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导读试题

名著导读试题

名著导读试题范围:(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至5册“名著导读”*1.《论语》*5.《红楼梦》*7.《哈姆莱特》按两类题型出,一、选择题;二、简答题(少量,一部作品一道题即可)。

后附详答。

字数:三个各4000字,不含答案。

如有疑问,再行商量。

如字数多了,你们各3000字。

要给我准确答复。

这是《学语文报》的约稿。

到时会登出来的。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是由孔子及弟子编撰而成。

B.孔子七十岁返回鲁国,据说经他整理的典籍有《诗》《书》等,他还对《春秋》做了删修,使它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C.《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在《论语》中“仁”字出现超过100次,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可以说使用频率是最高的。

D.《论语》有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答案:A(孔子没参与编撰。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儒家自孔子创立以来就一直在儒、道、墨、名、发五个学派中处于显学之首,一直以来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B.孔子认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大意是说有益的朋友分别是正直、诚实、见闻广博,有害的朋友分别是谄媚奉承、当面恭维背后毁谤、花言巧语。

C.孔子经常谈到自己的理想,除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外,他最大的志向就是渴望曾点说的那种“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D.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既反映了他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了他高超的论辩技巧。

2、答案:A(从汉代推行“独尊儒术”政策以后,历代都尊奉孔子为“圣人”。

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也称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对的一项是()A.《论语》是继在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义”可谓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子路虽然老是顶撞孔子,但耿直忠厚,孔子一直很喜欢他。

子路死了以后,孔子发出感慨说“噫!天丧予!天丧予!”C.《论语》成功的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D.宋朝赵普出任宰相时说“臣平生所知,臣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个“此”即指《论语》,于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流传开来,它充分说明了《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案:C(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B是颜渊。

D只是从一个侧面说明其作用的大,有些夸张。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对的一项是()A.“中庸之道”、“欲速则不达”、“择善而从”、“望梅止渴”、“知错能改”等成语均来自《论语》这部不朽的名著。

B.“以身作则”、“以德报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这些来自《论语》中的成语主要讲述行为规范所应遵行的原则。

C.“温良恭俭让”、“文质彬彬”、“危言危行”、“岁寒知松柏”、“岁不我与”这几个出自《论语》的成语均是赞扬正直人的优秀品质,均为褒义词。

D.“三纲五常”中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十而立”是指三十岁前后一定要成家。

答案:B.(A“望梅止渴”来自《世说新语·假谲》,C“温良恭俭让”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D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主要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仁政;荀子提出了与孔子的人性善立场不同的性恶论。

B.汉代经学家董仲书发展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程朱理学是在孔孟儒家及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佛教、道教的一些观点而产生的。

代表人物是朱熹、程颐。

D.“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使儒教失去了传统的地位与尊严。

但“齐家、治国、平天下”依然是我们莘莘学子最高的追求。

5.答案:D(“依然是我们莘莘学子最高的追求”不恰当。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讲的“仁”只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如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而对“克己复礼”,他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是提倡人们要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B.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天赋,善于运用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揭示剧中人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同时或粗俗,或深沉,或文雅,或诙谐,极大地丰富了剧作的内涵。

C.宝、黛、钗的悲剧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性格密不可分。

贾宝玉追求随心所欲、率性自然的生活,对科举认为“吊名饵禄之阶”;林黛玉敏感、细腻、自尊;薛宝钗符合传统的封建闺范,随分从时,端庄稳重。

D.克劳狄斯挑拨奥菲莉亚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暗示准备了毒剑和毒酒。

哈姆雷特第一回合获胜,克劳狄斯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没有喝。

答案A.(孔子讲的“仁”绝不只是个人修养问题。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20篇中每篇的题目是由该篇第一章的开头的文字来命名的,如第二篇的《为政》就是第二篇第一章的“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中选取“为政”二字而成的。

B.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向杀父凶手复仇。

后来,哈姆雷特中了致命的毒剑,临死前,他拼尽残存的力量将毒剑刺入了奸王的胸膛,当即杀死了这个谋害他全家的凶手。

C.刘姥姥曾三进大观园,为贾府带来欢乐无限,《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D.高老头是一个被金钱毁灭了的父爱的典型形象。

他的惨死,正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明证。

答案:C(刘姥姥曾三进荣国府,未曾三进大观园。

)8.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雷特》中著名的“延迟”,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B.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是了解儒家最直接最宝贵的资源。

D.加西亚。

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为《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也惯用这种叙事手法,《蛙》就是深受马尔克斯影响的结果。

答案:D(莫言小说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较多,但不一定就是受马尔克斯的影响。

)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欧也妮。

葛朗台》中葛朗台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并称“四大吝啬鬼”。

B.祥林嫂、翠翠、林黛玉、荆轲、哈姆雷特、清兵卫、格里高尔都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C.林黛玉,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

“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

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D.贾宝玉鄙视功名利禄,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还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大胆的质疑。

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答案:B(荆轲是历史人物。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言论,《论语》对此有较多的概括。

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B.《林黛玉进贾府》中“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这三人分别是探春、迎春、惜春。

C.《哈姆雷特》完全打破了古希腊罗马戏剧的“三一律”,不再受单一严整规则的限制。

作品在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设置了复杂曲折的情节线索。

D.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

黛玉受到严重挫伤,那一夜,她“依着床栏杆,两手抱膝,眼睛含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天方才睡了”。

第二天,他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

答案:B(迎春、探春、惜春)简答题:1、在孔子的言论中,除了“有教无类”这一条只有四个字的“子曰”外,还有一条十分重要的只有六个字的“子曰”-----“性相近,习相远”。

这六个字影响很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参考答案:1)这句话是孔子教育方法的出发点。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大家差不多,“习”是风俗习惯,如果不教育,人的善良就会改变;2)是孔子实施“因材施教”的根据和出发点。

只有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2《林黛玉进贾府》用了《西江月》二首词来描述贾宝玉第二次出场,请简答每首词写出的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以及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首词着重写出贾宝玉不通仕途经济的特点,“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付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第二首词写出贾宝玉对封建制度的危害,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而且天下第一。

作者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质上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歌颂贾宝玉的离经叛道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3.简析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之异同。

参考答案:共同点他们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充满道德感和责任感,都对现实的恶做出激烈的反应,都是追求理想的孤独者,都特立独行,不被人理解。

都有疯狂的一面。

他们的命运都具有悲剧性。

不同点:哈姆雷特忧郁、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缺乏行动能力,是行动的矮子,思想的巨人;堂吉诃德是喜剧形象,重视行动,但缺乏思考,是行动的巨人,思想的矮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