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型构件预制场标准化建设方案

小型构件预制场标准化建设方案

XXX工程小型预制场标准化建设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XXX项目经理部2015年3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范围 (1)三、工程概况 (1)四、预制场建设 (2)1、场地建设 (2)2、供水供电 (3)2、排水系统 (3)3、安全、消防 (3)4、标识系统 (3)五、小型预制构件生产 (4)1、小型预制构件预制 (4)2、拆模 ------------------------------------------------------------------------------------------------------53、养护 ------------------------------------------------------------------------------------------------------54、小型预制构件存放 (6)5、运输 ------------------------------------------------------------------------------------------------------6六、资源配置 (6)1、人员配置 (6)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7)七、质量保证措施 (8)1、质量管理体系 (8)2、质量保证措施 (9)八、安全保证措施 (9)九、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0)小型构件预制场标准化建设方案一、编制依据1、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行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闽交建﹝2010﹞51号);2、福建省普通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3、XXX段工程项目设计图纸。

二、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X工程小型混凝土预制件预制场工程的施工。

三、工程概况XXX工程位于YYY东北角,起于流水镇山门前村,终于平原镇上攀村,为进出XX 县君山各景点的重要通道。

工程起点(K0+000)至福东路口(K1+231.941)技术标准为一级公路兼城市Ⅰ级主干路,路线长1.232Km,设计车速为60 Km/h,道路宽度为65.5m,建设标准为双向6车道,标准很断面组成为:5m人行道+8m辅道+15.75m主车道+8m中央分隔带+15.75m主车道+8m辅道+5m人行道;福东路口(K1+231.941)至长江奥风电场(K11+200)范围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兼具旅游公路功能,路线长9.965Km,设计车速为40Km/h,路基宽度为13.5m,建设标准为双向两车道,横断面组成为:5m人行道+8.5m 主车道。

长江奥风电场(K11+200)至终点苏平路(K14+684.801)范围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兼具旅游公路功能,路线长3.485Km,设计车速为40Km/h,路基宽度为13m,建设标准为双向两车道,横断面组成为:2.5m人行道+8m主车道+2.5m人行道。

路线全长14.685公里。

本标段小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设置于流水镇潭水村附近,对应主线桩号为K8+500,即T梁预制场和钢筋加工场旁边。

预制场内所用的混凝土由项目部集中拌合站提供,小型预制构件钢筋由钢筋加工场加工。

预制场占地720m2,负责本标段路基排水工程的路堑边沟盖板(井篦)预制,其具体工程数量和模板数量见下表:表1 小型预制构件工程数量和模板施工计划:本预制场拟于2015年3月15日开工,计划2015年6月15日完成本标所有路堑边沟盖板的制作任务。

四、预制场建设1、场地建设预制场场地采用20cm厚的C20砼进行硬化,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小于1.5%,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在场地外侧合适位置设置沉砂井和污水过滤池。

预制场内设有生产区、养护区和成品堆放区。

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小型构件预制场平面布置图○1生活办公区根据标准化建设要求,为便于管理,预制场内工人采用集中住宿,宿舍、办公室用钢彩瓦搭建。

本项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生活办公区设置与附近梁场办公区共用,既节约了预制场地面积,又降低了建设成本。

○2生产区生产区场地全部采用混凝土硬化,上部采用钢结构雨棚。

生产区根据标段设计图纸确定的预制构件的种类设置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对应一个施工平台,平台要严格抄平,确保模板地面平整,预制厂配置6个施工平台,每条生产线设置振动台。

○3养护区养护区采用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外设水沟及水池,将多余养生水通过排水沟收集到集水池。

利用养护水进行循环,以利节约用水。

○4成品堆放区原地面平整后硬化形成,按一定坡度向围墙侧进行排水。

2、供水供电预制场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拟采用就近接入当地自来水或钻井取水的方式,并在设置一个100 m3的蓄水池。

预制场引进当地的主线电源,另配备发电机组,备停电时应急使用。

2、排水系统场内根据地形设置四周排水沟,排水坡度1.5%,排水沟设计为明沟,尺寸为30㎝×30㎝,沟底采用M7.5浆砌抹面。

3、安全、消防1) 安全用电:严格按照“三相五线”进行低电压电力线路安装,并确保“一机、一箱、一闸、一漏保”。

由专职电工管理、维护,每个配电箱均采用专用配电箱且指定管理责任人。

2) 消防:在小型构件预制场的制作区、生活区安装消防设施,配齐灭火器,并安排专职消防安全员负责管理。

4、标识系统在制作区安装工程概况牌、施工平面图、安全操作规程牌等,实现现场交底,确保工人操作规范。

根据不同区域分别设置分区牌,实现分区明确管理。

五、小型预制构件生产为确保施工质量,本标所有路堑边沟井篦全部在小型构件预制厂集中预制、集中养护、集中存放,再运输车运至现场施工。

1、小型预制构件预制图2 施工工艺流程图○1井篦加工所用混凝土全部来自我项目部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确保混凝土质量。

