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Futurism)现代文艺思潮之一。
1909年意大利马利奈蒂倡始。
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
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
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
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界各领域的冠以“未来主义”名称的宣言纷纷发表。
1914年7月,意大利年青的建筑师圣伊里亚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激烈批判了复古主义,认为:历史上建筑风格的更迭变化只是形式的改变。
因为人类生活环境没有发生深刻改变,而现在这种改变却出现了,因此,未来的城市应该有大的旅馆、火车站、巨大的公路、海港和商场、明亮的画廊、笔直的道路以及对我们还有用的古迹和废墟……在混凝土、钢和玻璃组成的建筑物上,没有图画和雕塑,只有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形给人以美。
这样的建筑物将是粗犷的像机器一样简单,需要多高就多高,需要多大就多大……城市的交通用许多交叉枢纽与金属的步行道和快速输送带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筑艺术必须使人类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与他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也就是说,使物质世界成为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未来主义”的建筑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片面性和极端性质,但它的确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止,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份,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
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
不仅如此,直到20世纪后期,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未来主义建筑师的思想火花,如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和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等。
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
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最早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一文,宣扬他的艺术观点。
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之后刊载于法国的《费加罗报》上。
马里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
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
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马里内蒂这种狂热的艺术观点立刻征服了那些米兰的画家们。
波丘尼、卡拉和鲁索罗等人在视觉艺术领域发扬了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观念。
鲁索罗同时还是一位作曲家,他将未来主义元素引入了音乐领域。
画家巴拉和塞韦里尼于1910年结识了马里内蒂。
这些人构成了第一批未来主义艺术家。
画家和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于1910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宣言》。
在宣言中,他声称:“我们将竭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
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
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
”未来主义者们将沉溺于昔日时光的行为戏称为“过去主义”,将这类人称为“过去主义者”。
他们有时甚至对这些所谓的“过去主义者”们进行身体上的攻击。
这些“过去主义者”包括那些对未来主义的画展或演出没有兴趣的人们。
未来主义者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
一些未来主义者们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怀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思想。
这些经历使得他们未来主义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画派、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
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电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
马里内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
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电影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
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影响,所谓的“计算机朋克”就是在未来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的。
未来主义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
宣言一方面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使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观念完全改变,“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美”,因而主张未来的文艺应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竞争;另一方面诅咒一切旧的传统文化,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主张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
