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秦陵兵马俑图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1974年3月,由陵东西杨村 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 村之间发现。仅这一次发掘出土的就有陶俑千余件, 陶马百余匹,战车数十辆,陶俑手握的兵器近万件。 陶俑、陶马比真人马稍大,陶俑是分解为头、手、 身体等几个部件,分别塑造烧制,然后组装而成。 他们分作弓卒、步兵、骑兵、战车兵几组分别组成 方阵。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 观者展出。 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 掘,其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出土了彩色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奠基之作。位于陕 西省临潼县,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即位伊始,即在咸阳大 建宫室,同时开始帝陵建设,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 章邯监工,直到公元前210年去世,二世即位。[又载:秦始皇嬴 政从13岁(前247)即位时就开始建陵,历时38年。] 13 247 38 ] 秦始皇陵墓的主体在今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外观上为一 方锥形的夯土台,南北长350米,东西长345米,台高47米。陵 体四周筑有两层城垣,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 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测得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 里,面积大小近78个故宫。
秦始皇陵陵体至今尚未发掘。据《史记·秦始皇本 纪》(卷六)载: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 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 始皇刚刚登位, 怪徙臧满之。 始皇刚刚登位 就挖通治理了郦山, 怪徙臧满之。[始皇刚刚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郦山,到统一天
砖、石表面上多雕刻有各种纹样,称画像砖和画像石。描 绘对象包括人物和虎、马、朱雀、飞禽等动物的单体形象,和 人们劳动、游乐、生活的场景。如墓主人打猎、出行、收租、 宴乐的情景,农民的播种、收获、煮盐,还有历史传说、神话 故事的情节。这些形象充满在墓室四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状况和市俗生活。
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为今人提供了那 个时代建筑的形象资料。画像砖、画像石上描绘人的生活环境, 其中有各种建筑的形象。
砖石结构汉墓的墓顶演变:整料铺砌 板材斜撑 板材斜撑→发券顶 砖石结构汉墓的墓顶演变:整料铺砌→板材斜撑 发券顶
洛阳涧河西岸东汉砖墓中的发券顶和浮雕立柱、透雕门楣( 洛阳涧河西岸东汉砖墓中的发券顶和浮雕立柱、透雕门楣(图)
●茂 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西汉帝陵中规 模最大的一座。陵体高大宏伟,呈方锥形,有 “东方金字塔”之称。其四周遍布嫔妃、宫女、 功臣贵戚的陪葬墓,至今尚存封冢墓20多座, 其中有卫青、霍光、霍去病、金日蝉(di)等人 的陪葬墓。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霍去病墓形似祁连山,象征霍去病生前河西 大捷,墓上石刻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 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
下后,从全国各地送来七十多万徒役,凿地三重泉水那么深, 下后,从全国各地送来七十多万徒役,凿地三重泉水那么深, 灌注铜水(填缝隙),把外棺放进去,又修造宫观, ),把外棺放进去 灌注铜水(填缝隙),把外棺放进去,又修造宫观,设置百官 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宝怪石等搬了进去,放得满满的( 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宝怪石等搬了进去,放得满满的(“臧”
汉 墓 结 构 图
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墓剖面图
画像砖和画像石
各地发掘的汉墓也有砖或石结构的。这些地下墓 室多为长方形,有斜向的墓道通向地面。墓室地面、 四壁及室顶都用长条形的空心砖或石料铺砌。这些砖 和石料一般宽0.6米-0.8米,厚约0.2米-0.3米,长约 l.5米,块块相搭地砌在墓室的四壁和顶部。
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 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 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 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 草木以象山。 二世说 二世说: 先帝后宫妃嫔没有子女的, 草木以象山。[二世说:“先帝后宫妃嫔没有子女的,放她们
●汉墓的基本结构
我国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和发掘了一 批大小不等的汉墓。1974年,在北京丰台区发现了 一座汉代的燕王墓,墓的外形为一大土丘,高20余 米,直径约100米,经发掘,地下的墓室由墓道、 甬道、回廊、椁室等部分组成。 最外面贴土坑是一层用大长木枋组成的墓壁和 墓顶;在回廊内又有一层用方10厘米、长约90厘米 的方木棍垒起的木墙,木墙之内才是棺椁部分。丰 台燕王墓共有两层椁与五层棺,结构相当讲究。这 种几乎全用木料构成的地下墓室代表了木构地宫的 最高形式。
史称茂陵之内“金银财物,乌兽鱼鳖, 牛马虎豹生禽,几百九十物,尽座藏之。又 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迄今在茂陵一带发 现有众多的文物,如青玉兽面纹铺首、错金 银云纹钢犀尊,和朱雀纹、龙纹、几何纹等 大型的空心砖和文字瓦当。1981年在茂陵东 陪葬墓中发掘出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 炉、提链铜暖炉等文物230余件。
