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制度第226条目的为了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新的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充分发挥“教学与技能名师”在我校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学与技能训练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全面提高我校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水平,创建我校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的特色与品牌。
第227条适用范围教学名师工作室、技能名师工作室第228条职责1、校长负责学校“(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规划与制度审批;2、教学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规划、制度建设与组织领导。
3、教务处(教师发展处)、实训处、教科室负责“(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工作。
4、教研(专业) 组负责本组各专业(学科)“(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规划、申报、建设实施与组织工作;5、(教学、技能)名师负责“名师工作室”的管理与运行。
第229条“(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能力与水平为主渠道,充分发挥“(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健康、快速、可持续地成长,培养一批在学校和更大范围有影响力的教师骨干和带头人。
第230条工作原则1、“(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由学校教务处(教师发展处)、实训处、教科室领导,以注重学术引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过程性管理为原则,自主开展工作。
2、“名(教学、技能)师工作室”要着力开展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的实践活动,研讨并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每个成员的互助合作、交流展示、发展进步创设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231条“名师工作室”的工作任务与职能。
1、“示范”:即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示范的窗口。
“教学与技能名师”或“(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成员要带头认真落实学校有关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的制度、措施与要求,要成为学校教学与技能训练、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的示范窗口。
工作室应定位为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改革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场,应成为推动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实践和改革的排头兵,应成为教学改革与技能训练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桥梁。
“(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为“(教学、技能)名师”及其合作团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也为“(教学、技能)名师”及其合作团队自身的发展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挂牌“(教学、技能)名师”及工作室成员应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彼此的团结协作,提升”名师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同度,让名师更有“名”,让骨干更能“干”。
“(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要建立“(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博客,在校园网上建立主页(或链接),定时更新内容,交流展示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
2、“带领”:“(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要发挥“(教学、技能)名师”的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示范和辐射作用,要让“(教学、技能)名师”在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中一些好的经验、优良的传统、先进的方法向年轻教师传承下去;要团结一批教师,形成德育与教师工作风格,创建德育模式,对本教研(专业)乃至全校或更大范围内的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改革和实践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出一个工作能力强,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工作团队。
3、“培训”:即学校教师骨干培养的基地。
培训和指导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青年教师是“(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重要职责,工作室要定期承担本学校和教研(专业)组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教学、技能)名师”除了对“(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进行系统培训,工作室成员要完成相应学习与培训任务。
同时“教学与技能名师”还必须承担教研(专业)组教师的定期培训,每月不少于1次。
4、“研究”:即学校科研兴教的引擎。
“(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要根据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的特点,不断发现教学与技能训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与技能训练方法,探索我校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有自己的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研究课题,要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研究、探讨和专项攻关,形成研究成果,打造课题品牌,积极倡导和营造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学术氛围,成为本学校和教研(专业)组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研究与探索的发动机。
5、“管理”:“(教学、技能)名师”不仅要建设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还要负责对“(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管理,要对成员所在的班级负有管理与指导责任,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成员所在教研(专业)组的教学水平与效益。
“(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成员必须服从“(教学、技能)名师”的管理、指导,遵循“(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完成交给的任务。
“(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为学校和教研(专业)组的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改革谏言献策,组织专题探讨,使之成为激发创新思维、评点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现实的论坛。
