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点检内容简介

设备点检内容简介

设备点检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点检:就是把设备可能出现问题部位设定为若干
个点,规定出正常或异常的标准;规定检查方法、周期;
指定检查人员,并形成一套标准的规程体系,按规定检
查、维修设备的作业方法叫点检。

通常指“五定”办法
管理设备就是设备的点检。

1.定点:将一台(一组)设备按不同关键部位(点)进行检测“定点”。

2.定点后判断是否正常或异常要有标准“定标”。

3.定标后还要确定检测方法,测振或测温“定法”。

4.确定检测方法后还要定检测周期“定期”。

5.确定周期后还要定检测人员“定人”。

二、什么是点检制:设备点检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
性、经济性”并使这“三性”达到最佳化,实现全员设
备管理(TPM)的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制度。

点检制的特点:
1.生产工人负责日常设备管理,这是推行点检制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检修工人也同时参与)。

2.有一支专业从事点检工作的点检员,按设备分区域进行管理(也可按不同专业:机械、电气、行车、
仪表)。

这些专检员既从事点检实际作业又负责现场
设备管理职能。

企业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点检站,
不是靠企业设一名设备经理和机动处、设备科,而
是靠专检站这样一支队伍对现场设备管理。

3.建立一套科学的点检基准、业务流程,合理的责权关系和推进工作的组织体制。

4.有比较完善的仪器、仪表、监测手段,办公条件。

5.推行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现代化基层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

专业点检人员要实行八项工作一贯负责制
A.点检基准、标准的设定和调整。

B.点检作业的实施,包括技术诊断。

C.检修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D.备件资料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E.事故、故障的处理和管理。

F.检修的实施和管理(现场指导、验收)。

G.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和改善活动。

H.实践分析、总结提高。

由此可见,点检制也是建立在上述要点、特征和内容的一种设备管理制度。

三、“三位一体”的设备点检制(日检、专检、精检)
1.点检对象:指设备管理对象就是现代化设备运行系统。

(单台、成套,包括各专业系统的综合性)
2.点检工作的构成因素由精度、检查点和基准、点检计划、技术诊断、倾向管理方法等构成了点检工作
的主要原因。

A.设备精度:各系统的功能标准,都规定了精度检验点,并给定了具体标准,这是检查设备精度依
据。

B.检查点:对每台设备都规定了日常由岗位操作工人进行的检查点和点检基准。

如一台取料机,规
定31个检查点,每班运行前和运行中都要进行
点检。

C.点检计划:选择一些样板设备,制定长期点检计划、定期点检计划和点检基准,确定点检方法。

D.制定技术诊断项目,配置相应工具、仪器、方法,并进行技术培训。

E.倾向管理:通过定期点检,把设备各种数据综合汇总,做出曲线,进行劣化倾向管理。

四、点检工作的内容
点检是一种完善的设备维修工作系统,是保证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的重要措施。

点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三位一体”的点检制,即:岗位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工的定期
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

1.由于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大部分作业实现了集中控制和无人操作,因此,要求岗位生产工人不仅会
操作使用设备,还要会保养设备(如汽车驾驶员)。

所以,这些人员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经过专门培训,
达到会操作、会排除故障、会管理的技能。

岗位操
作工人的日常点检是基础点检。

有发现异常排除小
故障进行小修理的责任,是设备能否出故障的第一
层防护线。

2.专业点检工是负责设备维修工人,具有较全面知识,有一定的实际经验、理论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

会使用仪器、仪表,能判断和处理设备异常,能管
理维修费用,能编制维修计划等。

他们是靠经验和
仪器进行点检,且有发现隐患,排除故障的责任,
是设备能否出事故的第二层防护线。

3.专职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是对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的完善和补充,是设备第三层防护线。

与上述“三位一体”的点检制相协同的是诊断技术和倾向管理。

无论是哪一种点检发现异常,必要时都可使用诊断技术的方法探明因果,帮助决策提出最佳处理方案或控制缺陷发展,同时对重要部位或系统,设定倾向管理项目,应用诊断技术,不断地记录设备动态指标,作出曲线。