以人鱼膏为烛,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火炬 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火炬
(人鱼:鲵,即娃娃鱼,两栖动物,有四足,声似婴啼。一说 人鱼: 即娃娃鱼,两栖动物,有四足,声似婴啼。 人鱼”即鲸鱼),估计很久不会熄灭。 二世曰: ),估计很久不会熄灭 “人鱼”即鲸鱼),估计很久不会熄灭。] 二世曰:“先帝后
出去不合适。 就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 出去不合适。”就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 毕,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械,墓中所藏宝物他们都知道,宝物 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械,墓中所藏宝物他们都知道, 多而贵重,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完毕,宝物都已藏好, 多而贵重,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完毕,宝物都已藏好, 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间一道门, 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间一道门,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门放下来 ,yán, n,同 墓道。有内、 外三道门), ),工匠 (羡,y n,同“埏”,墓道。有内、中、外三道门),工匠 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墓上栽种草木, 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墓上栽种草木,从外 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
秦 陵 模 型 图
秦 陵 模 型 图
秦陵地宫模型图
●秦陵兵马俑
据考古学家近年用遥感技术对墓室探测,证明墓 内确有水银贮存,证明《史迹》描述不诬。 秦陵兵马俑秦始陵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 坑,发现于1974年。它位于陵体外垣的东侧l500米处。 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 1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 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 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2号坑和3号坑。 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 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 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 武” )。
据《汉书·武帝纪》载,建元二年(前139年)“初 置茂陵邑。即在登基第二年就开始兴建茂陵,工程耗 时长达53年之久,每年花费全国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 陵体高36.3米,每边长251 .4米,封冢为覆斗形, 形为方锥。陵体之上原来还建有殿屋。陵体外围四周 有墙垣。整个陵园呈方形,分为内外两城,四周环以 围墙。城墙东西长431米,南北宽415米,每边平均长 418米。墙基宽5.8米。
二、汉代陵墓
汉代尚厚葬,所谓:“生不极养,死乃崇丧”
王符传》 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 (《后汉书·王符传》:“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 后汉书 王符传 死乃崇丧。 死乃崇丧。” )陵墓是翌年即开始建陵墓; 2、起土为陵(体),墓室深埋地下。 西汉的皇陵大多建在咸阳至兴平县一带,至今未 曾挖掘过。十一代皇帝中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在渭 河以南外,其余九个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 、惠帝 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元帝渭陵、 成帝延陵、 哀帝义陵、 平帝康陵都分布在渭水以北的 咸阳原上。
汉墓画像图
汉代画像砖中的中型住宅图像,四川成都出土 汉代画像砖中的中型住宅图像,
明 器 中 的 建 筑 形 象
明器是一种陪葬的器物模型,除了墓主人所用的器 具以外,也有建筑模型。从中我们可看到那个时代的 四合院、多层楼阁和单层房屋,各种屋顶、门窗,以 及它们的结构和装饰的形式。
明器:(1)冥器; 一作“盟器 盟器”。(2)诸侯受封时御赐礼器 诸侯受封时御赐礼器。 明器:(1)冥器; 一作 盟器 。(2)诸侯受封时御赐礼器。 冥器 (1)冥器。随葬器物,多用竹、木或陶土制成。自宋, (1)冥器。随葬器物,多用竹、木或陶土制成。自宋,纸明 冥器 器逐渐流行, 木器渐少。明代还有用铅、锡制作者。 器逐渐流行,陶、木器渐少。明代还有用铅、锡制作者。《礼 檀弓下》 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 记·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 檀弓下 明器之道也。 明器之道也。” (2)御赐受封礼器 御赐受封礼器。 左传·昭公十五年 昭公十五年》 诸侯之封也, (2)御赐受封礼器。《左传 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 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杜预注: 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杜预注:“谓明德之分 器。”
图:霍去病墓与墓前石雕
在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的霍去病墓前,现建有茂陵博物 馆。位于陕西省距西安约40公里,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 型石刻群而内容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 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
茂陵博物馆图
汉武帝(前156年-前87,景帝之子)于公元前140 年登基,在位54年(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