“(教学、技能)名师”参与学校和教研(专业)组教师的选拔、管理与评价工作;在本部门教师的选拔与评价中有建议权和否决权,使“(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我校教师培养的实践与实训基地。
第232条“(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组成与成员职责1、成员组成:①挂牌教学与技能名师。
主持工作室的一切工作,通常设1人。
②工作室成员。
由专业特点相近的教师组成,成员一般应为3至5人(其中1人兼任名师助理),协助名师开展工作。
③学员。
指来“(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进行教育实习和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
原则上工作年限在三年内的青年教师须参加“(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每期不超过10人。
④“(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常设人员以4-6人为宜。
2、成员职责作为一种教师工作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运作模式应是分工合作,信念支持应是集体责任。
没有分工的合作,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合作,所以工作室必须在共同目标的框架内进行人员的职责划分。
⑴挂牌“(教学、技能)名师”的职责挂牌教学与技能名师”是工作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工作室的一切日常管理工作和管、研、训等业务工作。
具体职责除包括在《”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与职能》规定的内容外,还承担以下管理职责:①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树立“(教学、技能)名师”形象。
注意营造民主与合作的工作环境,维护工作室的内部团结和工作室的社会声誉。
注意协调工作室与挂靠系(部)和学工处的关系。
②根据“(教学、技能)工作室”的工作目标与职能,组织工作室成员共同制定本工作室的管理条例(工作章程),制订本工作室的3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③帮助成员和学员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督促实施完成,组织对工作室组成人员进行评估考核,建立本工作室和学员个人发展档案。
④负责对工作室的运行状态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的检查和评估,负责组织工作室成员进行年度总结和终期总结,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⑤对工作室的成员和学员进行教师工作业务指导。
负责指导本工作室的成员和学员制订教师发展计划,通过集体讨论、双向观摩、案例分析、教学新模式开发、专题研讨、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名师讲堂等形式,引导成员和学员进行业务提升。
同时负责对本工作室的成员和学员进行考核,有权对工作室成员作出解聘的决定。
⑥负责工作室的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
有权根据实际需要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和支配资金的使用,同时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负责。
⑵工作室成员职责“(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实行“(教学、技能)名师”负责制,工作室成员由挂牌“(教学、技能)名师”和教师自主双向选择和实行动态管理。
工作室成员有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要职责是协助“(教学、技能)名师”完成“(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与职能,应完成以下具体任务:①制订个人3年期的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虚心向“(教学、技能)名师”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师工作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②在完成所在学校规定的教师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工作室的常规工作,为工作室的建设献计献策和出工出力。
③以学年为单位,完成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改革校级以上公开示范,开发一定量和质的优秀课堂教学与技能训练案例,完成一定质量的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研究论文。
④发挥专业指导和带头示范作用。
一是为进入工作室实习和培训的学员提供专业支持,协助“(教学、技能)名师”指导学员的教师工作和科研;二是本教研(专业)组起骨干带头作用,传承“教学与技能名师”的专业精神和教师工作技艺,引导更多的同行一起进步和成长。
⑤工作室成员采取集中和分散的不同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每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⑥每个成员要积极为“(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博客”撰稿,写出有较高质量的“博文”(每月至少一篇)(包括德育论文、教师工作随笔、德育活动设计、教师工作反思、读书笔记等),使博客内容丰富多彩,更新频率快,吸引力强。
⑦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记录,及时撰写阶段性发展总结。
及时总结反思,提炼个人教师工作风格和教师工作特色,撰写德育与教师工作论文。
⑶学员职责进入工作室的学员主要是从来没有担任过教师的青年教师,中心任务是跟“(教学、技能)名师”学艺,同时也要协助工作室完成一定的教师工作和研究任务。
学员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根据实习时间的长短,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计划、教学与技能训练模式改革、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案例开发等教师工作任务,以及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科研任务。
第233条“(教学、技能)名师”的选拔与确定1、“(教学、技能)名师”的选拔条件。
挂牌“教学与技能名师”应是师德的模范、教师与学生工作的能手、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科研的标兵,具体来说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①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先进的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理念和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
②在本学校或教研(专业)组是公认的教学与技能训练工作带头人,并在本校或本校之外的教学、教研与技能训练工作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
③教师工作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
④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⑤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的申报与审批。
我校“(教学、技能)名师工作室”需要经过申报和审批的程序,以显示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各教研(专业)组应做好相关评审条例的宣传,应动员具备条件的教师自愿申报;挂牌名师及其所在教研(专业)组需填写审批表,并逐级报请教务处(教师发展处)、实训处、教科室和学校行政考察、审批、推荐和公示;最后报校长审批和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