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基础复习思考及答案(8财产清查)

会计基础复习思考及答案(8财产清查)

第八章财产清查1、什么是财产清查?财产清查的意义是什么?答: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的查询核对,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保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是对会计核算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一个单位的财产,通常包括其所拥有的各项实物财产、货币资金以与债权债务结算款项。

因此,反映和监督财产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各项财产的使用效果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工作,各单位应通过账簿记录来反映和监督上述各项财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各单位应加强对会计凭证的日常审核,定期核对账薄记录,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很多主客观原因会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之间产生差异,即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自然损耗;由于计量器具不准确,造成多收多付或少收少付;由于手续不健全或制度不严密而发生的收发错误;由于管理不善或责任者的过失造成的财产损毁、变质、丢失;由于凭证传递时间不同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的漏记、重记、错记或计算错误;不法分子的营私舞弊、贪污盗窃造成财产流失;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等。

上述原因都可能使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因此,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单位的各项财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并与账簿记录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财产清查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的意义: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将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进行核对,确定各项财产的盘盈、盘亏,并与时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从而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可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⑵、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备和保管情况以与各种责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揭示财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促使单位不断改进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加强保管人员责任感,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⑶、保证结算制度的贯彻执行在财产清查中,通过核对债权债务等往来结算账款,可以查明各项财经制度和结算纪律的遵守情况,促使经办人员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和结算纪律,与时结清债权债务,避免发生坏账损失。

⑷、存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揭示各项财产物资的使用情况,从而促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各项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财产物资的使用效果。

2、财产清查的种类有哪些?每种类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财产清查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两种。

⑴按照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两种。

①全面清查全面清查是指对单位的财产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

对企业来说,全面清查的对象一般包括如下内容:a、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b、所有的固定资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与其他物资;c、各项在途材料、在途商品与其他在途物资;d、各项债权、债务等结算款项;e、各项由其他单位加工或保管的材料、商品与物资等。

由于全面清查涉与的范围广、内容多、时间长,参与的部门、人员多,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a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b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需要进行全面清查;c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时,需要进行全面清查。

②局部清查局部清查是指根据管理的需要,对一部分财产进行的盘点和核对。

局部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流动性较大的财产,如现金、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

局部清查涉与的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的部门、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一般包括如下内容:a、对库存现金,应由出纳人员在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核对;b、对银行存款,应由出纳人员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c、对流动性较大的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除年度清查外,应有计划地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对于各种贵重的财产物资,应每月清查盘点一次;d、对各种债权债务,每年至少与对方核对一次或两次。

⑴按照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财产清查按照清查时间是否定期,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两种。

①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管理制度规定或事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

这种清查的范围和对象不定,既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定期清查一般是在每日业务结束、月末、季度末或年度终了结账时进行。

例如,每日业务结束时,要对现金进行账实核对;每月结账时,要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队长等。

②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先没有计划安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所进行的临时清查。

例如,更换出纳员时,对现金、银行存款所进行的清查;更换财产保管员时,对其所保管的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发生意外灾害时对财产损失情况的清查;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对各项财产进行清查;临时清产核资时,以与财政、审计或有关部门进行会计检查时进行的清查等。

不定期清查一办事局部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

3、简述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

答:财产清查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其涉与面比较广、涉与人员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

因此,在财产清查之前,应充分做好组织上和业务上的准备工作,然后,才能按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财产清查。

不同目的的财产清查,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也不同,但就其一般程序来说,都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⑴、建立财产清查组织财产清查,特别是全面清查,应该在总会计师与单位有关主管人员的领导下,成立由财会部门牵头,设备、技术、生产、仓库等相关业务部门参加的财产清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财产清查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该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确定财产清查的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制定清查方案,具体安排财产清查工作的分工、进度、人员等;与时掌握清查工作的进度;检查和监督清查工作的质量;研究和解决清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清查工作结束后,写出财产清查工作的书面报告,对发生的盘盈、盘亏提出处理意见。

⑵、做好业务准备工作业务上的准备是进行财产清查的前提条件,各业务部门,特别是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应主动配合,做好准备工作。

各部门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①、会计部门应在进行财产清查之前,将所有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结出余额。

在此基础上将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张核对清楚,为账实核对提供正确的账面资料。

②、财产物资保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将截止到到财产清查时点之前的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办好凭证手续,全部登入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结出余额,并与会计部门的有关总分类账核对相符。

同时,财产物资保管人员应将其所保管的各种财产物资堆放整齐,挂上标签,标明品种、规格和结存数量,以便清查人员盘点核对。

③、财产清查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准备好计量器具,印制好各种清查登记表册。

⑶、实施财产清查在做好准备工作制或,应由清查人员根据清查对象的特点,依据清查的目的,采用相应的清查方法试试财产清查。

清查时应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后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

在盘点财产物资时,保管人员必须在场。

盘点结束,盘点人员应根据财产物资的盘点记录填制“盘存单”,并根据“盘存单”填制“实存账存对比表”,据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并根据对比结果调整账簿记录,分析差异原因,做出相应处理。

4、如何进行库存现金的清查?答:库存现金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

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相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与短缺或溢余情况。

盘点人员清点库存现金时,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出纳人员必须在场。

在盘点过程中不能用“白条”抵库,也就是不能用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条、收据等抵充库存现金。

现金盘点后,应根据盘点结果与与现金日记账核对的情况,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并由盘点人员和出纳人员共同签章。

“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也是重要的原始凭证,同时具有“盘存单”和“实存账存对比表”的作用,应严肃认真地填写。

“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的一般格式如下:表8-1 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单位名称:年月日5、什么是未达账项?有哪几种未达账项?答:所谓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登记入账的银行存款收支款项。

未达账项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⑴、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未收款入账。

例如,企业销售产品受到转账支票,送存银行后即可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账单”回联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而银行要等到款项收妥后才记增加。

如果此时对账,则形成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情况。

⑵、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未付款入账。

例如,企业开出一张转账支票支付购料款,企业可根据支票存根、发货票与收料单等凭证,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但持票单位尚未将支票送存银行转账,因而银行尚未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

如果此时对账,则形成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情况。

⑶、银行已收款入账,但企业未收款入账。

例如,外地某单位给企业汇来款项,银行收到汇款单后,即登记银行存款增加,但企业由于尚未收到银行转来的收款凭证而尚未登记银行存款增加。

如果此时对账,就形成了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情况。

⑷、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未付款入账。

例如,银行代企业支付的款项(如水费、电费等),银行取得支付款项的凭证已记银行存款减少,但企业尚未接到银行转来的付款凭证而尚未登记银行存款减少。

如果此时对账,就形成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情况。

上述任何一种未达账项存在,都会造成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余额不符。

也就是说,与时双方记账都没有错误,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也往往不一致。

6、如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该表的作用是什么?答:企业在与银行对账时,应首先查明有无未达账项,如果存在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进行调整,然后再确定企业与银行双方记账是否一致,双方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

如果调整后双方余额仍不等,则可能存在某一方记账有错误。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通常采用补记法,即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的基础上,加上对方已收、本单位未收款;减去对方已付、本单位未付款。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节,如果调节后的双方余额相等,一般说明企业和银行的记录都没有错误。

如果调节后的双方余额不相等,则说明企业或银行一方或双方记账有错误,或者余额调节表中的计算有错误,应查明原因,予以更正。

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所得到的调节后余额,也是企业可以实际动用的款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