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进

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进

浅谈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摘要:新课程认为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
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将实验和科学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培养
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教学观念实验教学实验探究科学素养
2005年教育部开始实行高中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作为培养目标的改革,“让学生在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
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更好地实现教改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仪器利用等方面必须做一定的改进。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教师把教育理念落脚在有利于学
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上,加上现行人教版高中课本对实验探究要求很低,19个学生必做实验中只安排“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与“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两个探究性实验,造成教师对实验探究的不重视。

于是学生常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前人做成功的实验或把已有结论的实验再验证一遍,这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教育目标相去甚远。

新课程认为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

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学,对科学实验更为热爱。

物理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边玩边实验,边学习,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正如有的孩子所说:“我听了,忘记了;我看了,记住了;我做了,理解了”。

只有亲身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物理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何况对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就像水平很低的侦探小说或者电影那样,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没有了发现时的快乐,就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原来的指导、传授者转变成引导、参与者,要重视实验探究,要和学生一块进行实验探究,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二、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物理实验技能,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之一,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后,掌握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新课程标准》
要求教师应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物理学习中得到自主性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得到不同发展。

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方法应用上要多样化。

将实验与科学探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将传统的菜单式实验改变为探究式实验;注重学生探究实验开展,对于
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学生个人来进行,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则
应通过小组或全班的活动进行;将信息技术引入物理实验室,提升
实验的水平;建立开放实验室,将实验室完全向学生开放,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等等。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
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的适应新课标下高中物理的教学。

三、变讲为悟让学生在思索中感悟
赞可夫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
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其余的时间则留给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

比如在“游标卡尺的使用”中只要讲10分度的原理、使用要点就够了,20分度和50分度的原理及使用要点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在“电表的改装”中课文介绍了电流表的改装原理、步骤,电压表的改装原理及步骤就要学生自己去感悟了;讲了电流表的半偏法原理,就要求学生感悟电压表的
半偏法原理。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而创造的起点在于疑问,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

如果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的讲解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

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

四、开放式实验课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评”中进步
在实验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准备一些有固定内容、固定操作步骤的实验题让学生做,以求考试中能考到同类型的题目。

这是应试教育的通病,它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和无趣。

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突出要求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为了避免实验课为考试而学习,教师应提倡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和身边现有的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在设计实验中让
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失败和成功。

五、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类现代的工具和设备
回顾近半个世纪的物理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成就是逐步确立了现代物理教学观,教学过程从强调知识的结论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化,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方向转变。

重视科学过程和重视能力培养,构成了现代物理教育的基本原则。

而物理学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实验。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学成果层出不穷,电脑、数码相机、投影机、dis传感器等现代化工具的利用,打破了传统中学仪器阻碍,实现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全面整合。

综上所述,进行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使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新课程非常重视实验探究活动,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的实验教学设置,改进、补充原来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当然,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教学也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

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程实验的任务,但解决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

只要通过加强管理以及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培养学生上多下些工夫,必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