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课题通过国家验收日期:2010-12-08 加入收藏12月3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包钢在铌选冶技术及稀土冶炼新工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铌的选冶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伴生矿床,其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铌和钍储量居世界第二。
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包钢在白云鄂博矿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大型矿业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中,《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被列为重点课题之一。
4年间,包钢作为课题承担单位,与东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沙矿冶研究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北京宾隆矿业等多家单位联手合作,圆满完成了包头稀土冶炼实现清洁工艺,工业三废排放指标达标;铌的选冶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年产7万吨60%(REO)稀土精矿生产线能力;年产难选复杂氧化铁矿品位63%以上铁精矿200万吨等一系列课题研究任务。
不仅使包钢在铌选冶技术及稀土冶炼新工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为包钢培养和练就了一支技术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科技人员队伍。
在3日举行的课题验收会上,包钢总经理、课题负责人李春龙向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资源与环境处处长徐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副主任马继伦、中国钢铁工业学会冶金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牛京考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包头市科技局有关领导和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为组长,13名钢铁冶金、矿冶、选矿、管理、冶金材料、财务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课题验收专家组,汇报了《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李春龙详细介绍了《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包含的包头稀土资源冶炼新工艺和新设备技术研究、包头铌资源选冶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包头稀土资源选矿新工艺、包头难选复杂氧化铁矿选矿工艺研究4个专题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国家科技部相关领导及专家组随后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审阅验收资料,现场咨询及答疑等严格的评审工作,认为包钢所提交的验收资料内容翔实、数据可靠,符合验收要求;课题组完成了各项研究工作,达到考核指标;课题经费使用基本合理,组织管理制度健全,课题研发质量及进度得到有效保障;该课题创新研发出“稀选尾矿混合浮选——正浮选铁——正浮选铌工艺技术”、“罐式选择性还原铌精矿——电炉熔分冶炼低级铌铁合金工艺技术”、“高品位稀土精矿选矿新工艺技术”、“稀土精矿低温焙烧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尾气氟硫回收工艺技术”、“稀土资源冶炼新工艺新设备技术”及“难选复杂氧化铁矿选矿工艺技术”;建成了难选复杂氧化铁矿年产200万吨铁精矿生产线、年产7万吨高品位稀土精矿生产线、稀土清洁生产工艺中试线、铌选冶试验基地。
专家组对该课题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及包钢科研人员、生产职工的辛勤付出给予高度赞誉,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显著提高了包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国家科技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稀土学会、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及包头市科技局等单位相关领导同时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包钢的发展及相关课题的研究,为包钢进一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创造条件。
“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06-09 10:28:12)转载摘自中国钢铁网白云鄂博矿综合利用被列为“十一五”重大科技项目,并定于2008年验收,可以看到国家对稀有金属矿已高度重视,特别是从包头尾矿的攻关项目中可以看出对包头尾矿坝的综合利用和治理已进入国家的计划中,2008年开始就会有实质性的进展,配套的优惠政策是可以预期的。
在刚刚公布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白云鄂博铁矿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等5个国内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矿的资源综合利用,被确立为国家“大型金属矿业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获得国家800万元的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
支撑计划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国家科技计划。
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大型金属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5个大型金属矿产基地的资源特点,围绕复杂共生矿高效开采工艺、资源高效提取及清洁生产技术和矿物延伸产品技术装备的研究,通过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为我国大型金属矿产资源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经过包钢50多年的探索,白云鄂博矿的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进步。
其中对稀土的利用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大部分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为进一步提高铁和稀土的综合利用效率,切实推动铌等稀有资源利用研究进程,包钢不仅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管理机构,建立了课题专家咨询小组,完善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课题、专题研究小组,实行了课题、专题负责人制,而且还对科研资金、研发队伍、试验基地、生产现场、装备仪器等进行了逐一落实,有效完成了“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由四个课题组成。
