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别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的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激情导入)
导入语:《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在黑板上板书课文标题“黄河颂”、作者“光未然”||。
)
二、读黄河
1.师示范读(教师饱含情感朗读诗文||,学生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一名学生来试读(学生读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朗读指导
师:诗歌朗读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读《黄河颂》我们需要把握哪些技巧呢(PPT展示朗读技巧:1.理解内容2.抓住关键词:集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一般是动词和形容词3.投入情感)
5.学生选取一小节进行细读
三、品黄河
1.学生齐读朗诵词部分
师:《黄河颂》的关键词是||,也就是文章的题眼?(颂||,对黄河的歌颂)
师:朗诵词部分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回答:概括黄河精神||,引出下文)
2.师: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先对黄河进行了一段描写(学生齐读歌词第一小节)
师:如果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生:望||,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黄河以其奔涌的气势横跨中华大地||,那么我们要读出黄河的力量来要抓住哪些词呢?(学生举手回答:奔、掀、劈||,万丈狂澜、浊流宛转、九曲连环)
教师点拨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注意重点词语“奔”“掀”“奔”“劈”要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高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师:面对奔涌的黄河||,诗人心中万分激荡||,不禁唱出豪迈的颂歌||。
学生齐读歌词第二小节
师:这一小节诗人把黄河比作什么?
(生:摇篮||,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命的发祥地)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让我们想起身边的谁呢?(生:母亲)
师:对于自己的母亲我们应该怎么去读呢?
(生:应该深情、感激||,读得要舒缓)学生再次齐读第二小节
3.师:黄河不仅以母亲的形象深情地孕育着中华儿女||,还以另一种身姿屹立在我们面前
||。
(学生齐读歌词部分第三小节)
师:黄河以巨人的形象保卫着中华民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呢?
(生:要读得高亢||,读出力量||,声音要大||,要激情)学生再次读此小节
4.黄河以母亲的形象深情地孕育着中华儿女||,以巨人的身姿保卫着中华大地||,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在黄河哺育下发扬滋长||。
(学生齐读歌词第四小节)
四、悟黄河
师:那么||,诗人写《黄河颂》的目的仅仅是歌颂黄河吗?除了歌颂还有什么?
(生:不是||,还有号召大家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1.Ppt展示诗歌创作背景||,学生结合背景齐读最后一小节||。
2.展示诗歌主旨(学生齐读主旨)
3.谈黄河精神
师:其实黄河精神除了伟大坚强还有许多||,你还了解哪些黄河精神?
(生:自强不息精神、爱国精神、心怀天下精神、长征精神、工匠精神)
学生齐读屏幕的文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在理解黄河精神后分角色进行朗读||。
五、小结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诗人歌颂黄河的英雄气概||,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下面||,请全体同学在缓缓的音乐中齐读全诗||。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黄河滚滚
颂——黄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