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高三下·杭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千年之约·梦幻龟兹》由浙江援疆资金扶持打造,整台演出以塔里木歌舞团为班底,融合龟兹乐舞、胡旋舞等多种绚丽多姿的舞蹈,重现了我国汉唐时期阿克苏地区所在的龟兹、姑墨、温宿等地的辉煌盛景。

B . 近日,由省教育厅推出了《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微动漫正式发布,该微动漫作品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差异,以微动漫的形式分学段演绎,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认知相关要求。

C . 《何以为家》揭露了一个悲惨的现实,不但贫困的父母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只会给他们带来苦难和折磨,他们眼里女孩是一种商品,可以换钱;男孩是一种工具,负责养家糊口。

D . 中美经贸摩擦发生在全球化的时代,那种机械地用进出口数额多少进行胜负推算的观点,其与当下情况存在本质的差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与事实不符的。

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是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探索和深入研究,不可能一挥而就。

B . 烟草制品利用“技术进步”增加烟草制品吸引力,扩大烟草制品的消费,显然是在危害和损害人体健康,这与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南辕北辙。

C . 本市多家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士表示,在为保险事故车辆定损时,他们已开始参考《保险事故车辆定损标准》执行,但本市各类汽车修理厂却仍在各行其是。

D . 他是个敢作敢为的主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他从小就喜欢到处打架斗殴,在这次事件中他又起了主导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3.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

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拋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因此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费孝通,有删节)(1)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作者的心愿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B . 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 . 在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场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中,我们要警惕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的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

D . “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的心态。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天下大同”即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B . 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的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国家的民众,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C . 我们今天不仅要欣赏本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 . 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会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面对今天形形色色“异文化”,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

B . 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往往妄自尊大,现在容易成为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C . 我们不只要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异民族文化的“优劣”,还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D .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要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代价。

4. (10分)(2017·鹰潭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

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

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茵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景超幼年目睹农民颠沛、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

立志于兴农的他,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

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

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

爱思、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

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

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

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

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

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

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

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

对学生循循善诱的他更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

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

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

他要求年轻助教作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点加以指正,给予必要的示范。

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8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

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10个省市地区。

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250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菌简要说明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

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

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

1948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

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

他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

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

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病毒的有效措施。

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

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莱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

“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者的姿态。

(摘编自李姝昱《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相关链接】①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

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

(摘编自“魏景超纪念馆”)②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他便忿然而起。

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

(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魏景超素质超群,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大学毕业后获“金钥匙”奖,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B . 魏景超曾到多个地区采集标本、考察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田间跋涉,身体力行;晚年带病辛苦工作6年,著作颇丰。

C . 魏景超四年留美期间带回的资料因日机轰炸而随美国轮船沉于太平洋底;任职金陵大学期间,他边执教边编写讲义教材。

D . 在分类研究中,魏景超也经历了失败,但他不气馁,鼓足劲头继续干;对出现的错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纠正。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魏景超留美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抓住学校资源,埋头钻研,努力摄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