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理财,培育财商——小学高年级分册第六课教案淮阴实验小学朱群【教学对象】:高年级学生家长【教学目标】:1、了解“学会理财,培养财商”的重要性。
2、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
3、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数据统计等方式,了解孩子零用钱的来源和使用。
教孩子学会理财,并从中学到更多“钱”以外的东西。
【教学重点】:1、了解“学会理财,培养财商”的重要性。
2、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
【教学形式】:调查问卷、现场互动、录制视频、多媒体。
【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流程】:一、调查分析,认识“财商”尊敬的家长朋友,最近我们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学生零花钱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PPT出示)(一)调查情况分析:(二)调查后的感受:1、首先是对父母的担忧:(PPT出示)①太宠爱自己的孩子,每天给的零花钱太多。
②不能教育孩子们妥善使用零花钱,无原则地允许孩子多吃零食。
③不能以身作则地早起床、勤家务、为孩子烧早饭,只为图清静让孩子在外面买早饭吃。
2、其次是对孩子的担忧:(PPT出示)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劳动不知挣钱难。
零花钱给多少用多少,甚至不留到第二天。
②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钱,不必要的零食、无意义的玩具都由着自己性子乱买。
③没有存钱观念,不知道每天可以节约一部分积少成多。
(三)老师观点——财商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素质(PPT出示)1、理财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俗话说,“智商是先天的,财商是后天的”,一个人将来是否会飞黄腾达,从个人现在的财商就可以看出来。
影响一个人“财商”的: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学会消费管理是财商重要的组成部分(PPT出示)了解分析《洛氏零用钱备忘录》(见后面的附录)3、引领孩子确立“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理念二、家长要上好孩子理财课——正确认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理财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了解孩子的理财现状通过前面的零花钱调查分析,请大家一起聚焦零花钱:你认为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给多少?1、家长观点:(现场互动)①给零花钱助长骄奢之气。
②不宜多给。
③给零花钱,但要合理支配2、学生观点:播放录制的视频(二)不要让孩子陷入理财的误区现场互动:你希望孩子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1.知道如何将零花钱钱妥善保管,不随便乱放2.不能随便拿家长的钱,应事先向家长请示,得到允许后才可拿钱,找回的零钱应及时上缴即使是自己的压岁钱钱也应该向家长说明用途3.零用钱不能随便买一些玩具或街头零食4.零用钱可以买相关的书籍,但不能只买不看5.零用钱不可以去网吧或做一些有害无益的活动6.零用钱让爸爸妈妈保管7.应牢记父母争取多么不容易,不能乱花8.我们家没有别人家有钱,要节省显然,因为家长的关系,中国家庭的理财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PPT出示)(1)“羞于谈钱”(2)“理财就是节约”(3)“理财是有钱人的事”(三)财商培育不可缺了解外国孩子理财的故事(PPT出示)三、教会孩子学会理财(PPT出示)1、塑造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2、向犹太人学习理财3、教孩子理财要从日常入手4、让孩子和储蓄罐一起成长5、把孩子培养成消费小专家6、给蜜罐里的孩子加点儿苦【具体做法】一个具有理财能力的人至少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会花钱、会存钱、会赚钱。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七个细节培养孩子的理财素质。
(第一方面)会花钱:让孩子自主支配零花钱1、定时定量给孩子零花钱(PPT出示)目的:(1)让孩子学会财务预算,合理支配。
(2)让孩子了解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孩子劳动的热情。
做法:定时给零花钱:父母根据家庭情况每周或者每月给孩子分发零花钱。
有规律、有周期地给孩子零花钱,有助于孩子计划性地安排自己的消费,帮助孩子建立比较稳定的心理预期。
定量给零花钱: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消费情况每周、每月给孩子固定数目的零花钱。
同时要另加20%供孩子做储蓄之用。
2、让孩子学会做预算和记录(PPT出示)目的:(1)让孩子控制零花钱使用,形成量入为出的观念。
(1)抵御各种诱惑,防止乱花钱。
做法:教会孩子编制预算表:父母可以先做个样子,让孩子根据实际需要预算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消费。
然后定期检查孩子的预算表,每次给孩子零花钱时都应要求做好预算。
给孩子准备记录的小账本:每周或者每月如何使用了零花钱,都应要求孩子做详细的记录。
在下一次给孩子零花钱时,要先检查孩子上个周期的花费,看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还需要改进,要和孩子共同讨论,便经常督促检查。
(第二方面)会存钱:让孩子懂得为未来储备3、准备一个储钱罐(PPT出示)目的:(1)让孩子了解积少成多的道理。
(1)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做法:在家庭中准备一个储蓄罐,让孩子能够经常把手头的小零钱积攒起来。
对于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教育孩子尽量不买。
对孩子的积蓄行为,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孩子能够感受到甜头儿。
存钱罐里的钱可以让孩子自由支配,让他感受到储存的益处。
4、给孩子设立一个银行帐户(PPT出示)目的:让孩子通过体验感受储蓄。
做法:如果可能的话,父母最好给孩子设立一个真正的银行账户。
您可以带孩子到银行去熟悉各种业务,尤其是存款取款业务。
在设立了账户之后,鼓励孩子把压岁钱和生日贺礼等钱及时存入银行。
刚开始存款不需要太长时间,可以说三个月或者半年。
然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银行取款,或者把利息取出来,让储蓄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5、双倍储蓄法(PPT出示)目的:鼓励孩子更积极地进行储蓄,养成积蓄的好习惯。
做法:很多父母使用双倍储蓄法奖励孩子的储蓄行为。
即当孩子每储蓄1元钱时,父母也会同样帮孩子存入1元钱,这样孩子可以得到双倍的金钱。
父母也可以事先约定一些条件。
例如,孩子如果在某一时间内花掉储蓄的话,父母便会把自己的部分取回。
