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力学1.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力的作用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A. 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与磁体发生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所以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也会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B. 处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重力,故B错误;C. 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方向的变化也是运动状态的不变,故C 错误;D. 实验中磁铁对钢珠的吸引力改变了钢珠的运动方向,所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选D.2.如图所示,用细线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手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析】【解答】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二者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BD.木块对细绳的拉力和细绳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D不符合题意;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如图所示,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 B.C. D.【答案】 D【解析】【解答】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时其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方向:沿着斜面向上)。
【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判断。
故答案为:D。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 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B. 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C. 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D. 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分别均为2G【答案】 B【解析】【解答】A、题目中已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即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G,A不符合题意;B、P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竖直向上,向下两个力,一是本身受到重力,二是Q对P的吸引力,三力平衡,F拉=G+F引,F引=F拉-G=2G-G=G,P对Q的吸引力与Q对P的吸引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P对Q的吸引力是G,故地面对Q的支持力=3G-G=2G,B符合题意;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D、P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竖直向上,向下两个力,一是本身受到重力,二是Q对P的吸引力,三力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1)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但是受力物体是一个;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5.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B.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C. 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D. 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答案】 C【解析】【解答】A、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不发生弹性形变,物体间不存在弹力作用,故A 不符合题意;B、只要两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间就会产生弹力作用,弹力的产生并不只局限于弹簧,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产生弹力的条件可知,要产生弹力,物体间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故C符合题意;D、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受力且发生弹性形变,在恢复原状时,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就是弹力。
6.某弹簧的一端受到100N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100N的拉力的作用,那么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A. 200NB. 100NC. 0ND. 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1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100N)为准,所以,其示数是100N。
故答案为:B【分析】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作用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的力。
7.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A. B. C. D.【答案】C【解析】【解答】实验中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 ,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即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弹簧平放时测量自然长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0cm;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0N (即:F=0N);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综合上述分析四个图像中只有选项C符合;故选C。
【分析】弄清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并能综合分析拉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需要注意弹簧的平放与竖直放对横纵坐标的影响。
8.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B. 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C.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悬浮在水中D. 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答案】C【解析】【解答】A B. 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密度ρa=2×103kg/m3,乙物体的密度ρb=×103kg/m3.由于ρ水=1×103kg/m3,则ρa>ρ水>ρb,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将物体甲、乙放入水中,甲一定是沉入水底,乙一定是漂浮在水,AB不符合题意;C. 当将质量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一起时,重力G2=2mg;由ρ=可得体积分别为:V a=,Vb=,两物体浸没时所受浮力F2=ρ水gV a+ρ水gV b=ρ水g +ρ水g =1×103kg/m3×g× +1×103kg/m3×g× =0.5mg+1.5mg=2mg,则F2=G2,所以,物体会悬浮,C符合题意;D. 当将体积相等的a、b捆在一起后,设体积为V,则所两物体的重力G1=ρa gV+ρb gV=2×103kg/m3×gV+ ×103kg/m3×gV= ×103kg/m3×gV,两物体所受浮力F1=ρ水g2V=2×103kg/m3×gV.则G1>F,所以两物体会沉入水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坐标图像中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物体的密度,根据排开的体积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根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比较判断状态.9.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C.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答案】D【解析】A、由题知,无法知道甲乙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故A错;B、知道拉力大小,但不知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所以不能比较拉力做功大小,故B 错;C、由题知,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故C错;D、∵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它们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即:f甲=F甲=4N,f乙=F乙=6N,∴f甲<f乙,故D正确.故选D.10.如图所示,下列图中能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A 和 B B.A 和 C C.A 和 D D.B 和 D【答案】C【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A图中人用力将足球踢出,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符合题意;B图中跳板在人的压力下变弯,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运动员用力拉弓,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磁铁将小球吸引过来,说明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故选C。
11.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弹簧的长度跟所挂钩码重力的关系,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弹簧的伸长与钩码重力成正比关系;B.弹簧的长度与钩码重力一定是-次函数关系;C.此实验中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是钩码的重力;D.当钩码重力为3.5N时,此弹簧已发生塑性形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知道,在弹簧的伸长到7.50cm之前,弹簧的伸长与钩码重力的变化成正比,故AB错误;实验中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是钩码的拉力,故C错误;当钩码重力为3.5N 后,随着钩码的增加,弹簧的形变不在发生变化,即此弹簧已发生了塑性形变,故D正确,故选D.12.假若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则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A.无法手握钢笔写字B.微风能吹动铁轨上的火车C.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D.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答案】C【解析】【详解】A、写字时,如果没有摩擦力,笔会从手中滑下导致无法写字,A可能发生;B、火车在水平方向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沿铁轨方向的风能把火车吹动,B可能发生;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因此人跳起不能离开地球,与摩擦力无关,C不可能发生;D、汽车是靠车轮向后摩擦地面,地面同时也会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力使车子前进,因此如果没有摩擦力,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车无法开动,D可能发生;故选C.13.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A.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B.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答案】B【解析】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减小,所以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A不合题意;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是力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B符合题意;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C不合题意;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D不合题意,故选B.14.下列是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 汽车司机使用安全带与惯性无关B. 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以伞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 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牵引力大于阻力【答案】B【解析】【解答】A、司机和汽车一起运动,当急刹车时,车停止运动,司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行,容易冲出车外,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一定要系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