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油田开发方式的确定PPT课件
第三章油田开发方式的确定PPT课件
20世纪40年代开始重视对油层的划分与组 合的研究。
当前世界上许多新开发的油田除油层少且薄、面积 小的个别例外,一般都划分成几套层系同时开发。 具体的做法有两种:
(1)层系一开始就细分,多套井网分采不同油层,少 搞分层作业,实现较高的波及系数。
(2)初期层系划分得粗一些,少钻井,多搞分层开采 作业,提高注水波及面积。后期根据需要,多井网分 采各层。
青西油田开发层系划分实例
窿1块连通图
窿5块北部井区连通图
窿5块南部井区连通图
油田—多油层—非均质
纵向上 平面上
影响
油田开发部署 开发效果
注入水的利用率 各层储量的动用 水淹体积
最终采收率
一、多油层油田的非均质特性
1、储油层性质之间的差别 2、各层油水关系的差别 3、各层间天然能量驱动方式的差别 4、各油层油气水的性质、压力的差别
4、油田高效开发要求进行层系划分
用一套井网开发一个多油层油田不可能做到充分 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尤其是当主要产油层较多时, 为了充分发挥各油层作用,就必须划分开发层系,这 样才能提高采油速度,加速油田生产,缩短开发时间, 提高经济效益。
五、 层系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影响的一般规律
(1)随着开发层系内油层层数和厚度增加,油层动用厚度和 出油好的厚度明显减少,油层采油强度下降,采收率下降。
1——>10,注入压力逐渐减小
大庆油田单位厚度采油指数与有效厚度关系
(2)开发层系内高、低渗透率油层不同的厚度比例, 对开发效果影响大
1—900md,占总厚度80%,其余4层等厚共占20% 2—900md, 占总厚度60%,其余4层等厚共占40% 3—900md, 占总厚度40%,其余4层等厚共占60% 4—五层等厚,各占20% 5—100md,占总厚度40%,其余4层等厚共占60%; 6—100md,占总厚度50%,其余4层等厚共占50%; 7—100md,占总厚度60%,其余4层等厚共占40%; 8—100md,占总厚度80%,其余4层等厚共占20%;
美国多采用第一种 前苏联多采用第二种 我国多采用粗分层,后期调整。
我国砂岩油田层系的划分
层系套数
1 2 3 4 5
油田个数 代表性油田
49 扶余、杏树岗、魏岗
9
克拉马依、喇嘛甸、江汉习二区
7
老君庙、埕东、钟市、萨尔图北一区
4
河南下二门、双河
4
胜索二区、王家岗
四、开发层系划分的意义
在合采井中,见效层的油层压力增加,产液量上升。 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会使该井流动压力上升。因此当低 压层压力低于合采井流动压力时,低压层就会停止生产。 有时,甚至高压层出来的液体还会从井中倒灌进低压层。
14.2
359
12.5
737
15.0
30
10.5
130
12.3
187
杏北油田不同井距堵水后出产数据表
井距 井数 (m) (口)
时间
日产 油(t)
含水 流动压 地层压 总压差 生产压 采油指数 (%) 力(MPa) 力(MPa) (MPa) 差(MPa) t/(d·MPa)
堵前 20 77.0 10.65
第三章 油田开发方式的确定
主要内容:
驱动方式的选择 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油田注水方式的选择 开发井网的部署
第一节 驱动方式的选择
驱动方式:天然能量驱动、人工补充能量(注水、注气等) 选择驱动方式的原则:既要合理的利用天然能量,又要有 效地保持油藏能量。
第二节 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11.46 -0.19
0.81
18.0
500 6
堵后 38
6.9
8.12
10.27 -1.36
2.15
24.2
堵前 15 75.0 11.60
12.86 +1.10
1.26
11.0
300 7
堵后 19 40.7 9.831Biblioteka .73 -0.041.89
11.9
为了减少高压层对低压层的影响,在含水井中除了经常要求在开发过程 中不断调整工作制度、逐渐放大生产压差、提高产液量外,在注采工艺 上,应该考虑单井分注合采或分注分采、合注分采的技术,尽量减少层 系的数量。
2、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的基础
确定了开发层系,一般就确定了井网套数,因而使得研究 和部署井网、注采方式以及地面生产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可 能。
井网是根据所组合的层系的地质条件部署的,离开这一具体 的层系,部署的井网就会变得不合理。
层系划分主要解决层间矛盾; 井网部署则主要是调整平面矛盾
(3)开发层系内不同渗透率、不同粘度油 层、不同组合对发效果影响很大。
研究表明:随着两层粘度比比值的增加 (第二层油水粘度比不变),采收率明显 下降。
二、概 念
划分开发层系:
把特征相近的含油小层组合在一起,与其 它层分开,用单独一套井网开发,以减少层间 干扰,提高注水纵向波及系数及采收率,并以 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分析和调整。
三、开发层系划分的应用情况
20世纪40年代以前,油田开发采用天然驱动 或衰竭式开采方式,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3、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一个多油层油田,油层数目可能很多,开采井段有 时可达数百米。采油工艺的任务在于充分发挥各油层的 作用,使它们吸水均匀,生产均衡,所以往往必须采取 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和分层控制措施。
目前的分层技术还不可能达到很细的水平,因此必 须划分开发层系,而使一个生产层系内部的油层不致过 多,井段不致过长,这样将能更好地发挥采油工艺的作 用,使油田开发效果更好。
3.2
+h 10.0
渗透率 (×10-3μm2)
170 600 100
350 130 130 130 250~400
合注
压力 水量 压力 (MPa) (m3/d) (MPa)
0
11.4
14.0
114
0
10.1
0
130
0
0
11.3
12.0
0
142
水量 (m3/d)
0 1260
0 0 0 386
分注
压力 水量 (MPa) (m3/d)
油井见水后,使得井筒内流 体密度增加,引起流压上升, 同时又恶化了低压、低渗透率 层的生产条件,形成倒灌现象。
1、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
前苏联某油田油层合注与分注吸水能力对比表
井号
层 位
射孔厚 度(m)
2.0 3266
+A 11.0
A
2.6
958 B
2.4
6.6
A
2.4
B
3.2
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