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二第三单元9《议论散文两篇》学案

粤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二第三单元9《议论散文两篇》学案

《窗》(新授课,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了解作者钱钟书,熟记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音字词。

(二)理解引用的含义,熟记引用的分类和作用。

(三)能结合具体文段分析引文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自学: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利用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词;反复读课文,理解清课文结构;抓关键句,概括各段大意;完成学案练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语言,感悟从日常生活事物中挖掘出的深刻的人生意义。

重点难点:结合具体文段分析引文的作用。

一、了解作者(查找资料,记忆)清华才子钱钟书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著有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一书。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二、知能巩固(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容易读错的音,熟记)搅.动(jiǎo)琐.碎(suǒ)镶嵌.(qiàn)飒.至(sà)希冀.(jì)奢侈.(chǐ)笼.络(lǒng)鸟窠.(kē)窥.见(kuī)凭眺.(tiào)捷.径(jié)眸.子(móu)三、精要研读(自主探索:读课文,思考,概括,参考资料)1.阅读《窗》这篇散文思考:围绕窗,作者依次谈了哪四个独到的发现?第一段,作者由“春天”入笔,写“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道出“窗”的作用。

第二段,对比了门和窗对于人的不同意义,自然引出“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这一中心论点。

第三段,进一步谈“窗”之于人的意义是人对自然的精神上的胜利。

第四段,用“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这一形象的比喻,道出窗对于屋内人与屋外人的意义。

同门与窗都可以作为人的进出口二者功能相同异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二者意义不同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二者代表不同的进化阶段,其中门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窗子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

窗子算得奢侈品,奢侈品原是在人看情形斟酌增减的四、每课一得(理解、记忆)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的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的修辞手法。

1.引用的种类:(1)明引,直接引用原话,在形式上注明,或者加上引号;(2)暗引,间接引用,不注明出处,也不加引号,直接把原话融合在自己的话里,或者只引原话的大意;(3)仿引,仿用原话的形式,保留一部分原话,另外换上某些新词。

引用具有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表现力强等特点。

2.引用的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五、重点突破(小组讨论;回到原文,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结合上下文分析,学以致用)本文引用了大量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请说明下列引文的意思及作用。

1.《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答:第1句的意思是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即使屋子小同样可以居住。

第2句的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也可成极乐世界。

引用这两句话的作用是为了说明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2.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正如凯罗(Gottfried 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

”答:两句的意思是“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和眼睛对于人类了解外面世界、沟通社会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巧妙引用形象地说明了窗和眼睛的作用。

六、课堂检测(学以致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皈.依(ɡuī) 飒.至(shā) 奢侈.(chǐ) 羲.皇上人(xī)B.鸟窠.(cháo) 泊.船(bó) 双瞳.(tónɡ) 腹.背受敌(fù)C.驯.服(xùn) 皲.裂(jūn) 斟.酌(zhēn) 返璞.归真(pú)D.保障.(zhànɡ) 龋.齿(yǔ) 眸.子(móu) 济.济一堂(jǐ)【解析】A.“飒”应读sà;B.“窠”应读kē;D.“龋”应读qǔ。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本段最后引用了郭小川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

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

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答:本段文字表现的是作者对今天阳关“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的赞美。

最后引用了郭小川的诗句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作者的观点。

七、教案反思(有何收获,有何不足,有何建议)《门》(新授课,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了解作者莫利,熟记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音字词。

(二)概括课文的写作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学: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利用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词;反复读课文,理解清课文结构;抓关键句,概括各段大意;完成学案练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语言,感悟从日常生活事物中挖掘出的深刻的人生意义。

重点难点:(一)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一、了解作者(查找资料,记忆)收获全新生活的莫利莫利(1890~1957),美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品文集《桑迪加夫酒》,小说《特洛伊木马》、《基蒂·福伊尔》,诗集《老官吏》等。

莫利告诉我们“收获一本书,不仅仅要收获书中的纸和墨水,更应该收获一种全新的生活”。

二、精要研读(自主探索:回到课文找答案)1.如何理解作者所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这句话中“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答:“开门”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2.第四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

”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因为门的意义就是能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

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题的题干前后,都谈到了“门”的意义,无论从前边的“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还是从后边的“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都能概括出“门”的含义。

3.作者说“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

本句所在段主要谈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可从这一点入手。

4.怎样理解“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这句话的含意?答: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

可联系“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所在段的最后一句话作答。

四、每课一得(理解、记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之区位分析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是区位分析法。

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和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意。

起始句答题的区位在其领起的部分;收结句,宜从上文考虑;过渡句要审视上下文;而关键句重点是审视相邻的上下句,此外还可联系中心思想,两者在内容上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上第3题对“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句话的理解,首先判断其在文章中的位置,即在文章第六段,再联系本段的大意是谈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可得出答案。

五、重点突破(小组讨论)《门》一文中,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通过借助司空见惯的“门”来表达自己丰富而又深邃的人生思考的?答: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借助“门”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人相类似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形象可感,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作者正是借开门和关门两个动作去传达他体察社会、感悟人生的收获,涉及到家庭生活、职业命运、社会众生、生命况味、人生的终极思考等命运,表现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六、知能提升1.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你面对倒霉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忌和犹豫退回了门内。

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

A.猜忌 B.犹豫 C.彬彬有礼 D.小心翼翼【解析】“猜忌”意为“猜疑别人对自己不利而心怀不满”。

与语境不符,可改为“猜疑”。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B.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C.你清早起来,只有把窗幕拉过一边,你才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D.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有了陈设,挂着书画,并且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

【解析】A.偷换主语,在“我们”前加“使”;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只有……才”换成“只要……就”;D.语序不当,改成“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

七、知识拓展——病句之偷换主语主语偷换有两种形式,即换后有主语和无主语。

1.有主语的形式。

在一句话中,上半句没有说完而下半句转移话题(通常是转移主语),这种情况属于主语偷换。

如:巴以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让人一时难见和平的曙光。

前一句话主语是“巴以双方”主语到底怎样,还没有说完(“在……下”“虽然……”作状语,没有谓语,视为没有说完),后边的主语就成了“紧张的局势”了,所以是主语偷换。

2.没有主语视为省略主语的形式。

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如果前一句话的主语和后一句话的主语一致,后一句话的主语往往省略;如果前后主语不一致而省略,后一句话的主语就视为偷换,与后句内容不搭配。

如: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5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A强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