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15南极洲

世界地理15南极洲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2.15 南极洲主备人:朱晓平审核人:梁世斌上课时间:第18周【学习目标】1.了解南极洲位置、围、半岛、岛屿、地形。

2.理解南极地区烈风、暴雪、严寒的成因。

3.了解南极地区主要资源及分布。

【学海导航】一、地理位置(1)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只有南极半岛的北部、乔治王岛位于南极圈以外。

(2)南美洲的南端与南极半岛隔德雷克海峡相望。

(3)南极大陆周围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二、围[读图识记]1.南极圈;2.周围的海峡、大陆;3.长城站、站位置最南,介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

面积:世界第五重要性:未来南半球横越南极空通的惟一中间基地重要经线60°W:附近为南极半岛,沿顺时针方向向东依次为威德尔海、毛德皇后地、威尔克斯地、维多利亚地、罗斯海、玛丽·伯德地;0°:穿过大西洋;90°E:穿过印度洋;180°:穿过太平洋主要纬线南极圈:南极大陆几乎全部在南极圈。

中国科考站站位于(70°S、75°E)附近;长城站位于(62°S、58°W)附近。

三、地形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1)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

(2)冰层平均厚度2000米以上,占世界冰体积90%,如果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50米~70米。

四、气候1.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暖季:11月~次年3月①从纬度位置看: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线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②从海拔高度看: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③从地表状况看: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④从气压状况看: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因此风速较大。

⑤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漂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

它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可见,南极洲酷寒、干燥、烈风的气候特点是上述因素综合形成的。

各要素问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五、资源和科研宝地1.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周围海洋上多冰山;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最好考察时间: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1)长城站:位于62º12′59″S、58º57′52″W,南极半岛以北的乔治王岛上,大西洋的西南。

无极昼极夜现象。

(不在南极圈);(2)站:位于69º22′24″S,76º22′40″E,临印度洋。

(在南极圈)2.南极科学考察的价值(1)南极洲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是一块科研宝地。

原因是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惟一的没有受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度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在这里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得不到的科学资料。

(2)大气圈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中又以平流层中下部最集中。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流层中臭氧层的臭氧有不断减少趋势,这种减少趋势随纬高增高而变得明显。

在南极上空,臭氧含量在每年10月份前后削减最多,出现所谓“臭氧洞”现象。

据观测,从1979年到1985年,南极地区上空臭氧含量减少了40%-50%,全球在这6年里臭氧含量减少约3%。

到1987年,南极上空的“臭氧洞”又宽又深,已经扩大到南极大陆以外,一度引起科学界和公众的深切恐慌。

由于人类逐渐认识到南极洲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近几十年来,到南极洲考察的人数越来越多。

迄今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其中长城站和站是我国于1985年和1989年先后建立的。

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要容是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的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3.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典型高考】(2011年高考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1)~(3)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与①地相比,②地(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3)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B.2月C.7月D.8月[填图训练]1.读南极洲图1-6-3,回答:(1)指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__洋,B__________洋,C__________洋,D____________洲,E_____________,F__________洲,G__________洲,H__________海峡,I__________考察站,J________考察站,K___________岛,L__________半岛,M__________海,N_________海,O_________山脉。

(2)I,J两个考察站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风漂流沿南极洲外围作____(顺、逆时针)时针流动,性质属于_________流(寒、暖流)。

自主检测:12013年11月7日上午,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其中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南极陆伊丽莎白公主地建设我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12月19日“雪龙”号驶离站附近的陆缘冰地带,只能以3、4节(1节=1.852千米/小时)的船速沿着南纬65度左右纬线向东艰难航行,开始中国极地科考史上首次环南极大陆航行的征程,读下图左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雪龙”号环南极大陆航行速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 洋流B. 大气环流C. 浮冰D. 珊瑚暗礁2.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第30次南极科考队员在考察期间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有①低温严寒②地形起伏大③高原缺氧④冻土深厚⑤生态脆弱⑥可供施工时间短A. ①②③B. ①③⑥C. ②④⑤D. ④⑤⑥(2013·模拟)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昆仑站位于80°25′S,70°06′E,海拔4 087米。

读下图右图,回答3~5题。

3.南极陆冰盖的最高点、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

昆仑站选址靠近( )A.南极陆冰盖的最高点B.南极极点C.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D.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4.已落成的南极昆仑站设计寿命只有10年,主要是考虑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A.积雪B.干燥C.烈风D.严寒5.当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时,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A.昆仑站的气温达到一天的最大值B.长城站处于极昼期间C.昆仑站“日不落”,太阳始终位于正北方D.各国南极科考活动最频繁6.(2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织南极科考以来,已经相继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62°12'S,58°57'W)、站(69°22′S,76°22′E)和昆仑站(80°25′S,77°06′E)等3个科学考察站,成功组织了29次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高水平考察研究成果,为人类认识南极、探索极地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央广网2013年12月25日消息,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的两支陆考察队——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完成了物资集结正式出征。

按照计划,泰山站队将在距站522公里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开始建设中国第4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材料二:南极地区示意图。

(1)我国已经建成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一年中极昼天数最多的是站,其极昼天数大约为天(不考虑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

(4分)(2)站与昆仑站之间直线距离大约为千米;若科考队员选择最短路径,由昆仑站出发到达长城站,其前进方向为(4分)(3)与南极大陆相比,北冰洋的气温较高,请简述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10分)(4)南极科考站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圆柱形钢架结构把主体建筑架空,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原因。

(4分)7.读下面“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在C的________方向,若由A沿图中直线到C处,其前进方向有何变化?________。

(2)B是________海峡,海峡的中央水道是一些重要的地理界线,这些界线包括________与________的界线、________与________界线和________与________的界线。

据研究,1万年前印第安人和________人就是踏着该海峡上的冰桥从西伯利亚来到美洲的。

(3)C、D两国均以________气候类型为主;F是________半岛,其西侧有许多幽深的峡湾,是由于________作用形成的。

(4)区是世界海水盐度最低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__。

(5)E港口是________,该港口终年不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请在图中画出飞机从D飞到C的航线。

【答案】典型高考(1)C(2)D(3)A自主检测:1.C 2.B3.A 4.A5.D 6.(1)昆仑(2分)112(108—112之间酌情给分)(2分)(2)1221(1221—1227之间酌情给分)(2分)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2分)(3)北冰洋是海洋,热容量比南极大陆大;(2分)南极大陆海拔高,气温低;(2分)北冰洋中有北大西洋暖流汇入,南极大陆周围被强大的寒流——西风漂流环绕;(2分)南极大陆冰雪覆盖,反射率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强);(2分)南半球西风带形成的“风壁”及西风漂流阻挡了南极大陆与低纬度地区之间的热量交换。

(2分)(4)减小风的阻力,防止在迎风的一面出现吹雪堆积或冰雪掩埋建筑物;(2分) 避免与地面冰雪直接接触,有利于保持室温暖,节约能源。

(2分)7.(1)正西先东北,后东南(2)白令亚洲北美洲俄罗斯美国太平洋北冰洋蒙古人(3)温带大陆性斯堪的那维亚冰川侵蚀(4)纬度高、水温低、蒸发量小(5)摩尔曼斯克港北大西洋暖流影响(6)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