这种方法既可以增添孩子储蓄的动力,又可延长孩子储蓄的时间。
父母还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如:存够100元将奖励孩子一个他想要的礼物;存够100元将奖励他10%,等等。
(第三方面)会赚钱:培养健康的理财心理6、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PPT出示)目的:了解金钱与劳动的关系。
做法: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取报酬。
比如,让孩子收集家里的旧报纸或者饮料瓶子等,通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来赚钱报酬。
7、适当的经营尝试(PPT出示)目的:让孩子真刀真枪地学习经营。
做法: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可以给孩子创设体验的机会,让孩子真正地去学习赚钱。
例如,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压岁钱作为投资购买股票或者基金,让孩子真正感受经济风云。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批发某种物品出售,使孩子在经营中学习赚钱的技能,并配有健康的理财心理。
四、本课小结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不仅要让孩子正确看待金钱,也要学会正确使用金钱。
对于家长来说,只要精心安排指导,很多事情和场合都可以转化成为理财教育的机会。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理财教育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让我们携起手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早日学会理财,当然也要让孩子去守护比金钱更重要的品质!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元的美国富豪,尽管富甲天下,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
洛克菲勒家族认为富裕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
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常人家反而更加严格。
这从其家族中流着的“14条洛氏用钱备忘录”就略见一斑了,这是约翰.洛克菲洛三世小时候与“约法三章”所提出来的,其经济上已经非常“吝啬”:每周给零花钱1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
且每周核对帐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处,领钱时交家长审查,钱帐清楚,用途正当,下月增发10美元,反之则减。
这个协议作为家族对少儿财商教育一个成功的典范一直被保存下来。
洛克菲洛通过这种办法,使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
他们的后人成年后都成了的能手。
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1、从5月1日起约翰的零用钱起始标准为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对帐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让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上浮10美元(最高零用钱金额可等于但不可超过每周2美元。
3、每周末核对帐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不合规定或无法让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下调10美元。
4、在任何一周,如果没有可记录的收入或支出,下周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5、每周末核对帐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合规定,但书写和计算不能令爸爸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6、爸爸是零用钱水准调节的唯一评判人。
7、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将用于公益。
8、双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钱用于储蓄。
9、双方同意每项支出都必须清楚、确切的被记录。
10、双方同意在未经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教师)的同意下,约翰不可以购买商品,并向爸爸、妈妈要钱。
11、双方同意如果约翰需要购买零用钱使用范围以外的商品时,约翰必须征得爸爸、妈妈或斯格尔思小姐的同意。
后者将给与约翰足够的资金。
找回零钱和标明商品价格、找零的收据必须在商品购买的当天晚上交给资金的给与方。
12、双方同意约翰不向任何教师、爸爸的助手和他人要求垫付资金(车费除外)。
13、对于约翰存进银行账户的零用钱,其超过20%的部分(见细则第八款),爸爸将向约翰的账户补加同等数量的存款。
14、以上零用钱公约细则将长期有效,直到签字双方同时决定修改其内容。
【附录2】外国孩子理财故事外国人教育孩子理财的方式,或许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少精髓哦。
德国:童话打开金钱之门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
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
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
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
”“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
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
”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人生道理。
美国:3岁开始幸福人生计划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学会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有钱、与人分享钱财。
一般的美国人没有“铜钱臭”的思想,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
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族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美国人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
英国: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英国人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他们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