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一)事故风险分析

2、事故危害程度及后果 (1)造成坠落人员伤亡; (2)造成坠落点设备损毁; (3)造成坠落点行人被误伤亡; (4)停产,经济受损害、企业声誉受影响。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一)事故风险分析

二、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一)事故风险分析


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情况 (1)施工用电不规范或违章作业; (2)在电气设备运行、巡视、操作、检修工作 中,由于电气设备的屏护缺陷、安全间距不够、 绝缘损坏、无漏电保护开关或漏电开关失灵、保 护接地失效; (3)检修工作安全措施不当、电工安全工用具 缺陷;工作人员触碰到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 电体,均可能造成触电伤害事故。
二、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三)注意事项


5、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 心脏停止跳动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 “假死”状态。当未能马上送医院时,应立即 进行现场急救; 6、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 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 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 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住医院救 治;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 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 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 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 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 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 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1、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 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是救治触电者的首要条件。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 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 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 脱离电源的6种基本方法: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 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四)高处作业的相关知识



2、高处作业前的准备:
(1)高处作业前,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护,安全措施必须填在 许可证上; (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凡不适宜登高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如需使用脚手架等,必须按有关规定架设; (4)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随身携带的工具、零件、材料 等必须装入工具袋; (5)高处作业一般不应交叉进行,因现场原因必须在同一垂直线下方工作时,必 须采取可靠的隔离防范措施,否则不准作业。在石棉瓦、玻璃钢瓦上作业,必须 采取铺设踏脚板等安全措施; (6)遇六级以上的风力或其它恶劣气候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7)高处作业人员在邻近有带电导线的场所作业时,必须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 (8)高处作业完毕,应当将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的物件清理好, 防止落下伤人。
二、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三)注意事项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件 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 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 电工钳、干燥的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 线。 (4)救护人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 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 脱离电源。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一)事故风险分析
4、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 能坠落的作业。如在操作平台(缺防护栏)、 爬梯等超过2米以上(含2米)的作业,都有发 生坠落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一)事故风险分析
5、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在生产期间内 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超过2米以上的操作平 台或操作面维修作业时。
作业场所主要应急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二、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三、压力容器爆炸应急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四、初始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一)事故风险分析 1、事故类型 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 处作业坠落事故一般可分为:临边作业高处 坠落事故、井口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高 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1、迅速脱离电源自救 (1)如果一旦触电,附近又无人救援时,务必 镇静自救。人体一般在触电后的的最初几秒内, 人的意识并未完全丧失,触电者可用手抓住电线 的绝缘处,把电线拉出,摆脱触电状态; (2)如果触电时电线或电器固定在墙上,可用 脚猛蹬墙壁,同时身体往后倒,借助身体重量甩 开电源;
二、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迅速脱离电源互救: (1)发现可能或已触电者,应立即高声呼叫 求救并立即拉掉开关,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脱 离电源; (2)如果电源开关距离太远,可用有绝缘柄 的钳子或用干燥的衣服、手套、木板、木棍、 竹杆等挑开电线;
二、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三)注意事项


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情况 (1)在距离地面超过2米以上(含2米)作业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带; (2)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 理缺陷; (3)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 失误或思维判断失误增多; (4)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遵守安全生操作规程,如在高处作业未 系安全带的等; (5)行走时不慎踩空或脚底打滑、移动换位后未及时挂牢安全带挂钩; (6)操作时弯腰、转身时不慎碰撞杆件,使身体失去平衡; (7)作业者对安全操作技术不掌握、习惯性违章。如悬空作业 时未系或 未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挂钩未挂在牢固的地方;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8)心存侥幸,麻痹大意。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三)注意事项



3、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受伤者伤势严重,不要轻易移动伤者; (2)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注意不要让伤者再 受到挤压; (3)如上肢受伤将其固定于躯干,如下肢受伤将其固定于另一 健肢。应垫高伤肢,消除肿胀。如上肢已扭曲,可用牵引法将上 肢沿骨骼轴心拉直,但若拉伸时引起伤者剧痛或皮肤变白,应立 即停止; (4)如果伤口中已有赃物,不要用水冲洗,不要使用药物,也 不要试图将裸露在伤口外的断骨复位,应在伤口上覆盖灭菌纱布, 然后进行适度的包扎、固定; (5)若发现窒息者,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机能障碍, 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 泌物、呕吐物等。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6、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 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 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 取材,用木板、竹杆等。在无上述材料的情况 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缚在 一起。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7、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 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及时把伤者送住邻近医 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 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三)注意事项

1、抢救人员注意事项 抢险救灾人员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 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 2 、抢险救援器材的注意事项 抢险用的液压剪、千斤顶、担架、医用供氧面 具、止血等急救药物、安全帽等必须有专人负 责、定期保养、指定地方存放以应付急需;
作业场所应急处置措施
要点分析
前 言
作业场所应急处置方案(措施),是生 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的重要 组成内容。当事故突然发生后,第一时间进 行运用合适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措施), 是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行 之有效方法。
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施 行版)第七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 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国家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导则》(GB/T29639-2013)第5条:应急预案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性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第十八条。


5、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 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或大雨、雷暴天 气和台风期间。 6、事故造成的后果 (1)造成操作人员触电伤亡; (2)造成设备设施停止运行; (3)造成停产; (4)影响企业产品对外供货期滞后而导致企业诚信 受损
二、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二、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三)注意事项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 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 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他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 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 8-10米的范围内,以预防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 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 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 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 就地急救。
一、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措施要点分析
(四)高处作业的相关知识


1、高处作业如何分级?
依据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中规定: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含2米)及以上有 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并将高处 作业分为四级。 一级高处作业:高度2米至5米; 二级高处作业:高度5米至15米: 三级高处作业:高度15米至30米; 特级高处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