他们高喊:“干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一切博物馆画廊,啊!看着那些自命不凡的古画被撕破了,褪色了,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地飘浮是多么地开心!举起斧头铁锤毫不手软地捣毁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1910年3月8日画家波丘尼、卡拉、巴拉等也响应地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4月初又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宣言表明,他们的绘画技巧,从本质上说仍然来源于立体主义。
他们在立体主义多视点的基础上加上了表现速度和时间的因素。
雕塑方面的未来主义是由波丘尼实行的,他于1912年4月11日发表《未来主义雕塑宣言》,宣布“绝对而彻底地抛弃外轮廓线和封闭式的雕塑,让我们扯开人体并且把它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到里面来”。
1914年7月11日由圣特利亚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主张用机械的结构与新材料来代替传统的建筑材料,而城市的规划则以人口集中与快速交通相辅相成,建立一种包括地下铁路、滑动的人行道和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的“未来城市”计划。
并用钢铁、玻璃和布料来代替砖、石和木材来取得最理想的光线和空间还有《未来主义服饰宣言》号召人们废除色彩暗淡、线条呆板,的服饰,代之以色彩鲜明,线条富有运动感的新服饰。
这个流派到1918年大战结束,实际上也结束了。
系统设计思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其显著的特征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整体性:系统论思想的出发点。
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总体的利益,不能局限于个别子系统。
综合性:系统是构成要素的综合体,对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机构、功能、成分……综合的考虑最优性:系统论思想的目标。
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系统分析为使设计问题的构成要素和有关因素能够清晰的显现,对系统的结构和层次关系进行分解,取得必要的设计信息和线索。
系统综合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经过评价、整理、改善之后,确定设计对象系统的基本方面,并优化出最佳的综合方案。
盖茨(Norman Bel Geddes)也是美国最早开业的职业设计师之一。
与提革一样,他也曾经营过广告业,并由此转入舞台设计而取得很大成功,而后又成了一位有名望的商店橱窗展示设计师,其展示设计常极富戏剧性。
由于职业关系,他对工业产品的设计与改型深感兴趣,进而开始从事工业设计工作。
在设计上,盖茨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有时会不顾公众的需要和生产技术上的限制去实现自己的奇想,因此他实现的作品不多。
但他于1932年出版了《地平线》一书,从而奠定了其在工业设计史中的重要地位。
盖茨十分憧憬通过技术进步从物质上和美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
《地平线》一书包括了一系列未来设计的课题,如为飞机、轮船和汽车等所作的预想设计,有些设想的运输工具的大小和速度仅在4年后就成了现实,这使他成了名噪一时的“未来学”的大师之一。
在美国早期的工业设计师中,盖茨最精确地描述了他所从事的职业,他总是强调设计完全是一件思考性的工作,而视觉形象出现于设计的最终阶段。
他的事务所所采用的设计程序是有典型意义的,在着手产品设计时,他考察如下几点:⑴确定产品所要求的精确性能;⑵研究厂家所采用的生产方法和设备;⑶把设计计划控制在经费预算之内;⑷向专家请教材料的使用;⑸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⑹对这一类型的现有产品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
在完成了这些调查研究工作之后,所设计的产品就会清晰地出现于头脑之中,设计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做出设计预想图。
根据盖茨的说法,这种视觉形象化的工作是最后,也是最快完成的部分。
尽管盖茨的工业设计程序清晰明了,但他的设计却不像他的竞争对手那样容易为人所接受,因为在实际的设计中他常过于强调自我意识。
盖茨不是流线型的发明者,但却是流线型风格的重要人物。
1932年,盖茨为标准煤气设备公司设计的煤气灶具就是一件流线型的作品,同年他设计了全流线型的海轮。
他于1939年设计的双层公共汽车也是流线型。
这一年,他还为纽约世界博览会通用汽车公司展览馆设计了20世纪60年代的未来景象,大受欢迎,达到了他在事业上的高峰。
由于缺少设计委托和自己不善理财,盖茨的事务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便倒闭了。
胎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
胎体完成,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
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抛光到可与瓷器媲美。
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非常坚硬,有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
像陶瓷、丝绸一样,中国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商周春秋漆器我国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漆器。
殷商时期漆器,其制作工艺水平在稳步发展,用途也在慢慢扩大,而且漆器的造型、纹饰深受青铜文化的影响。
器型有长方形盒、圆盒、盘、觚、钵等;花纹有饕餮纹、雷纹、夔纹、蕉叶纹,漆色为红、黑二色,一般以朱漆为地,用黑漆涂成花纹。
有些器物的花纹上还嵌有磨制成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嫩绿色松石,还有一些器物的表面贴有金箔。
与商代漆器相比,西周漆器的造型更为丰富,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在广泛采用镶嵌技艺之后,镶嵌材料以加工过的绿松石和蚌片为主。
春秋时期,漆器走向了制作工艺的成熟期。
漆器图案基本完整,既有构图严谨的几何图案,又有写实风格的鸟兽、房屋、人物等新的装饰纹样,彩绘技巧高超,内容丰富。
元代雕漆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张成、杨茂、张敏德均为技艺高超的制漆巨匠,浙江嘉兴为雕漆的制作中心。
元代的雕漆作品既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国内收藏的元代雕漆数量极为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了海外。
元代雕漆共有剔红、剔黑和剔犀3个品种,其中以剔红为最多;形制有圆盒、长方盒、圆盘、八方盘、葵瓣盘、樽等,以盘、盒居多;装饰图案有花卉、山水、人物和花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