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药物排泄(新模板)
肾脏的功能: 肾脏的功能: 排泄功能:由肾排泄的代谢终产物种类多,数量大。 排泄功能:由肾排泄的代谢终产物种类多,数量大。 内分泌功能:肾脏能分泌多种激素。 内分泌功能:肾脏能分泌多种激素。
肾排泄的重要意义 : 排泄的代谢终产物种类多, 排泄的代谢终产物种类多,数量大 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调节机体的水、 调节机体的水、盐平衡 维持内环 境稳态
CLr = UV / C
• U为尿中某药物的浓度(mg/ml),V为每分钟的尿量 为尿中某药物的浓度(mg/ml),V为每分钟的尿量 (ml/min) ,C为药物的血药浓度(mg/ml) 为药物的血药浓度(mg/ml)
通过肾清除率可推测药物的排泄机制: 通过肾清除率可推测药物的排泄机制:
设血浆中未结合药物的比例分数为fu, 则药物肾小球滤过率为 血浆中未结合药物的比例分数为 fu ·GFR o 若Clr = fu ·GFR ,仅有肾小球滤过 o 若Clr > fu ·GFR ,除肾小球滤过外,还存在肾小管分泌,或 除肾小球滤过外,还存在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分泌 > 重吸收 o 若Clr < fu ·GFR ,除肾小球滤过外,还存在肾小管重吸收, 除肾小球滤过外,还存在肾小管重吸收, 或肾小管重吸收 > 分泌
影响肾排泄因素
1. 2. 3. 4. 5. 血浆蛋白结合率(上升,肾排泄下降) 尿液pH与尿量 合并用药 药物代谢 肾脏疾病
1、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
•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肾排泄速度下降。 另外,如果合用药物可与血浆蛋白竞争性结 合,会极大影响非结合型药物的浓度,从而 影响肾排泄速率。
2、尿液pH和尿量 、尿液pH和尿量
肾排泄是肾小球滤过、肾小管 肾小球滤过、
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三者的综合结果。 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三者的综合结果。 三者的综合结果 前两个过程是将药物排入肾小管,后 一过程是使药物重新回到血液中。
肾排泄率=滤过率+分泌率 重吸收率 肾排泄率=滤过率+分泌率–重吸收率
一、肾小球滤过
特点: 滤过面积大:总面积>1.6m2 通透性高:毛细血管内皮极薄,有较大的 微孔(7-10 nm)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为加压过滤
长效磺胺
磺胺的脂溶性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2、尿液pH 、尿液pH
•
近曲小管中液体的pH与血浆中的 pH值相同(7.4)
• •
远曲小管中尿液pH(6.3) 远曲小管尿液和血液之间有一个 大的pH梯度。
•
弱酸、弱碱性药物的重吸收依赖于尿液的pH pH和药 弱酸、弱碱性药物的重吸收依赖于尿液的pH和药 物的pKa。 物的pKa。 pKa
• 弱酸和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随尿液pH值 而变化,从而影响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 • 尿量的多少影响到药物浓度,也会影响排 泄速率
3、合并用药
• 如果同时使用在肾小管近曲小管中经同一转运系 统主动分泌的药物时,由于竞争性抑制,可使肾小 管分泌下降。 如丙磺舒对有机酸药物的主动分泌是较强的抑制 剂。
肾 单 位 肾小管 髓袢
降支 升支 集合管 远曲小管
肾血液循环特点
肾血流量大: 肾血流量大:正常人安静时 每分钟流经两肾的血液量 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 20%- 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 25%。 25%。 两套毛细血管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 有利于滤过 •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压低, 压低,有利于重吸收
原形药物 胆汁排泄的形式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谷胱甘肽结合物 被动转运 (所占比重小) 转运机制 主动转运 (至少有5个转运系统)
饱和现象 逆浓度梯度转运 竞争抑制 受代谢抑制剂的抑制
• • • • 水杨酸 pKa=3 pH4.7 解离度>99.9% 解离度>99.9% pH5.0 解离度为99% 解离度为99% 酸化尿液利于弱酸性药物 的吸收,肾清除率降低, 排泄量减少。
② 弱碱性药物(pH6 ~12)
以去氧麻黄碱为例: • pH未改变时,给药16h, 原形药物占16%; • 用NaHCO3碱化,原形占 1~2% • 用NH4Cl酸化,原形占 70~80%
取 决 于
药物的脂溶性、pKa、尿量和尿的pH值
重吸收符合pH-分配假说,脂溶性、 重吸收符合pH-分配假说,脂溶性、非解离型药物 pH 重吸收程度大。 重吸收程度大。
影响药物重吸收的因素
1.
