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CNG 客车
三、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势
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势 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势
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势
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立足原有的内燃机优势,进一步优化,提高效率,发展清洁柴油轿车;
大力发展柴-电混合动力汽车;
2、环境问题严峻
全球环境日益恶化,汽车尾气为大气主要污染源。
21世纪初,汽车尾气排放占了大气污染的 30%~60%。而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 比例将逐渐增大。
城市街道上的车流量在每小时1000~2000 辆时,CO、HC和NOx这三种有害气体占全 部有害气体的80%~90%以上。
3、国内油耗标准的变化
•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比较成熟,随着油价的节节攀 升,销量在大幅度增长。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丰田 本田
日本车企在全球混合动力 市场占较大比重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
(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以燃料电池为能源转换装置,用电机驱动,能量 转换效率高、接近零污染,同时,可保持传统汽车高速、长距 离行驶、安全、舒适等性能。
本田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汽 车结构
(4)代用燃料汽车汽车
CO2 • 代用燃料主要指CNG、LNG,燃烧生成水和 有害物质含量相比液态燃料 较低。燃料与空气易混合,燃烧完全,尾气排放污染低。是目前世界公 认的“清洁能源”汽车。 •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均使用代用燃料公交车、出租车以减小对城市的污 染。
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 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
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1)纯电动汽车 (2)混合动力汽车 (3)燃料电池汽车 (4)代用燃料汽车
(1)纯电动汽车
• 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 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 ,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 电力储存技术。 • 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 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 缺点:蓄电池的重量、体积、容量、充电速度、稳定性、成本6 个方面极难兼顾。
美国
丰田
日本 本田 日产
2010年5月,丰田汽车和美国特斯拉宣布合作,后续双方将在丰田NUMMI工厂合作生产 电动车。
本田将加大在EV和PHEV的投入,将于2012年投放日本和美国市场。 日产计划于2010年12月在全球推出Leaf,计划到2015年建成年产50万辆的生产体制。
能源多元化,发展生物燃料等替代燃料; 氢能源利用为远期目标。
主要厂商新能源汽车动态
通用 福特 克莱斯勒 特斯拉 大众 欧洲 戴姆勒 宝马 2013款雪佛兰Spark小型车将成为通用在美国市场上推出的最小型款,主要用于城市出 行。 2010年1月,福特汽车公司宣布投资4.5亿美元用于其积极的电动车计划,并在2012年前 推出五款电动车。 克莱斯勒将于2012年在美国市场推出一款全电力型菲亚特500。 2014年主要发布的车型包含60D、85D和P85D,前两个车型将在2015年2月推出,而最 高端的Model S P85D将在2015年底推出。 2011年试投运500辆Golfs电动汽车,从2013年开始,E-UP电动汽车投入生产,到当年年 底生产E-Golf 和 E-Jetta电动汽车。 戴姆勒公司在电动汽车制造方面与一系列公司展开了广泛合作电动,即将推出Smart品 牌轿车。 2010年7月,宝马公布“超大城市汽车”计划,将于2013年上市。
2007 2008 2009
国4
2010 2011 2012
国1 广州
国2
09/2006
国3 + OBD
国4
计划
深圳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国1
国2
国3
国4
计划
(3)国家百公里油耗要求
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发展趋势
报告内容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三、国内外发展现状
四、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
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1、能源紧缺
2、环境污染严重 3、国家油耗标准的变化
1、能源紧缺
全球石油资源储量的稀缺性毋庸置疑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 2010》的统计,且几个经济大国的石油储产比则普遍低于20,如下图所 示。
北汽EV160
安凯纯电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 /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 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柴油混合动力、天然气混 合动力。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 力、柴油混合动力。 优点:不需要特别的燃料,续航里程长,技术最为成熟,解决单 车成本问题后容易普及。 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50 40 45.7
储能比
30 20 10.8 10 0 世界 美国 中国 10.7
27.2 17.4 5.8
28.3 21.1
意大利
英国
巴西
加拿大
印度
亚太地区 非洲 中东 欧盟地区 南美 北美
世界各地区石油 消耗量逐年增高
天然气
年
2010年世界天然气的采储比仅为58.6 世界天然气储备量逐 年减少
(1)中国机动车排放法规的实施 – 全国范围 + OBD
(M1类汽油车)
新认证车型
+ OBD (其他轻型车) 国1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2
2005 2006 2007 2008
国3
2009 2010 2011
国4
2012 2013
国1
国2
国3
国4 + OBD (其他轻型车)
在生产车型
适用车型:M1类乘员不多于6人且总重不大于2.5吨的乘用车; M1, M2 及N1类,总车重不超过3.5吨的轻型车
+ OBD (M1类汽油车)
车载故障诊断系统
(2)部分城市机动车排放法规的实施
上海
计划
国1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2
2005 2006
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