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察连云港两药企的一点感受

考察连云港两药企的一点感受

考察连云港两药企的一点感受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赴江苏参观学习体会(一)编者按:2008年11月6日-8日,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组织32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赴江苏连云港学习“取经”,期间,参观考察了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所见所闻均触动了大家的心,参观回来后,考察团的每一位成员对照自己的工作,写下了学习体会。

本报选取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刊登,以供大家学习提高。

一分公司技术副总周天芳11月6日至11月8日,中层干部一行在范书记带队下考察了连云港两家国内知名的药企:正大天晴、恒瑞制药。

总体感受是两家企业十分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短、中、长的战略规划,管理现代,注重产品、人才的培育、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虽高速发展,但管理层也十分注意风险、危机教育。

作为多年从事生产管理的我,下面主要谈一下两家连云港药企在生产管理方面我的感受:1、看板管理:直观,明了,给人印象深刻。

体现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

特别适合象车间这一管理层次的管理。

走进正大天晴的每一个车间大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幅版面的板报,内容有当月的生产标兵,先进小组,产品得率曲线,现场管理的评价表,其它药企的血的教训(完达山刺五加事件),产品的陈列橱窗。

这让每位员工及班组找到自己的差距,营造了整个车间向标杆学习、追赶向上的气氛,通过现场管理的上墙评价让每位员工感受到自己工作做得好与坏,车间都能看到,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自觉性,完达山刺五加事件的公布更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管理理念。

2、全程动态管理:正大天晴的每个车间办公室都整洁有序,都在一楼,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的进出都进入管理者眼里,办公室内设有主要生产岗位的显示屏,能让管理者随时了解主要岗位当前及过去的生产状况,更让广大一线员工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做得好与坏都在领导的眼里,真正做到了生产管理的全程管理。

3、利用先进成熟的设备,减少人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这方面恒瑞比较突出。

四百多名生产员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二十几亿(每年),真是奇迹。

以上是我的一点真切感受,可能肤浅,但发自肺腑。

希望公司以后多给我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对我们开阔视野,提升管理理念,寓教寓乐,收益很大。

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和研发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参观连云港天晴制药及恒瑞医药心得体会财务部部长徐亮2008年11月6日,经历了10个小时的长途汽车之旅,在天色微暗的傍晚五点,我们青春宝一行30几个人在范书记的带领下,走进了兄弟企业——正大天晴制药公司的大门。

非常让我们感动,他们公司的江书记、张总以及各部长们已在门口等候带领我们去参观他们的车间了,我们的连云港参观学习之行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去了位于连云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恒瑞医药股份开发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受益匪浅。

两家企业的销售规模和利润都在我公司之上,刚进入他们的厂区,我们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自豪之意:很普通的厂房、仓库,和我们青春宝的花园式环境相去甚远。

但听着他们在监控中心对车间的介绍,行走在洁净清爽的车间里,看着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设备,我们就像一个个海绵宝宝,吸收着现代化管理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悟:在天晴制药里我们并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输液和针剂车间参观,因为在他们的监控中心,我们已经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看到各个环节,非常便于管理,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车间的洁净度;而他们的物流仓库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简易、低成本、大空间的设计,就造在车间旁边,方便运输,里面全是有序排放的一直到顶的可拆装货位架,所有原辅物料集中按要求排放,放货取货通过叉车进行,虽然没有实现全电脑控制,但在货物取放、来回搬运的过程中大大节约了人力和重复劳动。

在恒瑞,其新厂区里一流的固体制剂生产车间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严格按GMP标准设置的洁净区里,没有卫生死角,桌子不带抽屉,所有必须的纸质记录和说明全部都挂在墙上;制粒、混合、压片、排版、装盒、装箱、打包,一道道工序全部由从意大利和德国进口的自动化设备来完成,几条流水线上只有几名技术专业人员在操作管理。

其科学化的管理也无处不渗透其中,车间万一碰到紧急情况,其应急措施流程均明晰地挂于墙上,自动化设备如有故障,他们也有庞大的技术后援和相应备品备件来做后盾,以避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两家企业给我们另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对研发的重视:他们均建有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必须用掉约占公司销售收入6%~8%的研发费用,恒瑞更是要求每一到两年就要出一个新产品,在上海和美国建立了新的研发中心,与美国和瑞典在先进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构建了自己的创新体系,他们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向世界销售自己的专利产品!也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才使两家企业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因时间有限,未能有机会在财务领域向两家企业的部长作详细的沟通和学习,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却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研发创新给企业带来活力的魅力所在!天晴、恒瑞医药参观有感整炮车间主任吴雄壮一、公司领导让企业的执行层去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和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其重要性大于参观学习本身。

二、天晴和恒瑞的运行模式和我公司有所不同,其产品结构正和当今社会人群的患病呈同步增长,是取得业绩快速增长的基础。

三、两公司在新产品研发等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比例都较大,广泛罗列了社会和科技人员,打开了各种科研和开发平台,是成功的另一原因。