其中《稀土资源冶炼新工艺和新设备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浓硫酸低温动态焙烧设备及工艺的工程化技术、非皂化萃取剂萃取分离技术和稀土精矿清洁冶炼和资源综合利用整体工艺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铌资源选冶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研究的重点是铌的全浮选新工艺流程、高效选铌药剂和铌精矿冶炼新工艺等内容的研究;《稀土资源选矿新工艺》和《难选复杂氧化铁矿选矿工艺研究》则是分别把包钢选矿厂尾矿选矿新工艺、工业试验、产业化研究和新型浮选药剂的研发及选矿工艺技术流程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重点。
项目将于2008年完成并接受国家科技部验收。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将使包钢稀土和铌的选冶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铁和稀土综合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实现铌的中试化生产。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共生产稀土矿12.5万吨,同比增长3.5%;冶炼分离产品13.5万吨,同比增长7.1%;出口的冶炼分离产品3.46万吨,同比减少23.7%。
2008年稀土全行业实现产值245.3亿元,同比减少14.71亿元。
我国稀土产业呈现出“乱采滥挖、无序开发、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的乱象。
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居多,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
由于国内对稀土产品的需求有限,这些生产企业的产品只能涌向出口这一条“单行道”。
我国稀土产业的这种出口乱象也被国际市场一些居心叵测的买家所利用,趁机向下打压稀土产品价格,并把从中国低价购买的中低档稀土产品打包储存,以备将来之需。
白云鄂博矿白云鄂博矿是稀土与铁、铌、钍等元素共生的综合矿床,稀土矿主要分布在该矿的主、东、西三个铁矿体中,东部接触带和主、东矿体下盘的稀土白云岩中,主、东矿稀土矿化强烈、萤石化白云岩稀土含量最高,铁矿化白云岩次之,稀土含量向深部有增高趋势。
其它矿区,如主、东矿上下盘白云岩、西矿区、东介勒格勒和都拉哈拉矿区虽远景储量较大,自东向西品位有下降趋势,目前尚不能作为稀土矿加以利包头稀土矿将由白云鄂博矿山逐渐转移到包钢选矿厂尾矿坝,尾矿坝将成为稀土矿的贮存地。
所以保护好尾矿坝的稀土资源至关重要,确保我国稀土工业可持续发展,保证2020年以后的若干年内,使中国稀土储量仍然保持世界储量第一位的优势。
包头市目前共有三家稀土选矿厂,年选稀土精矿能力为10万t(以REO计),产品为氟碳铈一独居石混合精矿,品位(REO)为:34.5%、45%、50%、60%等类型,根据市场需求生产。
包头稀土矿产品产量占全国稀土矿产品产量约54%,但稀土选矿厂仍不能满负荷生产。
进入选矿厂的氧化铁矿石含稀土6%左右,选铁后稀土品位上升到9%~12%,经选稀土后的最终尾矿稀土品位仍为5%左右,与未选别稀土的磁铁矿选铁尾矿混合(约90%的稀土)排入尾矿坝,约1%的稀土(REO)进入铁精矿(含ThO2 0.008%~0.01%),经高炉冶炼到高炉渣中送渣堆存。
377次会议:节能减排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2011年02月10日节能减排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来源:科学时报本报记者潘锋链接://sbhtmlnews/2011/1/240338.html?id=240338稀土是世界公认的发展高新技术、国防尖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稀土生产、出口和消费的第一大国。
但随着我国稀土工业的快速发展,稀土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快,稀土提取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日前,出席以“中国稀土资源的高效清洁提取与循环利用”为主题的第377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我国应加强稀土高效清洁提取工艺研究开发,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三废”污染,重视伴生资源和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
资源利用率仅10%会议执行主席、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黄小卫在题为《中国稀土资源的高效清洁提取与循环利用》的主题评述报告中介绍说,我国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特别是世界罕见的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富含稀缺的中重稀土。
我国稀土科技工作者针对中国稀土资源特点,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稀土采选冶工艺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使我国稀土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黄小卫同时指出,随着我国稀土产业的快速增长,开采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如包头稀土矿资源利用率仅10%~15%,四川德昌稀土矿选矿回收率不到30%。
会议执行主席、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教授李家熙说,包头稀土资源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资源利用率仅10%,其尾矿中的稀土含量很高,须加以回收利用。
专家介绍,白云鄂博铁、稀土、铌共生矿是一种典型的难选矿,目前采用的弱磁—强磁—浮选工艺只回收铁和稀土,稀土选矿回收率不到50%,稀土利用率仅10%。
专家建议,应进行新型磁选机和梯度磁选机的开发,提高磁选效率,并对铌矿物和伴生重晶石和萤石的回收进行研究,开发新型浮选药剂,提高综合利用率。
针对稀土二次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专家指出,随着稀土消费量增加,稀土废料迅速增加,有必要全面调查稀土二次资源回收情况,应加快二次资源高效清洁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建立并完善现有的行业标准,以满足循环再利用要求。
目前包头稀土矿选矿后的尾矿,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应进行保护性分类堆放,防止污染和掺杂,为今后开发应用作好准备。
会议执行主席、武汉工程大学教授池汝安认为,我国稀土资源丰富,资源分布广,矿物种类齐全,综合利用价值大。
我国已发现的重要稀土矿床,常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共生且储量都很大,有用组分含量高,可在开采主元素的同时回收利用与之伴生的有益元素,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