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痹症的中药治疗

痹症的中药治疗

痹症的中药治疗摘要】痹症的中医治疗【关键词】痹症,相似于现代医学,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腿关节病等一系列骨关节病症。

目前西医多以抗生素、激素、止痛类药物治疗,且有毒副作用。

笔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八宝回春汤”等古方,随症加减,治疗各种痹症21例,效果较好,现记录于后。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50-04例1、袁某某,男,19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7月28日。

患者诉,双膝关节疼痛半月,怕冷,局部无红肿,饮食二便正常,其它无不适(曾在外地工地地下室磨水泥地坪)。

脉滑,舌红,苔薄。

症属:寒湿痹阻经络,于“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方:黄芪30g、桂枝20g、川断10g、赤芍10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10g、干姜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三煎两服日一剂,二剂。

7月30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二剂,双膝疼痛已减轻,仍感双下肢乏力,别无不适,脉滑,舌红,苔薄。

原方加党参10g、白术10g、续服二剂。

8月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双膝疼痛不明显,步行5里以上,仍感疼痛,其他情况正常,脉滑,舌红,苔薄。

原方加狗脊15g、灵仙15g、独活10g、续服三剂,并嘱其注意休息,和禁用冷水洗澡。

二月后患者告之愈,已返工地打工,观察14年未见复发。

例2、徐某某,女,35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8月2日。

患者诉:周身关节疼痛二年,伴身懒,乏力,阴雨天更甚,饮食二便正常,脉沉滑,舌胖淡,苔薄白(长期从事捕鱼作业),症属:寒湿客留经络,治宜:祛湿散寒,通经活络。

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方:黄芪30g、桂枝20g、赤芍15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10g、羌独活各10g、苡仁30g、防已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三煎两服,日一剂,三剂,嘱其注意休息,避免潮湿。

99年8月6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周身关节疼痛及双膝痛减轻,尚有颈项痛较重,已不怕冷,时有胸闷、无汗,口渴,心烦,症属:水湿凌心,寒邪未解,寒极生火之症,治宜:祛湿散寒,滋阴降火。

方:黄芪40g、桂枝20g、白芍15g、芋肉15g、生地15g、玉竹1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苡仁30g、防已10g、苍术10g、麻黄6g、桔梗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菖蒲15g、三煎两服,日一剂,5剂。

99年8月1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汗已出,胸闷,口渴,心烦减,唯身懒乏力。

予补中益气汤,加苍术10g、狗脊15g、灵仙15g、三剂,并嘱其注意休息,禁用冷水洗澡。

一月后,患者告之症状减轻。

例3、许某某,女,66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10月12日。

患者诉:右膝关节疼痛二年,怕冷,劳累和阴雨天加重,目前行走困难,X片示,右膝关节骨质增生明显,诊为右膝骨性关节炎,饮食二便正常,脉沉弱,舌红,苔薄。

症属:寒湿痹痛,因气血亏虚,外邪客留所致。

治宜:扶正祛邪,通经活络。

方:熟地60g、补骨脂60g、鸡血藤60g、肉豆蔻60g、乳香30g、没药30g、川芎30g、茯苓30g、运志30g、菖蒲30g、牛膝30g、白芍30g、当归30g、炒研末炼蜜为丸重6g,早晚各服一丸,一月一疗程。

99年11月30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一月后,右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已能从事轻微劳动,仍怕冷,怕累,其他无不适,脉滑,舌红,苔薄。

方:原方加黄芪60g、桂枝30g、赤芍30g、狗脊30g、灵仙30g、仙灵脾30g、苡仁30g、防已20g、白芥子20g、木瓜20g、防风30g、荆芥20g、炒研末,炼蜜为丸重8g,早晚各一丸,连服一月。

2000年3月16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三月后,右膝关节已不痛,停药已二月,除劳累后有膝痛外,别无不适。

嘱其劳逸结合,注意保暖,加强身体锻炼,以巩固疗效。

例4、宋某某,女,52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10月25日。

患者诉:周身疼痛二年,怕风、怕冷,饮食二便正常,以双膝关节为主,脉沉细,舌红,苔薄。

症属:寒湿痹阻经络。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40g、桂枝30g、赤芍15g、白芍15g、干姜10g、当归10g、川芎10g、熟地20g、狗脊15g、灵仙15g、桃仁10g、红花10g、苡仁30g、防已10g、苍术10g、茯苓10g、牛膝10g、白芥子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服三次,三剂。

99年10月29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周身疼痛症状减轻,双膝关节疼痛未减,其他正常,脉沉细,舌红,苔薄。

原方加独活10g、川芎10g,服法同上,三剂。

99年11月5日诊,患者诉,服方后双膝关节痛减轻,其他正常,原方去白芥子、桃仁、红花,桂枝减为10g,再服三剂。

一月后,患者告之,双膝已不痛,已正常参加劳动,嘱其注意保暖,不要过于劳累,加强体质锻炼,防止复发。

例5、马某某,男,45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10月28日。

患者诉:右侧腰痛一年,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与气候变化关系不明显,伴双胯痛。

西医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属中医痹症范畴,饮食二便正常,脉滑,舌红,苔薄。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30g、桂枝20g、白芍15g、牛膝10g、杜仲10g、白术10g、茯苓10g、伸筋草10g、鸡血藤20g、延胡10g、丹参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二次服,三剂。

