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式方程是数学学科内的一种术语,等号两边至少有一个分母含有未知数的有理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是初等数学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习方程式的基础知识点。
分式方程特征:
①一是方程
②二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因此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
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和做法。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为不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通常的分式方程用此方法都易得出方程的解,但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解分式方程更容易,如:
例题:
(1)x/(x+1)=2x/(3x+3)+1
两边乘3(x+1)
3x=2x+(3x+3)
3x=5x+3
-2x=3
x=3/-2
经检验,x=-3/2是方程的解
(2)2/(x-1)=4/(x^2-1)
两边乘(x+1)(x-1)
2(x+1)=4
2x+2=4
2x=2
x=1
把x=1代入原方程,分母为0,所以x=1是增根。
所以原方程无解。
一定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