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走进李白、一位诗人的传奇一生课件

初中语文走进李白、一位诗人的传奇一生课件


• 年少有为 • 辞亲远游 • 初进长安 • 赐金放还 • 应邀入幕 • 重病而逝
年少有为
•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 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 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 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 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 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 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 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 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 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 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 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
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
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 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 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 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 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 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
一位诗人的传奇一生
• 个人品性 • 李白名片 • 成就
• 生平事迹
李白名片
•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 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 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 (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 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 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 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 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个人品性
•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 贵,曾让“力士脱靴”。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 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 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 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成熟起来的。 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 的平等要求,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 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 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表明了只 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李白 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 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 色彩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 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他的诗歌 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 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Hale Waihona Puke 辞亲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 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 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太白作清平调图
•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 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 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 随他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 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 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 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 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 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 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 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初进长安
•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
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 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 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 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 太白醉酒
成就
•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 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 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 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 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 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 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 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 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 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 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 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 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 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 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 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 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 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