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军事领域的变革浪潮,不断推动着新的作战理论和新的作战方式的诞生。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己登上历史舞台,未来战争将是数字化信息部队在数字化的战场中的信息技术的角力。
信息化装备是构建信息化部队的基础,没有装备的信息化,信息化战争将只能是空谈。
而信息化装备必须以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信息化技术的核心是提高通讯质量和信息处理能力,甚至是通过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对抗达到“兵不血刃”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争取战争主动权,从而赢得信息战的胜利。
Ad Hoc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不需要依赖现有的固定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的、没有任何中心实体的自组织无线网络。
因其自身具有组网灵活性强、支持移动性和动中操作、易于快速部署、系统整体抗毁性能力强、系统成本低等特点,因而一出现就成为数字化战场的首选技术。
特点:
1.网络节点的游牧性。
节点在一定区域内自由移动,同时也存在具有同一目的的节点
群统一移动,类似于部队编队在没有无线连接和安全限制下,节点可自由通信。
2.分布式操作。
由于网络节点不能够依靠固定设施或者中心管理,所以移动网络节点
是分布式的。
3.带宽有限、链路容量易变。
由于网络使用的是无线信道,而无线信道具有带宽有限、
比特误码率高、链路质量和链路容量起伏波动等问题。
4.移动性与网络拓扑动态性。
网络节点是自由任意移动,这必然导致网络拓扑动态变
化。
因此网络拓扑可能随机、迅速、不可预测地变化。
5.物理安全有限。
网络由节点自身充当路由器,不存在命名服务器和目录服务器等网
络设施。
因此比固定网络更加容易受到偷听、哄骗、拒绝服务等攻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无中心的自组织网络具有组网灵活性强、支持移动性、便于快速部署和展开、系统整体抗毁能力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有中心的固定网络所不具备的,因而必将会在许多不便于开设固定网络或者固定网络需要延伸的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网络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得到了包括军事界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战术无线Ad Hoc网络是采用军用数字化短波、超短波无线电台构成的无线数据通信网络。
从诞生之初,网络就主要用于战术网络。
特点:
1.战斗编成与编组相对固定,各战斗单元之间有较为明确的隶属关系,各作战单位行动目的
较为一致,且战术行动事先也有预案,因此战场环境下,各战斗单元群组移动性特征较为明显,这与民用HocAd网络研究常假设各个节点随机运动是不同的。
2.因作战需要,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可能很大。
以师一级作战单元为例,在其战斗编成内的通
信节点可能达到数百、甚至上千种,而且这些节点所使用的通信装备类型、性能可能不尽相同,节点的移动性也大,这对各种协议、算法等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战术通信链路的带宽比较小,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且战场电滋环境复杂,受敌方干扰严
重,受各种类型电磁攻击的可能性大,对战术网络的生成提出了严峻挑战。
战术网络因以战场环境为背景而具有更大的特殊性,所以在构建战术网络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更多。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需求
战术网络的主要任务是为师或师以下作战部队提供通信保障,需要具备的
主要功能有,
①实现指挥控制数据的“无缝”交换。
②提供战场“态势感知”数据的传播。
③满足部队“动中通”的需求。
④可与其它通信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
2.战场环境
除会受到复杂、恶劣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外,战术。
网络还会受到电子侦察、电子攻击、火力打击等安全威胁。
同时,诸军兵种一体、地空一体、空天一体的现代联合作战样式对战术。
对ad hoc网络的构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战场环境因素也是战术网络构建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①在联合作战的战场背景下,参战的诸军兵种多,通信设备种类多,异质性强,
战术网络必须同时满足不同作战单元的通信需求。
②由于各种高科技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运用,致使现代战争进程加快,
各作战单元的动态性较强,因此,如何处理作战单元加入和撤出通信网的频率加大和确
保网络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也是战术网络需要考虑的问题。
③作战范围大、通信覆盖面广、信息流量多和信息需求的非对称性,要求通信的
实时性好、可靠性强和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
④电磁对抗是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确保战场信息的可靠传递也
是构建战术网络所面临的一个重难点问题。
3.信息流动方式
能否顺利获取战场信息和能否确保战场信息流动的实时、高效,对能否取得战争胜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在构建网络时必须考虑信息的流动方式。
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信息流程有以下三种哪
一是逐级流动方式,即按指挥关系指挥指令在上下级之间逐级流动。
二是针对战场突发事件的处理,突发信息脱离指挥关系进行传输。
三是所有作战单元需掌握的战场态势信息,以广播方式进行传输。
4.部队编制体制
各单位之间隶属关系的层次性是部队编制的最大特点。
即在编制内,每一个高一级
单位包含一定数量的低级单位,并且不存在有某一个低级单位同时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
上高级单位的情况,也就是在附属关系上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一级对一级实施指挥,一
级对一级负责。
因此所构建的战术网络体系结构应与编制体制相一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