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文的之前,首先统一下文中表述的定义。
Moment:用户发表的某个主题
Profile:朋友的朋友圈主页
Timeline:当前用户的朋友圈
My Posts:用户自己的朋友圈主页
本来主要讨论timeline的问题,没有涉及到profle的问题。
Moment 是profile、timeline和my posts的一个子集。
然后Timeline的消息机制比较复杂,Timeline涉及到你所有朋友的moments,还夹杂着权限和发布时间的问题。
因为Profile是针对特定用户的主页,不需要像timeline一样需要对所有朋友的moments进行排序,处理起来简单很多。
用户查看其朋友的朋友圈主页profile,系统会把其朋友发布所有的moment,按照权限进行过滤一遍,然后再呈现给用户。
我们来仔细分析下朋友圈的消息机制。
微信朋友圈的显示最基本规则是:你的朋友圈的任何内容都来源于你的好友。
在没有屏蔽对方朋友圈或者被对方屏蔽的情况下,你可以看到好友所发布的状态和图片。
关于好友状态下的评论,你只能看到来源于好友的评论,无法看到来源于陌生人的评论。
好友回复给陌生人的评论是不可见的。
发布朋友圈的每条状态时,可以设置“谁可用看”。
“谁可以看”这个功能里面,通过采用了给用户设置“标签”来设置分组,这个标签的分组与微信通讯录标签一致。
公开、私密是两个比较宽泛的分组,好友都可见或者都不可见。
分析两种比较常用的用户场景:
场景1:如果之前设置了分组,Group1, Group 2, 然后好友A不在Group 1里面,你发布了状态设置只对Group 1可见。
之后你把A加入到了Group 1里面,这种时间,A是否能够见到你的图片?
答案:A无法看到你的图片。
哪些朋友能看到你的消息,在你发布图片的时候已经决定了。
系统将这条状态写入有阅读权限的用户的timeline。
当用户在发表消息之后更改分组,这个时候不会更改消息的阅读权限。
这个过程如图所示。
首屏时时刻刻出现的朋友圈更新小红点,也验证了下图的逻辑。
这里面有涉及到发布者和观看者权限设置和过滤问题。
发布者和观看者都可以设置屏蔽清单。
如果发布者设置了权限,只能让A、B观看这条moment。
那么这条moment会写入A-timeline和B-timeline。
观看者C设置“不看A的朋友圈”。
这样观看者C的客户端根据存储的屏蔽清单会过滤
掉A的moment,或者服务器端在C读取timeline的时候,直接过滤掉A的moment。
所以最后只
有B能看到A的moment。
场景2:如果你发布了图片,只对Group 1可见,然后点击右上角的设为私密照片,这时候照片只对自己可见,然后再设置为公开照片,这时候你的照片是只对Group 1可见呢还是所有人可见?
答案:消息在发布时,可以设置为三种权限;发布之后可以更改消息权限。
部分可见/不可见和公开照片本质上都属于公开照片。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逻辑,部分可见/不可见设置私密之后再设为公开,其实照片还是部分可见/不可见(不是真正的公开照片)。
结合场景1和场景2,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设置了消息的权限为部分可见/不可见,那么在权限之外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看到你的消息(不管你更改分组还是更改消息权限)。
场景1属于比较常见的用户场景,用户的朋友圈的圈子都在不断的增大。
一种常见的例子,用户之前发布了之前工作上的日常信息和状态都设置为“同事”分组可见。
那么用户新添加一个同事为好友,把他拉入“同事”分组。
他的新同事想了解他之前的状态,却无法看到相关信息。
这从逻辑上来说,不甚合理。
所以当用户更改分组权限的时候,服务器应该能够去更新相应的moment的权限。
然后去调整受影响朋友的timeline,这较考量平台的处理能力。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上述的场景1的问题。
也许出于性能方面的考虑,微信没有这么做。
用户体验
谈到这里,顺便谈谈微信体验待改进的地方。
现在阅读公众号文章、购物、游戏时,朋友发来消息,用户需要跳出当年页面,进入对面页面,但是完成了对话页面后,返回的是微信的对话列表页面。
用户还需要重新去寻找之前的页面。
安卓端微信可以输入“//multiwebview”,点击发送,就成功激活微信隐藏的多窗口切换功能。
期待IOS端的改进优化。
除了即时通讯和朋友圈,我微信使用的最多的功能就是微信群。
微信群如同QQ群一样是扩展社交的一种绝佳手段。
微信建群零成本,导致微信群泛滥。
大部分用户的微信聊天页的前几行长期被微信群所占用,而且微信群的消息刷新的很快,你很难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
特别是每个上拉刷新聊天记录只能刷新10条。
像QQ群就有类似的群助手,统一管理所有的群。
现在的屏蔽群,只是取消了notification。
有消息时,还是会置顶显示在对话窗口里面。
可以在对话列表页面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助手,统一管理所有的微信群。
还有就是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消息的小红点总是我最纠结的地方。
加入一键消除红点这个功能,会降低点击量和KPI,但是从提升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还是很值得的。
虽然很多功能可以改进的更好,但是会损失一定能够的用户体验。
对一个牛逼的产品而言,减法做得好才是真的牛。
本文为作者@Harrison(微信号:jiahaifeng1123) 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