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19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9人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
性强。

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
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
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一
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
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也很自己的见解。

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
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
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

二、学期教学目标
1、充分展开教学过程,让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

为此,教学过程必须是经
过周密思考后的精心设计。

在教学中仅仅向学生提出学习的主题和探究的问题是
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要经历进行设计,确立哪些素材更
有价值,哪些过程更为重要,孰先孰后。

可以这样说,教材为我们精心设计了相
关的主题探究活动,但我们也不要让这些设计束缚自己的手脚,在弄清活动设计
的意图后,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例子,也可以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裁剪
或发展教材内容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而不是仅
仅去教教材。

2、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结构优化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编写者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以
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教材的探究体系。

尤其在四下的编写过程中,更提出
所有活动设计都要为儿童的发展服务,都要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
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

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要充分遵循儿童认识发展的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
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那么,我们教学时就要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它
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们是怎样想的?在观察、调动原有的经
验时,学生产生的问题可能会是什么?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通过教学要引导他们继续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才是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3、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学概念
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

大家在教学旧教材时明显地
感觉到课题多、联系少,每个课题的研究时间少,是内容上的主要问题。

新教材
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

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
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4、更加注重科学程序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
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

确实,对于十一、二岁的孩
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总是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
去认识世界。

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

所以把观察
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
认知规律。

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

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

我认为四年级下册教材
在这两方面是有所侧重的。

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
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
分析—结论等。

三、具体教学措施
(一)、第一单元
1、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天气的知识,学生对天气的知识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

因此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
天气的知识。

准备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

3、激发学生课外研究的兴趣,往往对天气的兴趣就是从本单元开始的。

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的研究与探索,适当提供器材,促进学生的课外活动朝着良好的方向
发展。

4、注意教材编排过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

科学课强调实事求是,强调对事实的尊重。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本质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促进学生
科学素养的提高。

5、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我们允许有的学生走得快一些,走得远一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达到高要求,要允许有的学生走得
慢一些,学的少一些。

(二)、第二单元
1、本单元的编写是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展开的,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进行教学。

2、对比实验是相当严谨的,变量的控制是关键。

教师要指导好其中的几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养成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价值观。

3、科学课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提供帮助,不要以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很多有关事物的知识。

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学生的认识经历。

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能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

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教师一定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三)、第三单元
1、教材从生命的高度,编写本单元的内容。

因此,我们要有一种敬畏生命的意识,来教学本课的内容。

自始至终要有一种爱惜生命、珍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无论在研究茄子,还是小鸡、毛毛虫的时候,尽量做到不伤害动植物的生命,竭力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研究。

2、教师要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不要局限于动植物本身的知识,更要扩大知识面,更要体现对科学理解和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

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植物或动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走向自然。

当学生学了本单元的内容之后,如果走到大自然中,会自觉地仔细地观察一棵植物、一种小动物,会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

(四)、第四单元
教师在备课前思考以下问题
1、学生对热胀冷缩已有的认识和探究兴趣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开始,你了解学生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煮开水”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前体验收集瓶装饮料的过程?
3、贯穿整个单元中的线索是什么?你理解这些活动编排的意图吗?学生在经历了这些活动后,在哪些方面会有发展?
4、最后一课你觉得用什么活动形式比较好?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5、本单元结束后,你如何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进度安排
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