这为新药的审批打通了各环节,对产品也是最有力的宣传和广告。

四、作为车间主任最重要的是学习两公司的现场管理,两公司的共同点之一是通过在办公室安装摄像系统来解决车间管理人员既要多了解现场和尽量不增加进入受控的净化区,同时又便于参观,对操作工也是无形的压力从而增强自律性。

不同点在于恒瑞的设备先进,主要操作人员少但素质高,可以分层次管理,比如一条全自动包装线,配备了二名主操作工另有三名辅助工,岗位工资相差很大。

便于发挥积极性,天晴却更多的是通过激励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车间通过看板管理,数据化管理来奖罚员工,起到了同样的效果,这也是我们车间更值得借鉴的方法。

五、一定将看到的、学习到的兄弟公司先进的现场管理运用到今后的车间管理中去。

连云港考察学习感受片剂二车间助理邵建峰近几年医药行业受政策调控影响,大多数医药企业在“寒冬”中寸步难行,但恒瑞医药、正大天晴等兄弟企业却在“寒冬”中逆风飞扬、发展迅猛,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这些公司在生产管理、研发创新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为此公司领导提出要系统地学好兄弟企业正大天晴、恒瑞医药的管理生产经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我非常有幸在11月6~7日跟随公司中层干部考察团到连云港这两家企业进行考察学习,虽说是浮光掠影,但此次的考察学习大家都觉得收获蛮大的,也是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

下面谈谈与正大天晴、恒瑞医药进行了零距离接触的一些感受。

考察团一路颠簸历经十个小时终于到达本次考察的第一站正大天晴药业,虽然此时已然天黑,大家也都饥肠辘辘,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大家学习兄弟医药企业先进管理经验的决心。

我们先是走访了输液车间和小针车间两个车间,天晴的制药车间给我的感觉是硬件系统和我们公司的车间比不见得好,但是我觉得他们的生产监控管理非常有效,车间办公室都布局在一楼入口处,而且都安装了监控电视,这样能让车间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地掌握每个工序的生产状况以及每个生产人员对GMP规范的执行情况,大大节省了管理人员跑到现场监管的时间,能显著提高一线工人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使药品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而后参观了高位仓库,成品、原料药等分门别类、错落有致摆放着,这种仓库空间利用率高,存取灵活方便,辅以计算机管理或控制,基本能达到现代化物流系统的要求。

随后在天晴会议室,同行向我们介绍了正大天晴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及产品构成等内容,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天晴发展战略非常明确——以护肝药为企业核心,也非常的有远见,作为世界第一的乙肝大国,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病人3000万,可见这个市场有多大,从二十年前正大天晴就致力于肝病药物研发生产,近二十年时间开发出了“强力宁”、“猪苓多糖”、“甘利欣”、“天晴复欣”等肝病治疗药物,这些品种有侧重,进一步细分了市场,其中“甘利欣”和“天晴复欣”是主要品种,单品年销售均在2亿元以上。

二是天晴的研发创新。

她有百余人的研发队伍,硕士以上就占了将近一半,天晴每年的研发经费是产品销售额的6%~8%,巨大投入的同时带来的收获也是硕大的。

由此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战略和研发创新的重要性。

第二天早上,大家都还没从天晴销售额爆炸式增长中平静下来就马不停蹄地赶到恒瑞医药参观学习,恒瑞和天晴比又是不一样的企业:天晴的核心是护肝药,而恒瑞的核心是高价格高利润的肿瘤药。

生产管理方面差不多,恒瑞的车间也是监控电视管理;创新研发在恒瑞的地位更加突出,在上海有专门的研发中心,科研队伍120人左右,其中高学历的研发人才占了近80%,恒瑞每年的研发经费是产品销售额的8%左右,每年都有新产品上市,每年都有新的利润增长点。

两家药企的厂房设施差异比较大,可以这么说天晴的厂房设施应该还是我们公司的好,但是恒瑞医药的厂房更加现代化。

我们有幸进入恒瑞的片剂和口服液生产现场,我的感触很深,说实在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标准的厂房,生产设备都是进口的,如德国FETTE公司的压片机,德国GRONINGER公司的口服液灌装线,进口的彩钢板,等等;生产现场的管理也很规范,生产工场清洁整齐、有条不紊,批记录、SOP等文件就挂在桌边,不带抽屉的不锈钢桌显得那么干净,因为机械化程度高,其生产现场人员不多,但是操作工的素质比较高,大多是机械类专业的大学生。

联系到自己车间,虽然我们没有闭路电视监控,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做法,一方面狠抓生产现场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另一方面坚决执行公司节能降耗的方针,降低成本。

考察回来的那几天我反复都在想质量管理上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对生产人员开展全面质量考核,以前主要偏向产品的内在质量考核,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员工,车间给予奖励,做到奖罚分明。

二是开展GMP规范知识的培训,培训后进行闭卷考试,以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对考试成绩好的员工,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总之,兄弟企业的经验值得一学,但学习不能靠简单的照搬照抄,考察学习不在于能否搬来那些已经成型的概念,而在于能否领悟管理、创新本质,毕竟他们有他们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优势。

学习天晴、恒瑞,关键是要学习他们的管理思路,而不是学习他们的具体做法。

因为管理是使理念变成行为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的打造与磨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