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如何学好中学物理?搞好物理并不难!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很多同学都感到学好物理特别难,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经常可以听到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

"于是就更觉得中学物理非常难学。

物理固然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

在此,笔者就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一、要善于观察, 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

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

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

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

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

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

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

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

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

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

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

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

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

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

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

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表面张力联系起来;看到肥皂泡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

其实,物理上许多定律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

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等。

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二、要重视实验, 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中考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中考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选择题是由一个题干和若干个题支组成的,题干可以是直接问句和不完整的叙述句,题支由备选答案组成。

而备选答案中包括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而错误答案往往都非常相似和逼真。

要做好选择题,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学识,更重要的是避免题目的干扰和误导,防止和减少凭猜测选答案的做法,初中物理选择题的内容一般包括概念、计算和实验三种情况,但形式多变,且物理选择题的答案可能单选也可能多选,因此解答选择题应以学习的基本知识为依据,把物理从生活、生产和实际中收集出来,把若干方法结合起来,下面介绍几种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1)直接判断法这种方法也叫选佳法,该方法是从题目条件中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

此法经常用于极少推理,直接应用所学知识对答案作出确定的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例1 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解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待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B选项正确。

答案:B(2)筛选法此种方法也叫淘汰法和排除法,该方法是当答题中遇到主命题不完整时,必须经过对备选答案逐个进行辨析,逐个淘汰错误答案,直到选出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而筛选又有正面筛选、反面筛选和比较筛选等不同的筛选方法。

①正面筛选:该法是以题干所叙述的特点及条件为―筛子‖直接对备选答案逐个过筛,排除错误的,选出正确的。

例2 仿生是科技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下列有关―动物与物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鱼鳔用来改变鱼的体积,使其浮力保持不变B.蝙蝠利用喉头发出声波,再用耳朵接收回声就可以在黑夜里飞行捕食C.泥鳅体表有一层滑粘的液体,有利于增大阻力D.松鼠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不利于调节身体平衡解析:A选项鱼鳔用来改变量的体积,使其浮力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上浮、悬浮和下沉,故A选项错误;蝙蝠的飞行捕食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B选项正确;泥鳅体表的滑粘液体,减小了游动时水对它的阻力,C选项错误;松鼠的长尾巴有利于调节身体的平衡,故D错误。

答案:B②反面筛选:此法是分别以备选答案为―筛子‖,排除与题干条件相矛盾的选项,留取跟题干条件相符合的答案。

例3 下列器物与电磁波的应用有关的是()A.无线电收音机 B.磁悬浮列车C.电磁起重机 D.交流发电机解析:磁悬浮列车和电磁超重机是电磁铁的应用,是利用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交流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

只有无线电收音机是应用了电磁波,故选项A正确。

答案:A③比较筛选法:此法是对题干指向的比较,从选项中确定正确答案,一般是对备选答案进行比较,以此筛选出正确答案。

例4 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铁块加热到100℃,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三杯温水中,(不考虑热损失)达到热平衡时,水温最高的杯是()A.放铜块的B.放铁块的 C.放铝块的D.三杯都一样解析:放入金属块的三杯水的温度高低,决定于它们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而它们吸收的热量等于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由于且,可知,以热量为筛子可以把A、B、D排除,选定正确答案为C。

答案:C(3)逆推法这种方法是把各个备选答案作为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与题意相符的正确答案。

例5 如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利用大气压的是()A B C D解析:A选项―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增加;B选项通过改变弦振动的快慢来改变声音的音调,使二胡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C选项用铁锤将铁钉敲入木板中,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对木板的压强;D选项吸饮料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正确选项为D。

答案:D(4)验证法这种方法是把备选答案中的每一项作为条件,去验证题目中的命题,不符合题意的为错误答案,而能使题目命题成立的就是正确的答案。

例6 下列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A.平静水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B.站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C.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蚂蚁D.放映电影时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解析: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通过放大镜看蚂蚁是通过凸透镜成的虚像;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画面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实像。

答案:D(5)推理判断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直接从条件出发,通过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这种题型类似于填空题,主命题有完整的题意,没有各选答案也能解答。

例7 完全相同的8块橡皮,每块橡皮的长、宽、高之比为4:2:1。

小明同学在水平桌面上把它们摆放成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形式,其中对桌面压强相等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丙D.丙与乙解析:从圈中可知,四种情况中,压力相等(两块橡皮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可判断,只要受力面积相等,则橡皮对桌面的压强便相等,故正确的答案为B、C答案:BC小结:像这类题型的选择题若不进行推理就在备选答案中挑选,必然会放松时题给条件的分析,其结果往往会使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因此解答时不能只看答案凭着感觉进行精选。

(6)求值对照法这种方法是根据题设条件,经过周密思考,仔细分析,并运用物理规律、公式、原理、计算或导出题目要求的结果,然后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此法一般适用于难度较大,涉及物理量较多的题目。

例8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18 V,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9V。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中点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当滑片P移至最右端时,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6W.则小灯泡额定功率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分别为()A.13.5W 6?B.6W 13.5?C.6W 12?D.13.5W 12?解析:P在中点时,灯泡正常发光,说明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9V,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9V,即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灯泡电阻的两倍。

当P移动到最右端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为6V,此时的实际功率为6W,由此可求出灯泡电阻,由此可知灯泡的额定功率。

答案:D(7)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经常用于研究物理现象,其中某一个物理量受另外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影响的情况。

该类题目可以用图象题干也可以用叙述题干,这种方法就是先明确情境问题中的所有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再使与之有关的物理量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来确定要研究的物理量的比较或变化规律,从而在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选项。

例9 某同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甲、乙两段导体的电阻后,作出如图a所示的图象,由此可以判断()A.R甲=R乙 B.R甲>R乙C.R甲<R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解析:如图b,在U轴上取一点U1,过该点作I轴的平行线,交甲、乙两线于A、B 两点,过A、B分别作I轴的垂线,垂足是甲、乙在电压为U1时对应的电流I甲、I乙,所以,,因为I甲>I乙,所以R甲<R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