l93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在美国海军服役四年后,到哈佛大学任教,在那里渡过了他的大部分学术生涯。
在一次关于帕累托社会学理论的研讨会上,霍曼斯对社会学产生了学术兴趣,从此开始了社会学研究活动。
1964年曾当选为美国社会学会会长。
2.主要著作
《帕累托学说入门》、《人类群体》、《婚姻、权力及最终原因:对单系交表婚姻的研究》、《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社会科学的本质》。
3.思想来源
霍曼斯的人际交换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英国古典经济学、马林诺夫斯基和列维一施特劳斯为代表的人类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同米德和库利等人一样,霍曼斯也从华生和斯金纳等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接受了很大影响。
他认为,确实应当像行为主义者所坚持的那样,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们的外显行为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交换行动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否则又将陷入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中。
霍曼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那里接受的基本命题主要有7个:
①在任何既定的情境中,有机体都能开展获得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行为。
②有机体能够重复开展那些过去已证明能够获得报酬的行为。
③有机体能够在与过去曾获得报酬相似的情境中重复过去的行为。
④现在发生的刺激如果在过去发生过、并且曾使行为者获得了报酬,那么当下的刺激将使有机体重复过去的行为。
⑤行为的重复只有在继续获得报酬时才能发生。
⑥如果在相同情境中发生了与过去相同的行为,但是没有获得报酬,这时有机体将会出现情境冲动。
⑦有机体从某一行为得到的报酬越多,越有可能发出替代行为,以便谋取其他方面的报酬。
(2)马林诺斯基通过对太平洋的美拉尼亚群岛中土著人的实地考查,阐述了原始群体以互惠为基本特征的生活方式,认为互惠性的交换活动是原始人结成社会群体、维持交往关系的基本条件。
马林诺斯基关于原始人社会交往的互惠原则为基础的观点,不仅使霍曼斯确立互利的社会交换理论获得了思想来源,而且也为他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3)英国古典经济学比人类学更重视人际关系中的利益因素。
亚当·斯密认为应当从个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看待一切社会现象,任何复杂的社会生活都可以从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中找到根源。
霍曼斯的的社会交换理论中,许多解释都沿用了经济学的术语,尤其是代价和报酬两个概念,已经成为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范畴。
二、小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1.活动、互动、情感
活动、互动、情感,这三个概念是霍曼斯分析小群体行为结构的基本概念。
(1)含义
①活动是指在具体的经验层面上的实际行为,只要研究人类行为群体,其目光都必须从这种可观察的经验活动开始。
群体内的个人之间或不同群体之间,都可以根据其活动的形式和完成各种活动的速度进行比较分析。
②互动是指发出刺激或接受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它明显地表现出群体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同对活动的研究一样,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可以根据互动的频率、互动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互动的途径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③情感是指某种内部状态的外部显现或行为符号,可见这与一般的理解是不同的。
霍曼斯在这里强调了情感概念的可观察性。
在他看来,情感是通过外显行为表现的,饥饿和疲劳、舒适和满足等生理感受则是情感发生或显现的基础。
情感的比较分析主要表现在情感强度(高或低)与情感方向(积极或消极)两个方面。
(2)三者关系
活动、互动和情感是相互联系的,不仅人们的活动可以引起群体内部的互动与情感发生,而且互动与情感也相互影响,并且又都能影响人们的活动。
活动、互动和情感的相互关联、相互转化,构成了群体内部的行为结构或群体自身的社会体系。
三种群体内部行为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范围,是群体的边界。
在这个边界之外是社会环境,群体存在于环境之中,并且必须适应环境。
2.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