药物的脂溶性
– 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 大。 – 多数药物经体内代谢后,变成极性大 多数药物经体内代谢后, 的水溶性代谢物, 的水溶性代谢物,使肾小管重吸收减 少。
肾的结构
肾单位的基本功能
• 肾的基本解剖单位是肾单位,基本组成为肾小 肾小 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 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 体、肾小管 管)、集合管 • 肾单位功能是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外来物质, 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外来物质, 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近曲小管 粗段 细段 粗段 细段
• 酸化的尿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而减少弱碱性 酸化的尿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而减少弱碱性
药物的吸收。
• 碱化尿液,弱酸药物的肾清除率增加,因为药物离 碱化尿液,弱酸药物的肾清除率增加,因为药物离
子反而不能被重吸收。 子反而不能被重吸收
药物的pKa的影响 药物的pKa的影响
① 弱酸性药物(pH3~7.5)
肾小管分泌机制: 肾小管分泌机制:
有机弱酸、 有机弱酸、弱碱性药物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机制分泌排泄 到尿中。此外,还有药泵蛋白转运。 到尿中。此外,还有药泵蛋白转运。 有机酸:阴离子分泌机制(磺胺类、 有机酸:阴离子分泌机制(磺胺类、马尿 酸类、酰胺类、噻嗪类等) 酸类、酰胺类、噻嗪类等) 有机碱:阳离子分泌机制( 有机碱:阳离子分泌机制(有机胺类化合 物) P-糖蛋白等药泵蛋白:促进药物向小管 糖蛋白等药泵蛋白: 液中转运, 液中转运,增加药物排泄量
血液透析
• 血液透析,又称“人工肾”治疗,用于肾功能 衰竭时从病人血液中人为地将废物透析出来。 该过程中血液流经离子溶液环境的半透膜, 含氮废物以及某些药物从血液中透析出来。 因此,血透是肾衰病人进行药物排泄的重要 途径。 • 该技术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药物有重要意义: ①有较好的水溶性;②与血浆蛋白结合不紧 密;③分子量低(小于500);④分布容积小。
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小球滤过率(GFR)
概念:单位时间内滤过的血浆容积; 概念:单位时间内滤过的血浆容积; 表示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 表示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
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测定 其测定采用菊粉。 其测定采用菊粉。
分子量约5000,水溶性多糖,不与血浆蛋白相结合 ,水溶性多糖, 分子量约 即不被肾小管分泌又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即不被肾小管分泌又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不代谢也不 蓄积在肾。 蓄积在肾。 所以进入体内的菊粉均通过肾小球虑过随尿排泄。 所以进入体内的菊粉均通过肾小球虑过随尿排泄。
尿量增加, 尿量增加,清除率增大
尿量增加, 尿量增加,重吸收减少
• 例1:应用甘露醇等利尿剂来增加尿量而促 进某些药物的排泄,以达解毒的目的。
原因:甘露醇可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能被肾小管重 吸收,因此提高了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引起尿量 增多,这种利尿方式称渗透性利尿。故甘露醇可 作为利尿药应用于临床。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 • 胆汁排泄是肾外排泄中最主要途径; 胆汁排泄是肾外排泄中最主要途径; 机体中重要的物质如VitA、 机体中重要的物质如VitA、D、E、B12、 VitA 性激素、 性激素、甲状腺素以及一些药物经胆汁 排泄; 排泄;
• 因此,胆汁排泄对药物的血药浓度、药物疗 效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无疑有重要的影响。
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
遵义医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 药物排泄(excertion):
体内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排 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代谢=生物消除
• 药物排泄过程的正常与否,关系到药物在体内 的浓度和持续时间,从而严重影响到药物的作 用。
排泄速度 排泄速度 血药浓度 ,药效 或无效 血药浓度 ,药效 或中毒
四、肾清除率
• 肾清除率(renal clearnace , CLr):指肾脏在单位时 肾清除率(renal 间内能将多少容量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 出去,这个完全清除的血浆容积称为该物质的血 浆清除率, 浆清除率,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 • 每分钟肾的排泄速度=血浆浓度×肾清除率。 每分钟肾的排泄速度=血浆浓度×
菊粉的清除率= 菊粉的清除率=血浆肾小球滤过率
二、肾小管重吸收
•
人体每天肾血流量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700-1800L 人体每天 肾血流量约1700-1800L , 肾小 球滤过170-180L 但尿量约1 球滤过 170-180L, 但尿量约 1.5L , 可见溶 解于血浆中机体必需的成分、 解于血浆中机体必需的成分 、 药物以及 99%的水分将被重吸收回血液。 99%的水分将被重吸收回血液。
一、胆汁排泄过程与特征
过程: 过程:
胆汁由肝实质细胞的分泌颗粒产生 胆汁由肝实质细胞的分泌颗粒产生 → 分泌入毛细胆管 肝实质细胞 → 汇入胆管 → 流入胆囊贮存 → 饭后向十二指肠分泌 。 流入胆囊 胆囊贮存 胆汁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在肝细胞中的摄取、 胆汁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在肝细胞中的摄取、 贮存、生物转化及向胆汁转运。 贮存、生物转化及向胆汁转运。
3、尿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形成的渗透压 是对抗肾小管重吸 收水分的力量。 收水分的力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渗透压 水的重吸收 尿量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 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肾小管不能将葡萄 糖完全吸收回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 糖完全吸收回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 渗透压增高,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多尿。 渗透压增高,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多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