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论文

浅谈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教育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

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

在蒙氏教育价值观的启发下,教师应该在多元化的情境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学习,让幼儿能轻松地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数学教育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对于数学的感觉是非常枯燥、非常抽象的。

广大幼儿教师需要将数学枯燥、抽象的一面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当中,如游戏、故事等,将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活力,将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幼儿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学前教育是激发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

有很多实例证明,学生在后来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幼年时期某个特殊原因造成的。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有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动机。

因此,兴趣的培养是幼儿数学学前教育的关键。

二、创造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
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丰富的环境刺激对幼儿的感知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

因此,在平时的数学
活动中,笔者很注重创设一些与数学学习内容相适应的环境。

如教大班幼儿学习8的组成时我在“娃娃家”里放了7顶小草帽和1顶大草帽;绘画角添上鸡爸爸、鸡妈妈和6只小鸡;体育角上又出现了5个大皮球和3个小皮球;手工粘上了4朵红花和4朵黄花等等。

幼儿会说:“鸡爸爸、鸡妈妈两只大鸡和6只小鸡合起来是8只鸡”、“5个大皮球和3个小皮球合起来是8个球”、“4朵红花和4朵黄花合起来是8朵花”……老师在环境中设置的小秘密被他们找到了,他们开心地笑了。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学习、掌握了8的几种组成方式,再如,我还让幼儿经常从家里带一些形体、颜色不同样的废旧物品充实数学角,让幼儿通过摆弄这些废旧物品探索、掌握初步的数、形知识,保持幼儿对数学活动的长久兴趣。

幼儿在这些主动实践活动中逐步体会、理解了数与形之间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因此,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
对的一个课题。

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
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

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

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四、通过幼儿故事学习数学
就数学的一些公式、一些定理而言,是枯燥无味的,然而,就是这些定理和公式,往往可以解决生活中不少的问题,正是生活中的这些问题,促使了人们求知数学渴望。

比如,如在学习“5的加减”时,就可以设计一个小猪回家的故事,一天小猪和妈妈去赶集,由于赶集的人很多,小猪就和妈妈走丢了,这时,一只美丽的孔雀阿姨,就告诉小猪,要想回到妈妈身边、回到家,必须要经过一片
草地、一条河、一座山、一片树林,而且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回答一个问题,问题答对了,就会有人,告诉你回家的路,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猪回家呢?幼儿的同情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时,就可借助故事的发展,在每一个地方都设计一道数学题。

幼儿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达到了较好的学习目的。

五、通过动手做学习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促使孩子亲自动手学习。

例如,在教幼儿认识长方形时,先给每个幼儿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然后再给幼儿一些纸,要求幼儿将一张纸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形状……一系列的
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答案。

最后再让他们涂涂、数数、拼拼。

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总之,幼儿阶段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在幼儿教育阶段,科学的学习方法会自然地将儿童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引向正
确的方向。

幼儿园数学教育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多的有效教学方法来实现学期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金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