○2井篦加工所用钢筋全部来自我项目部钢筋加工厂,确保钢筋质量。

A钢筋加工生产的工艺流程:下料—弯曲—绑扎—成型;B所采购钢筋等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C钢筋焊接的位置必须准确;D必须按照图纸和产品技术要求对钢筋进行加工;E各部位的制作长度必须精确,特别是关键部位的钢筋弯曲长度必须精确;F钢筋制作完成后,应对各部位的尺寸进行抽查,发现尺寸不能符合要求的必须立即改正;G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件时,事先考虑支模和绑扎的先后次序,宜制定安装方案,绑扎部位的位置上所有杂物应在安装前清理好;H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钢筋与模板间要设置足够数量与强度的垫块;I钢筋、骨架绑扎、缺扣不超过应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

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需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相互应错开,错开距离为受力钢筋直径的30倍且不小于500mm,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有接头的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受压区不受限制。

○3井篦集中在施工平台上预制。

○4振捣全部采用振动台施工,振动台布置原则:振动台钢板厚不小于8mm,钢板下背带筋应牢固支撑并与振动台钢板满焊,背带筋的位置左右前后对称,振动台电机居中布置;根据振动台板重量和预计所振动预制计的重量来选择合适的振动台板下弹簧型号,弹簧沿台板四角布置;振动台电机功率介于1.2KW~1.5KW;振动台面积不宜过大,以防振动力在边角处衰减,振动台高度以人工操作方便为宜。

○5模板必须使用高强度塑料模板,入模前应进行拼缝检查,对拼缝达不到要求的,辅以双面胶或泡沫剂,必须选用优质脱模剂,保证砼外观。

在周转间隙必须有覆盖措施,防止雨淋、生锈、被污染。

2、拆模○1混凝土强度达到50%即可进行拆模。

○2为了便于拆模,应在气温最高时脱模。

拆模过程中应小心,确保不出现啃边、掉角及磕碰现象。

○3拆模后,模板上不可避免会粘上部分混凝土残渣,应用刮刀将残渣干净。

○4模具在使用前,应用干净毛巾将模内灰尘、杂质清除干净,并刷上优质脱模剂,模具要堆放整齐。

3、养护预制块养护集中在养护区进行,过早养护会造成混凝土表层脱落,过晚养护会造成强度降低、裂纹,具体养护时间宜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

养护区采用自动喷淋养护系统结合土工布覆盖对构件进行养护,确保构件处于湿润状态。

混凝土要求覆盖养生7天以上。

4、小型预制构件存放○1预制件养生期满后,成品按不同规格分层堆码。

对于预制块、片(如防护衬砌肋、盖板等)堆码不得超过二层,对于整体式预制件(如缝隙式水沟等)不得超过四层。

○2为方便运输和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的碰损,在最下层预制构件下方衬垫木托。

○3码放时每块预制件之间的接触面用土工布隔离,以防磨损或碰损掉角。

○4码垛整齐后,应用打包带打包成型,便于装车、运输。

○5混凝土强度达到验标要求强度后方可吊装运输到现场,吊装时设专人指挥,严禁防止构件吊装和运输过程中碰坏破损。

5、运输小型预制构件采用运输车集中运输至现场施工,预制块在搬运的过程中应轻拿轻放,运输车行车速度不得大于20km/h,防止出现棱角损伤及断裂现象,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破损预制构件现场不得使用。

六、资源配置1、人员配置小型构件预制场施工人员配备见下表:表2 人员配备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路堑边沟井篦预制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表3 主要机械设备七、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作业班组质量责任,定期考核、奖罚,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质量管理机构框图如下:图3 质量管理机构框图2、质量保证措施1)加强对职工的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教育培训、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把质量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

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实行施工技术部门管理、质量检查部门监控的监管分立体制,执行三级检查制度,立足自检自控,确保工程质量。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现场质量监督、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严格按质量管理模式组织生产,依据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招标文件与施工合同条款对质量的要求制定各工序、各环节的操作标准、工艺标准和检查标准。

对工序标准的执行情况做好记录,使各工序衔接有序。

八、安全保证措施始终坚持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意识,时时注意安全操作。

切实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检查,使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具体要求如下:1、施工前应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眼镜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现象。

3、施工时应加强对大型机械的管理,对驾驶人员、操作人员进行专门安全知识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