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汇总
设E为边AB的中点,则EF//BC,由AB⊥BC,知EF⊥AB.又由(I)有DF⊥平面ABC,
故由三垂线定理知DE⊥AB.
所以∠DEF为二面角C—AB—D的平面角,由题设知∠DEF=60°
设
在
从而
因Rt△ADE≌Rt△BDE,故BD=AD=a,从而,在Rt△BDF中, ,
又 从而在△FGH中,因FG=FH,由余弦定理得
(Ⅱ)设E为BC的中点,求 与 夹角的余弦值。
解(Ⅰ)∵折起前AD是BC边上的高,
∴当ΔABD折起后,AD⊥DC,AD⊥DB,
又DB DC=D,
∴AD⊥平面BDC,
∵AD平面 平面BDC.
平面ABD 平面BDC。
(Ⅱ)由∠BDC= 及(Ⅰ)知DA,DB,DC两两垂直,不防设 =1,以D为坐标原点,以 所在直线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D(0,0,0),B(1,0,0),C(0,3,0),A(0,0, ),E( , ,0),
因此,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解法二:如答(19)图2,过F作FM⊥AC,交AB于M,已知AD=CD,
平面ABC⊥平面ACD,易知FC,FD,FM两两垂直,以F为原点,射线FM,FC,FD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F—xyz.
不妨设AD=2,由CD=AD,∠CAD=30°,易知点A,C,D的坐标分别为
作 ,H为垂足,则 平面SBC。
,即F到平面SBC的距离为
由于ED//BC,所以ED//平面SBC,E到平面SBC的距离d也有
设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为α,
则 ﻩﻩ…………12分
解法二:
以C为坐标原点,射线CD为x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D(1,0,0),则A(2,2,0)、B(0,2,0)。
连结SE,则
又SD=1,故 ,
所以 为直角。ﻩ…………3分
由 ,
得 平面SDE,所以 。
SD与两条相交直线AB、SE都垂直。
所以 平面SAB。ﻩﻩ…………6分
(II)由 平面SDE知,
平面 平面SED。
作 垂足为F,则SF 平面ABCD,
作 ,垂足为G,则FG=DC=1。
连结SG,则 ,
又 ,
故 平面SFG,平面SBC 平面SFG。…………9分
求证: ;
⑵若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求正四棱柱 的高。
解:设正四棱柱的高为 。
⑴连 , 底面 于 ,∴ 与底面 所成的角为 ,即
∵ , 为 中点,∴ ,又 ,
∴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即
∴ , 。
⑵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有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取 得
∴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则 。
4(本小题满分12分)
= ,
=(1,0,0,),
与 夹角的余弦值为
< , >= .
6
本小题满分12分,(Ⅰ)小问5分,(Ⅱ)小问7分.)
如题(19)图,在四面体 中,平面 平面 , , , .
(Ⅰ)若 , ,求四面体 的体积;
(Ⅱ)若二面角 为 ,求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
本题12分)
(I)解:如答(19)图1,设F为AC的中点,由于AD=CD,所以DF⊥AC.
故由平面ABC⊥平面ACD,知DF⊥平面ABC,
即DF是四面体ABCD的面ABC上的高,
且DF=ADsin30°=1,AF=ADcos30°= .
在Rt△ABC中,因AC=2AF= ,AB=2BC,
由勾股定理易知
故四面体ABCD的体积
(II)解法一:如答(19)图1,设G,H分别为边CD,BD的中点,则FG//AD,GH//BC,从而∠FGH是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又设
(I) , ,
由 得
故x=1。
由
又由
即 ﻩﻩ…………3分
于是 ,
故
所以 平面SAB。…………6分
(II)设平面SBC的法向量 ,
则
又
故 ﻩﻩ…………9分
取p=2பைடு நூலகம் 。
故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为
3 (14分)已知 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四棱柱, 是 和 的交点。
⑴ 设 与底面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二面角 的大小为 。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汇总
———————————————————————————————— 作者:
———————————————————————————————— 日期:
(1)(本小题满分12分)
ﻩ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PD∥QA,QA=AB= PﻩD.
(I)证明:平面PQC⊥平面DCQ;
(II)求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
解:
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线段DA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I)依题意有Q(1,1,0),C(0,0,1),P(0,2,0).
则
所以
即PQ⊥DQ,PQ⊥DC.
故PQ⊥平面DCQ.
又PQ 平面PQC,所以平面PQC⊥平面DCQ.…………6分
(II)依题意有B(1,0,1),
设 是平面PBC的法向量,则
因此可取
设m是平面PBQ的法向量,则
可取
故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为 …
5如图,在 中, 是 上的高,沿 把 折起,使 。
(Ⅰ)证明:平面ADB⊥平面BDC;
, , , 。
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则
即
因此可取n=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则
可取m=(0,-1, )
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
2如图,四棱锥 中, , ,侧面 为等边三角形, .
(Ⅰ)证明: ;
(Ⅱ)求 与平面 所成角的大小.
解法一:
(I)取AB中点E,连结DE,则四边形BCDE为矩形,DE=CB=2,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1)解:
(Ⅰ)因为 ,由余弦定理得
从而BD2+AD2= AB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故PA BD
(Ⅱ)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则
显然向量 是平面ABC的法向量.
已知二面角C—AB—D为60°,
故可取平面ABD的单位法向量 ,
使得
设点B的坐标为 ,有
易知 与坐标系的建立方式不合,舍去.
因此点B的坐标为 所以
从而
故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7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中,AB⊥AD,AB+AD=4,C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