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等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试行)》

《浙江省等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试行)》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不少于55%,其中具有技师或相当于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不少于10%。
17
教师培养
一级二级三级
具有专门的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专任教师每五年参加360学时的教师培训,每五年至少参加一次90学时以上的脱产培训。
按规定提足教师培训经费,确保教师培训经费专款专用。
10
为普高开设职业技能课
一级
二级
三级
积极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参与为普高编写职业技能类课程。通过方便普高学生走校或送教上门、开放实训场所等形式,为普高学生开设职业技能课服务。学生满意度高。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11
专业设置
一级
学校主体专业设置均列入设区市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和县(市、区)专业结构调整计划,充分反映地方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和职业岗位变化趋势,与企业需求匹配度高。
三级
重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运用,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展示和教师技能比赛并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近三年有10%以上的教师在各类比赛竞赛、研究型教案、设计作品评选中获省、市奖励,或教学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
办学条件与教育经费
19
学校规模
一级
学校规模达到3500人以上。
专门化学校规模可放宽要求
二级
有1个及以上省级示范(骨干、特色、新兴)专业或1个及以上市级示范(骨干、特色、新兴)专业、实训基地。
学校主体专业均建有体现专业特点的实训基地。实训场地、设施、设备较先进,能满足教育教学计划要求。
实训开出率达90%。
近三年,凡专业和课程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毕业生5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达95%,4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达到70%以上。
二级
学校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
三级
学校规模达到1500人以上。
20
生均校舍
一级二级三级
生均校园面积不少于33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20m2。
21
仪器设备
一级
文化课按省级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
有符合建设标准并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课实验室、职业技能实验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室。
教学使用的有效计算机配备率达5人/台。
学生到学校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人数达到校外实习总人数的60%以上。
各专业都有专业对口、稳定、符合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三级
学校有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到学校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人数达到校外实习总人数的50%以上。
各专业都有专业对口、稳定、符合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7
校企互派教师
教学、生活、运动设施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有医疗卫生机构及专职人员。
食堂条件好,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达到B级以上食堂标准。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积极推行学分制。
教师队伍
15
教师职业素质
一级 二级 三级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并尊重学生,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团队精神。
能全面了解、关心学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水平和创新意识。
关心帮助学困学生。
16
教师学历与职称
一级
专任教师与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的比例在1:16以内。
建立每两年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两个月的教师培养制度。
三级
互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挂职或兼课。
从行业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0%以上,兼职教师50%以上具有2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建立每两年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两个月的教师培养制度。
8
社会培训
一级
近三年,每年开展单人30学时以上的社会培训人数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
附件1
浙江省等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试行)
评估
内容
序号
条目名称
级别
达 标 要 求
备注
办学方向与办学绩效
1
办学方向
一级二级三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目标明确,办学行为规范。
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
生均仪器设备值达5000元以上(商贸财经、旅游、艺术等专门化学校可适当降低)。
建立完整的校园网系统。
二级
文化课按省级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
有符合建设标准并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课实验室、职业技能实验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室。
教学使用的有效计算机配备率达6人/台。
生均仪器设备值达4000元以上(商贸财经、旅游、艺术等专门化学校可适当降低)。
学校设有1-2个主体专业。
12
专业建设水平
一级
有2个及以上省级示范(骨干、特色、新兴)专业和1个及以上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学校主体专业均建有体现专业特点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设施先进、信息化程度高,除具备教学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生产性功能。
实训开出率达95%。
近三年,凡专业或课程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毕业生5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达100%,4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达到80%以上。
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50%,每门课程均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每个专业至少配有2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课专任教师,骨干专业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职称或本专业硕士学位的中级职称的专业课专任教师。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不少于65%,其中具有技师或相当于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不少于20%。
三级
有1个及以上市级示范(骨干、特色、新兴)专业或实训基地。
学校主体专业均建有体现专业特点的实训基地。实训场地、设施、设备较先进,能满足教育教学计划要求。
实训开出率达90%。
近三年,凡专业和课程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毕业生5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达90%,4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平均达到60%以上。
学校设有3-4个主体专业,形成了1-2个专业群。
二级
学校主体专业设置均列入设区市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和县(市、区)专业结构调整计划,充分反映了地方行业、企业发展要求,与企业需求匹配度高。
学校设有2-3个主体专业。
三级
学校主体专业设置均列入设区市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和县(市、区)专业结构调整计划,比较好地反映了地方行业、企业发展要求。
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高。
通过学生、家长、毕业生问卷调查确定满意度。
二级 三级
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
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实践性教学时间占专业课学时50%以上。
推广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并取得成效。
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比较高。
14
培养模式
一级
积极开展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推行工学结合、项目引领、“做中学”等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不少于80%,其中具有技师或相当于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不少于40%。
参考学生问卷结果
二级
专任教师与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的比例在1:18以内。
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0%以上。
专兼职教师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比例达到50%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占20%以上。
一级
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成为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之一。
与企业合作开展教改活动、合作编写校本教材。
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实习学生一般都能获得相应报酬。
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活动,骨干专业有相应的工学结合项目。
二级
三级
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
与企业合作开展教改活动、合作编写校本教材。
13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一级
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
课程内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实践性教学时间占专业课学时60%以上。
有特色明显的校本课程与自编教材。
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新课改研究,课改成果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或在全省推广。
教学模式、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或在全省推广。
认真开展教师校本培训。
18
教研成果
一级
重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运用,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展示并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 近三年,有20%以上的教师在各类比赛竞赛、研究型教案和设计作品评选中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或教学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
二级
重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运用,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展示和教师技能比赛并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近三年有15%以上的教师在各类比赛竞赛、研究型教案和设计作品评选中获省、市奖励,或教学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
二级
近三年,每年开展单人30学时以上的社会培训人数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1。
三级
近三年,每年开展单人30学时以上的社会培训人数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
9
职业技能培训
一级
二级
三级
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积极面向企业职工、农民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能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
建立完整的校园网系统。
三级
文化课按省级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
有符合建设标准并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课实验室、职业技能实验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室。
教学使用的有效计算机配备率达7人/台。
生均仪器设备值达3000元以上(商贸财经、旅游、艺术等专门化学校可适当降低)。
建立校园网系统。
22
体育卫生
一级
具有基本的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场所,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