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民办学校可行性报告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创办学校可行性报告——关于创办民办“成都x中宣汉xx附属学校”的可行性报告四川省宣汉县李博世一、项目概要㈠名称引入现代学校制度,创办股份制的民办“成都x中宣汉xx附属学校”。
㈡办学宗旨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足够的服务平台。
2、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激发民营企业、个人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宣汉教育事业的发展。
3、充分依托和利用成都x中的资源和优势办学,充分利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以“忙并快乐着”为办学理念,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努力把学校办成高品位、高质量、现代化的、特色化的一流名校。
4、附属学校与成都x中两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附属学校将为成都x中提供一切教育教学研究的平台,促进成都x中办学质量的提高。
附属学校依托成都x中用5年的时间办成民办教育的典范性学校。
㈢项目定位1、性质:民办学校,股份制联合办学。
由成都x中牵头争取政策支持、出师资、协助管理,民营企业或个人负责投资、建校,双方联合办学,互惠互利。
2、学段:从小学到中学(即九年一贯制加高中),实行小班额教学。
3、收费:略高于同类民办学校。
4、教师来源:通过政策支持,国家公助教师并进入县财政的盘子,其余学校自行解决进入“民办事业单位”的盘子。
5、股份制办学情况:采取多人(教师等)参股(含技术股)的投资办学模式。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研究中外教育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教育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特征是: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并存。
在西方,有的国家民办教育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是后者的补充。
在美国,甚至“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
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后虽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附庸地位,无法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加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法律上,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远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多多,其主要原因是体制不活,机制不新。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问题,2008年8月,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工作小组,刘延东国务委员任组长,成立了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近2000人参与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通过近两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并反复广泛向社会征求意见,于2010年7月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
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总结讲话。
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蓝图,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川作为代表西南片区教育改革的试点省,随后出台了《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其中对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民办教育前景一片大好。
总之,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政策,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比较完善,此时兴办民办学校是一个大好契机,将会有优越的政策支撑。
3、从宣汉教育看宣汉民办基础教育市场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规模飞速发展,整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成数倍提高,相对于高校的扩张和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则只是稳定中持续发展,无论是学校规模和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较高校增幅都相对较低。
在民办教育的领域,情况大体如此:民办高校的发展,快于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换言之,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空间尚很广阔,尤其是民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南地区。
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整个教育链中迅速产生连动效应,已经并将继续演变为高校招生生源的竞争和高初中升学择校的竞争。
具体表现在:一是初中和高中不仅更加追求升学率,而且追逐名牌和重点学校的选择。
二是家长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投入增加,希望能上名校。
宣汉属于川东少数民族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教育质量不高,原因很多,作为学校本身,基本上以时间加汗水求质量,教学科研水平低,就拿全县条件最好的学校来说,由于体制的原因,学校管理较松懈,不少优秀学子学业不佳。
可以说,在宣汉没有一所真正的名牌学校让家长放心。
所以,每年都有不少家长不惜血本送孩子到省外或省属重点学校就读。
从中不难看出,在小学和初高中,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宣汉民办学校大有可为。
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和合理,它可拥有更加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地域,收费方式,办学模式,教师招聘、使用,管理者的责任心诸多方面,都有公办学校难以比拟的优势。
所以,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周期更短。
现目前宣汉只有一所稍成气候的覆盖整个基础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民办学校,但其管理缺少灵活性和人文性,导致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学生成绩提升较慢。
因此,宣汉民办学校中的名校空间目前是空缺的。
4、市场战略地位应该说,作为宣汉民办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各阶段的发展空间都是广阔的,但一是要找准突破口,二是要办出特色才能使学校得到迅猛发展。
突破口:由于经济的原因,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留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教。
但由于受教育观念及知识的制约,爷奶们管不好孙子,顶多也就管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的学习是顺其自然。
爸妈钱挣到了,但孩子的学习耽搁了。
通过在外面的打拼,大家越来越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于是越来越重视送孩子读书。
于是乎大家就想找一所既能照顾好孩子,又能搞好孩子学习的学校。
民办学校很好地解决了家长们的难题。
宣汉现在还没有一所特像样的民办小学,加之依附成都x中,品牌效应使家长们趋之若鹜,办学前景也很乐观。
办学特色:复读生的天堂。
依附成都x中,只是为了利用其名气招生、借鉴其教学资源提高教学,但不是我们的特色。
我们的特色应是复读生军团浴火重生。
每年都有不少高考学子想复读,有的考试失误、有的努力太迟、有的还想更高......只要是复读生,基本上都能在来年的高考中更进一步。
如果我们聘请一批优秀高中退休教师组成一个高考复读班教师队伍,再通过宣传动员一批高三复读学子组成高考复读班。
通过对复读班的强化训练,让他们在来年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
然后再大肆宣传,扩大复读班的招生。
再宣传,再招生;再宣传,再招生......如此三五年,我们的复读班越办越好,名气越来越大,各地复读生将蜂拥而至。
我们的学校成了复读生的圣地,成了“高考工厂”,何愁无特色?宣汉还没有一所上得厅堂的民办高中,生源也极为广阔。
所以办学的整体战略是:前五年小学、初中为主求生存,高中为辅创特色;五年后高中为主办名校,小学、初中为辅求全面。
三、学校的经营和管理1、设立学校董事会,并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学校董事会将在投资企业或个人、成都x中领导、附属学校领导及教师中产生,规则将由董事会制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产生关系到整个办学的成败。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x条中指出,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任教制度,明确和落实民办学校“民办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和属性。
这确实给予办学者大力的教师队伍支撑。
宣汉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政策的支持力度应该说是有目共睹的。
宣汉xx 附属学校希望公助教师的比例至少达到百分之二十,并可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聘在职优秀教师。
恰当的师资队伍的年龄按老中青结构比例为1:3:4,当然大量招聘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师资队伍以老中带青也是可行的选择。
师范大学优秀的毕业生,担负初中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般只需要几个月,至多半年,即可胜任工作。
可以说只要招聘有眼光,懂教育,招聘到并在短时间内培训出一支称职的,乃至优秀的教师队伍,不是多大的难题。
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建立教师队伍,其好处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物美价廉”,聘用青年教师,工资支出相对较低;其次,青年教师没有经验,但也没有偏见,不会固执己见,可塑性强,很容易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再次,青年教师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更适合民办学校全方位管理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强度,更善于开创性的开展教研改革,同时他们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层面也更接近,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
诚然,现在许多民办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一个通病,就是队伍变动太频繁,太缺乏稳定性,不利于孩子教育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稳定优质教师队伍,学校必须把“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用人理念落在实处,必须宽严相济,将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即忙并快乐着),打造出一批名师,有相当数量的名师,才可能有名校。
3、学校内涵发展学校要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树立“忙并快乐着”的理念。
学校文化建设,要放在首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因为所有优质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浓郁的学校文化气息。
文化是什么呢?有人说:文化如水,悄然无声,滋润万物,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也有人这样比喻:文化就像气球里的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当你把空气装到气球里,便会发现气球变硬了,这时气球里的空气就相当于我们说的文化,是一种精神。
论及文化的重要性,不妨将文化同制度相比较,制度是刚性的,是他律,是“要我做”,有强制性,往往是在能监督的地方起作用;而文化是柔性的,是自律,是“我要做”,强调感染力,往往是在无监督的地方起作用。
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应该成为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