(1)群体的一些活动、互动和情感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由此而形成了群体的外部系统。
群体的外部系统,不是指群体之外建立了什么系统,而是指受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内部结构。
(2)群体的另一些活动、互动和情感是超出环境限制而发生的,这时活动、互动和情
感所构成的联系被称为内部系统。
这种不受环境压力而形成的内部系统,是群体成员主动性的活动、互动和情感关系,是在群体任务之外的群体关系,因此霍曼斯又称之为附加系统。
(3)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的关系
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并且两个系统始终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无论哪一个系统发生了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另一个系统。
3.霍曼斯的小群体与库利的初级群体
霍曼斯所指的小群体不仅规模小,而且成员之间是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关系。
(1)区别
霍曼斯的小群体是有特定规则和特定任务的,一般情况下是具有明确功利追求的;库利的初级群体则不具有明确的规则和功利性的目的与任务,他强调了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依赖关系。
(2)相似点
小群体和初级群体都是人们通过经验活动而直接交往的小型群体。
霍曼斯认为,只有把社会交换行为研究聚集在小群体上,才能观察到人们真实而具体的交换行为。
4.霍曼斯小群体研究的特点
(1)由于霍曼斯关于小群体的研究是描述性的,所以他避免过多的抽象讨论,他挑选了别人已经研究过的一些个案进行再研究,以此来避免研究的抽象性。
(2)尽管霍曼斯的小群体研究表现出借助别人观察材料的间接性,但是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在经验事实基础上开展逻辑演绎性的理论解释,是他始终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
三、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
1.成本和报酬
成本和报酬是霍曼斯从古典经济学引来的两个概念,它们成为解释社会交换形式最基本的范畴。
(1)含义
①成本指人们在社会交换行为中为获得某种利益,或为实现某种目的而预先作出的支付。
②报酬是付出一定成本之后而得到的回报。
像成本支付一样,获得的报酬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利益,也可以是声誉上的赞同,还可以是情感上的体验。
(2)二者关系
在社会交换行为中,每个人都试图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报酬。
这就意味着人们在交换行为中支付成本和获取报酬都是有预期性的。
并且为了达到最佳值,实现预期目标,人们又都要作出一定程度的选择,即通过某种途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低成本、高报酬的预期目标。
2.惩罚和强化
惩罚与强化是同成本与报酬直接联系的两个概念。
就对交换行为的作用而言,惩罚与成本相对应,强化与报酬相对应。
(1)由于付出成本对行为者来说是支付、劳作,是体力、精力、情感或物质利益的付出,因此是否定性的,行为者的心理体验便是消极性的惩罚。
(2)而报酬对行为者来说是获得、奖赏,是名誉、地位、情谊或物质利益的获得,因此是肯定性的,行为者就会把获得报酬的行为在心理体验中强化起来,形成积极的印象和态度。
3.数量和价值
(1)含义
数量是指某一具体行为在一定时间内所表现的频率,或者指某一行为的总量;价值指某
一具体行为被强化或受惩罚的程度。
(2)二者关系
惩罚是支付成本的心理体验,而强化则是获得报酬的心理过程,成本和报酬都是有价值的。
就此而言,价值概念是指行为者获得的利益,价值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
价值是变量,有数量规定性的价值可以计量。
但有些行为中的价值是无法用数量来计量的,因此价值概念在解释某些交换行为时就具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
4.失落和满足
(1)失落
①失落是在行为者获得某种报酬后产生的心理状态。
行为者自上次获得某种报酬后的时间越长,失落感越强,对行为者的作用也越大。
②失落又是交换行为的功能之一,在获得某项报酬后,延续的时间周期同行为者付出的成本成正比,因此当失落的时间延长时,则意味着成本增加,对行为者的精力、体力和其他方面的利益发生剥夺作用。
(2)满足
①指行为者获得报酬的预期目标较低;
②指行为者获得某种程度的报酬后不再有新的要求。
(3)二者区别
满足可以使行为者安于现状,不再采取新的交换行为;失落则不然,失落感愈强,行为者对某种报酬的要求就愈强烈,报酬所含的价值也就愈高,他为再次获得这种报酬或价值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就愈大。
5.投资和公平
(1)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