做到一有异常立即发现。

倾向管理是点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对一台减速机设定倾向管理项目为各部轴承温升、各部轴承振动、各部轴承油膜状况、油质中含金属颗粒成分、齿轮运行嘈音等。

按规定时间测定具体数据,作出曲线,无异常变化可以不进行修理。

因此,倾向管理和诊断技术也是点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能否出事故的第四层防护线。

实现“三位一体”点检制,组织点检进行倾向管理和技术诊断,能否保持现代化设备的四个基本特征,还要通过设备的综合性精度来验证。

通过计算精度良好率,分析劣化点来考评点检效果,这是设备能否出事故的第五层防护线。

对每台设备实行五层防护,实现设备预知维修是可能的。

五、点检工作执行的技术规程体系
通常指的是点检“四大标准”。

1.维修技术标准:(是最重要的部分)一台设备如何修理,主要依据于维修技术标准。

该标准是根据设备设计制造
的原始数据规定的维修基准。

把设备主要运动部位和磨
损部,如齿轮、轴承、衬板等画出简图,标明部位名称、材质及各连接部位的尺寸、配合公差、允许极限磨损量,同时规定了重点点检项目、方法、周期,特别是规定了
更换周期。

2.点检标准:根据设备各部位的结构特点,详细规定点检
位置、项目、周期、方法、分工(日检、专检)、基准,所有检查点都做到定点、定项、定法、定期、定人、定
标。

3.维修作业标准:该标准实质上是比较精干、严密的设备检修的施工组织、设计。

每个独立的检修项目都通过网
络图,规定了施工作业标准。

(配工时、工种)
4.给油脂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点检标准是同等重要的维修标准。

比较详细规定给油脂部位、润滑方式、分工、油
种、更换周期。

5.点检计划表:所有设备各部位的点检项目,列出点检周期后,必须经过汇总和综合平衡,编制出每天工作量,比较均衡的点检计划。

点检计划分日常点检计划、定期
点检计划(一周以上)、长期点检计划(三个月以上)。

6.设备故障记录:这是设备一份重要的历史档案。

设备管理五张卡片之一。

六、点检及点检员的业务基准
1.点检员的具体工作内容:点检诊断、问题分析、维修计划、维修实施、实绩整理。

2.点检员的职责:对现场在用设备运行状态管理。

必须了解设备运行状况,正常、异常情况,把故障消灭在萌芽
状态。

3.每天点检员的基本工作:上午按不同专业、区域负责现
场设备的点检,专检覆盖日检。

有检修项目还得到现场
指导、验收。

下午对点检情况进行整理,填写点检日志,需要检修设备列周计划、月计划实施。

4.点检员具备条件:有相当于高中或中专的文化知识;有3—5年专业设备维护经验;熟悉设备性能,结构和生
产工艺理论的基础知识;具有基础的管理知识和初级管
理能力,善于协调有关部门工作和果断处理业务中的各
种难题;具有勤奋工作,吃苦耐劳,对工作高度负责的
精神;具有工作自信心,进取心和不断改进提高自身能
力、工作效率、设备管理水平的创新思想。

5.日检如何与专检相结合
A.日检主要按点检表的项目必须逐项检查、确认。

B.确认无问题的要标明规定符号“√”或“Χ”。

未检查不得盲目标记,有问题要注明规定符号并记载检
查说明,向下班交代清楚,向上级报告。

C.凡载入有问题项目,处理后即记入解决情况和效果。

未解决前必须连续记入问题符号,不能不说明情况
就自动取消
D.每班点检结果经确认或说明后必须认真签字。

E.专检的任务:管理生产岗位工人的日检;实施专检(定检和精检);管理故障;管理检修工作;管理备
件资料;负责生产工人的业务培训;管理维修费用。

(七事一贯负责制)
6.点检的发展方向:做好各级点检工作,积累数据、经验,逐步向定修制发展。

(预防维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