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孤独症孩子的逃避行为

孤独症孩子的逃避行为

孤独症儿童逃离/避免不当行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任务量大:
家长要求孩子进行一项任务的时候,如果任务量过多,比如一下子要求孩子做五十道数学题,那可能任务量就太多了,孩子会产生一些逃避的行为。

例如把笔摔到桌子上,或者把卷子撕掉,或者打开门往外跑等。

如果,孩子是因为任务量特别大,然后产生一些逃避或者是避免的不当行为,我们可以把任务量减小,或者将任务分解,让他分段完成。

星爸星妈们们也要注意,平时给星宝布置任务的时候,任务量要与他的能力相匹配。

2.任务难:
星爸星妈们交给孩子的任务难度应该与孩子的水平相匹配。

如果给孩子设置的任务过于难的话,孩子容易产生一些逃离,或者是避免的不当的行为。

如果是由于任务太难导致的他产生一些逃避的不当行为,我们可以对这个比较难的任务进行一些任务分解。

例如在我们中心的iep计划当中,每个孩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有他的长期目标。

可能长期目标对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有一点难。

但是我们把它这个任务分解成一些短期目标,并分段完成,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接受度就高了。

针对这个因为任务难导致的逃避的不当行为,我们还可以把他的任务难易穿插,让他先做一些简单感兴趣的项目,然后,再让他顺带着把后面可比较难的任务完成。

3.强化问题
如果我们的任务与强化是不成对比的,那孩子是非常容易产生不当行为的。

举一个例子,比如星妈让星宝干一晚上的工作,然后说,如果星宝把这个干完就给一块饼干。

一晚上的工作量和一块饼干相比,这个强化和任务是非常不对等的,那星宝极有可能就不干了。

还有我们的强化要有及时性,还要有一致性。

比如,星宝做同样一件事情那,奶奶给100块钱,而妈妈只给5毛钱,那星宝更有可能在奶奶的如面前做这件事情,而妈妈让星宝做的时候,星宝可能就不做了。

这就是强化的一致性。

比如还是这件事情,做完之后,奶奶直接给了星宝一些他喜欢的强化物,但是妈妈要很久之后才给星宝强化物。

可能星宝那个时候就不知道妈妈为什么去给他强化物了。

这就是强化的及时性。

4.害怕、不喜欢、无聊
如果孩子是因为害怕或者是不喜欢产生一些逃避的不当行为,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正向的刺激物配对儿,然后每次做完这个项目的时候,他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结果出现的话,那孩子可能会慢慢的喜欢上这个任务或者是说不那么害怕这个任务。

我们还可以提前告知,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我们还可以选一些替代的行为和项目,让孩子更能接受一些。

如果星宝是因为无聊导致的一些逃避的不当行为,我们同样可以使用正向刺激配对的方式,如果我们要求他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星宝完成了,我们给一些比较好的结果,他以后可以更好的完成这个项目,或者还可以做一些任务的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