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摘要本文就吕梁市离石区的自然和人文区位条件,分析了离石做为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离石作为一个山区新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强烈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不同于山西省其他县市的状况,然后最重要的发展内容是和山西省转型发展相一致的。
本文为离石区提出一个大致的浅显的介绍和规划。
关键字离石发展经济未来转型自然正文引言离石古称石州,是吕梁市政府所在地,秦晋沿黄经济协作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中心,是一座新崛起的现代新型城市。
区域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离石区地处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侧,位于北纬37°21′~37°42′,东经110°55′~111°35′。
全区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2平方公里,所辖7个街道办、2镇、三乡,分别为凤山街道办、莲花街道办、滨河街道办、城北街道办、交口街道办、田家会街道办、西属巴街道办、信义镇、吴城镇和红眼川乡、坪头乡、枣林乡为 1324平方公里。
离石区位介绍离石城区位于区境腹地偏西南的东川河,北川河交汇外,海拔920~940米。
向东经东川翻越薛公岭达汾阳,距汾阳市81公里;东北经小东川翻吕梁山即为文水、交城两县,距文水县城112公里,交城县城131公里;向北经北川直通方山,距方山县城47公里;西北经北川向西达临县,距临县城65公里;西南经西川直通柳林县,距柳林县城30公里;东南经南川直通中阳县,距中阳县城26公里。
距省会太原189公里,距首都北京720公里。
距最近的飞机场-太原机场200公里,距最近的海港--天津港800公里。
2003年3月,全区辖莲花街道、凤山街道、滨河街道、城北街道、交口街道、田家会街道、西属巴街道、吴城镇、信义镇和坪头乡、红眼川乡、枣林乡共有193个村委会(378个自然村)。
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
离石区地质构造以吕梁——太行断块为主体。
离石区地处吕梁山腹地,地势东部高而宽,西部低而窄,境内山多川少。
北川河由北而南,东川河由东而西流经全区,两河在城西南合流后至交口街道办合南川河而后出境注入黄河。
最高点为区东北骨脊山,海拔2535米,最底点为交口镇,三川河河谷,海拔889米,境内东部是高寒山地,面积266.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0%,是境内主要林区,宜于发展林牧业;城东北为连绵不断的梁峁土石山区,面积39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城西马头山、王老婆山俯伏南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 6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
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相加占全区总面积的80%,其特征是气候温和干旱少雨,但发展生产潜能很大,是境内杂粮生产区;中部是以北川和东川为主的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集中,是境内重要的粮食和蔬菜基地。
境东南部至东北部边沿,吕梁山纵贯南北,为之屏障,主要为“关帝山穹状隆起”,北起骨脊山,南至薛公岭南接中阳县的独风坡山,长约80公里,皆为吕梁山之支脉或余脉。
地处中纬度偏南的晋西黄土高原。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地表水属黄河水系。
由于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地形东北高而西南低,在大自然的切割下,浅小者为沟为渠,深大者成谷成川,水系发育,水网密布,形成群山连绵、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川谷有序的自然景观。
区境内地表植被,受地形、气候、水文、海拔高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貌单元差异很大,植被群落分布较为复杂。
东北部植被良好,中西部植被不良,全区植被覆盖率不及30%。
全区国土总面积共1324平方公里,折合198.6万亩。
其中林地261416亩,占总面积的13.16%;牧草牧地27131亩,占总面积的1.37%;交通、河流、村庄等特用地68794亩占总面积的3.46%;陡崖、石壁、岩石等暂有用地173024亩,占总面积的8.71%;荒山荒坡859100亩(内有省直国营林场和各乡镇宜林地51.62万亩),占总面积的43.26%;农耕地596532亩,占总面积的30.04%;按全国土地资源综合评价标准划分,属二级标准的有5.94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
主要分布于三川河两侧阶地上,属三级标准的有49.33万亩,占总面积的24.8%。
区境内地质特征有利于各种矿产的形成,目前初步发现和探明的主要矿产有:煤、铝土矿、铁矿、铝锌矿等十几种。
已探明含煤面积300平方公里,占离柳矿区的38.2%,地质储量为31亿吨,占矿区总储量的40.26%,其中焦煤6.48亿吨。
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是国内国际市场的紧缺品种,被中外专家誉为“国宝”。
2005年底,全区共有246555人,其中农业人口111890人;非农业134665人。
根据统计局抽样调查(2005年)统计,全年出生人口4573人,出生率18.54‰,死亡1502人,死亡率6.09‰,全年净增人口22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54‰。
发展历史和现状离石区的建置沿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离石区,战国为赵之离石邑。
秦属太原郡。
西汉置离石县,属西河郡。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县改石州。
隋大业初改离石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石州。
北宋至金,县名俱称离石,民国元年(1912年)改永宁县,民国3年(1914年)复改离石。
新中国建立后,离石县属兴县专区。
1958年离山、中阳合并,县名复改离石。
1971年5月吕梁地区成立后,原离石县迁驻柳林,新置离石郊区。
1996年5月离石撤县改市,离石县改为离石市。
2004年6月吕梁地区撤地改市,离石市更名为离石区,属吕梁市管辖。