99年11月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腰痛稍轻,不愿继续服汤剂,改为药酒治疗。

方:杜仲50g、牛膝30g、仙灵脾30g、鸡血藤50g、当归30g、狗脊30g、党参30g、黄芪30g、浸白酒2500g,一周后,饮酒日1-2次,每次30ml,连服一月。

15日后,患者告之,服药酒后,腰痛明显减轻,嘱其注意休息,继续服药酒。

例6、邹某某,男,52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10月30日。

患者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二月,现出现右下肢麻木,胀痛,饮食二便正常,脉滑,舌紫,苔薄。

症属:气滞血瘀痹阻经络之象。

方:“黄芪赤风汤”加味:黄芪60g、赤芍20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10g、干姜10g、伸筋草10g、木瓜10g、羌独活各10g、狗脊15g、灵仙15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同时配药渣炒热熨患部,日1-2次。

99年12月7日诊,患者诉,上法服用后,腰痛明显减轻,其他正常,要求继续服药,原方加党参10g,再服三剂。

99年12月12日诊,患者诉,腰痛已除,嘱其用热盐坚持熨一段时间,并注意保暖,不要过于劳累,防止复发。

例7、高某某,女,20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12月20日。

患者诉,双上肢及双膝关节痛一年,怕冷,曾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依赖西药止痛,时轻时重。

饮食二便正常,脉细弱,舌红,苔薄。

方:黄芪40g、桂枝30g、赤芍15g、白芍15g、干姜10g、鸡血藤15g、狗脊15g、灵仙15g、熟地20g、防风10g、荆芥10g、羌独活各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服二次,服后避风,休息30分钟,以微汗为度,5剂。

99年12月26日诊,患者诉,服方后,双肩双膝疼痛明显减轻,无其他不适,原方加仙灵脾10g、党参10g,续服三剂,服法同上。

99年12月30日诊,患者诉,双肩双膝已不痛,为巩固疗效,原方减半量续服三剂。

例8、苗某某,女,30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2000年元月3日。

患者诉:腰痛一月,以左侧为甚,并向左下肢放射至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有时怕冷,饮食二便正常,X片示,L3—L4椎间盘突出,脉细弱,舌微紫,苔薄。

症属气血瘀阻之象。

方:当归20g、牛膝15g、杜仲15g、白术15g、水煎日一剂,分二次服,并注意休息。

2000年元月6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三剂后症状减轻,有时怕冷,纳差,脉细弱,舌红,苔薄。

方:当归15g、牛膝15g、杜仲15g、白术15g、桂枝10g、白芍15g、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日一剂,服三次,三剂。

同时将药渣加生姜2两,大葱2两,切细炒热布包热敷于腰部,上盖被以微汗为宜。

2000年元月10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六剂后,腰已不痛,唯下蹲时下肢有胀感,其他正常。

效不改方,原方加黄芪30g、党参10g,服法用法同上。

2000年元月13日,患者告之,前症已消失,嘱其继续热敷一段时间,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理。

例9、叶某某,女,44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2000年元月10日。

患者诉:腰痛二年,伴右下肢麻胀,劳累后加重,怕冷,X片示:L?3-L4椎间盘变窄,骨质增生,诊为:腰椎骨质增生,其他正常,脉细弱,舌红,苔薄。

症属气血亏虚,寒湿瘀阻。

方:黄芪40g、桂枝30g、白芍20g、干姜1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杜仲10g、白术10g、熟地20g、党参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两次服,三剂,同时注意休息。

2000年元月14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腰痛减轻,无其他不适,原方续服三剂。

2000年元月18日诊,患者诉,服方六剂后,腰痛已明显减轻,嘱其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调理,以壮腰健肾丸善后。

例10、朱某某,女,30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2000年2月10日。

患者诉:周身游走性疼痛一年,以右上肢、左腰为甚,怕风吹,伴头昏头胀,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

脉细滑,舌红,苔薄。

此乃风寒相博,气血不畅之象。

(自诉生育时,吹电风扇后即有此症)风善行,而寒性凝,风袭上则头昏头痛,风行四肢,则肢麻疼痛。

祛风活血散寒为该症治疗之法。

方:黄芪40g、桂枝20g、白术15g、防风10g、荆芥10g、羌活10g、柴胡10g、独活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白芍10g、菊花10g、天麻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2月14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周身疼痛稍减,头疼、头昏亦减轻,说明药已对症,原方加党参10g,再投三剂。

2000年2月18日诊,患者诉,服方后,周身疼痛大减,头疼、头昏消失,尚有纳差,身懒乏力,脉沉弱,舌红,苔薄。

属气血亏虚之象,以补中益气汤加天麻10g、木瓜10g、狗脊15g、灵仙15g,三剂善后。

例11、罗某某,男,20岁,宿城区人,小车司机。

初诊时间:2000年2月12日。

患者诉,腰痛一年,以夜间尤甚,脉左弦,舌红,苔白腻,症属寒凝湿阻之象。

治以祛寒胜湿,调畅气血。

方:黄芪30g、桂枝20g、白芍15g、当归15g、白术15g、杜仲15g、牛膝15g、灵仙15g、狗脊15g、党参10g、茯苓10g、陈皮8g、半夏8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2月24日,患者诉服上方三剂,腰痛减轻,夜间不痛,有时出车回来后疼痛,脉弦,舌淡胖,苔薄。

原方加鸡血藤15g,三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