吕梁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市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发展思路日渐清晰、发展理念逐步完善、发展道路日趋科学、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显著改善的三十年。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5.7亿元增加到507亿元,增长了88.9倍,从全省第10跃居第5;人均GDP由1232元增加到14000多元,增长了90.5倍;工业总产值由4.1亿元增加到706.1亿元,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65%,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4.3%;财政总收入由5311万元增加到105.1亿元,增长了198.3倍,从全省第十跃居第四,今年1—8月份达到128亿元,排名全省第三;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9元增加到107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2元增加到2788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42万人下降到35.4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63%下降到12%。
全市经济发展总体上实现了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市的成功跨越。
关于离石的煤炭行业。
离石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已探明的含煤地质面积300平方公里,且煤质优良,品种齐全。
近年来,该区全面确立并深入实施了建设多元产业支撑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主体战略,重组生产要素,整合经济资源,依托科技进步,优化经济布局,致力于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非资源型产业的研究开发。
特别是近两年来,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加快,新型产业异军突起。
全区主焦煤生产能力达260万吨,全区焦化能力可达480万吨,煤焦产业初步向煤焦——煤电热——煤化工为主的具有煤炭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链延伸。
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资源消耗最小化,实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是重大关键、离石要加速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走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路子,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
对未来的展望(一)新型能源化工和原材料工业基地的产业体系将初具雏形。
一是原煤行业基本完成了“三化”任务。
一是规模化。
规范化、三是监管内容扩大化。
二是焦炭行业基本实现了“三大跨越”。
一是实现了由分散向集中的跨越。
二是较好地完成了污染型向清洁型生产的跨越。
三是全市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转变和重大跨越。
钢铁行业向“三高”方向迈进。
第一,政策门槛要求高,拟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第二,技术标准要求高,新建项目必须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第三,目标要求高,此外,建筑业,电力行业,化工行业,建材行业,(二)承东启西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很快形成,包括现有的高速公路和正在筹备的铁路和民航。
关于市内干线公路。
包括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工程、开行贷款农村公路工程、汾孝大道工程、绕城路改造工程、340省道一级路改造工程以及离石环城公路工程,总投资将达到40余亿元。
这些项目对我们吕梁来说最重要、最迫切,是彻底疏通出山、过城和保畅的吕梁大动脉。
(三)快速发展的水电资源将得到可靠保障水电资源也是吕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破解吕梁水资源难题,必须大力实施兴水战略。
电力事业是吕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
根据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预计2010年全市用电量可达110亿度,最大负荷可达170万千瓦。
按照规划,到2010年,吕梁电网将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0多座,供电能力将比2005年增长一倍。
一是加快电网建设步伐。
二是抓好电源建设。
(四)金融创新将在资本市场造就一个“吕梁板块”要真正建立起吕梁自己的资本市场,必须创新金融体制,强化金融服务,提高金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我市还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进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来吕梁设立分支机构,力求尽快健全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金融体系,努力打造金融化、资本化、清洁化的新吕梁。
(五)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特色城镇正在产业的带动下加速崛起一是治理三山两河,着力打造特色吕梁。
实施“三山绿化”工程。
二是加强城市绿化,着力打造绿色吕梁。
三是完善交通设施,打造畅通吕梁。
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总投资达5.2亿元的市区道路完善、交通畅通工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我们的市区规划区范围扩大到北至方山大武、南至中阳金罗、东至离石田家会、西至柳林李家湾,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是现在建成区面积的10倍还多。
在发展方向上,突出“西跃、北拓、南延、东调”八字方针。
西跃,即在北川河与南川河交汇的李家湾一带,跳跃式规划建设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吕梁新区;北拓,即沿北川河向上游拓展,规划建设以教育文化区和科研开发区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北部片区;南延,即城市建设开发向南延伸,规划建设工业区,加强与中阳尚家峪工业园区的产业衔接;东调,即调整东川河上游用地结构,清理搬迁该区域的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染源,与汾离高速离石东出口衔接,配套建设大规模现代物流园区。
总结展望吕梁未来的发展,发展蓝图令人振奋,战略目标摧人奋进,吕梁大地活力四射,希望无限,前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