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外深度学习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国外深度学习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研究现状;词频分析;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5-0076-07
收稿日期:2019-04-18
作者简介:李嘉雯(1995—),女,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李玉斌(1975—),男,满族,河北承德人,教授,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教育。
二、数据来源和分析过程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样本全部来源于WOS数据库。WOS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电子文献数据库之一,也是全球学者获取学术资源的重要渠道,因此,WOS所收录的论文能够反映其所代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另外,由于“深度学习”是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共同使用的概念,但内涵和性質又有较大不同,而本研究只针对教育学领域下的深度学习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在WOS的SSCI库中进行了检索。具体策略是: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深度学习方法”(deep approaches to learning)为主题,以2009年至2018年为时间跨度,以“论文”(article)为文献类型进行检索,然后通过人工筛选,剔除无关文献后,最终获得分析样本为343篇论文。
(二)分析过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早已取代了人工统计方法,成为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利用CiteSpace5.1知识图谱对txt格式的文献数据进行年发文量统计和期刊共被引分析,初步了解深度学习的发文情况和重要的期刊分布情况;其次,运用Bicomb2.0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提取,进一步探究深度学习的热点;最后,对高频关键词进行主题分类,分析重要主题及进展情况,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现状。
国Hale Waihona Puke 深度学习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作者:李嘉雯李玉斌
来源:《数字教育》2019年第05期
摘要:文章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SCI数据库近十年收录的343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计量和词频分析为研究方法,对国外深度学习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2010年开始,深度学习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下正处于发展期;深度学习概念的形成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总的来看依然缺乏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来定义深度学习。文章最后对国外深度学习研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国内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词频排名在前10位的分别是深度学习(156)、学习方法(127)、学术成就(40)、高等教育(31)、表面学习(30)、学习策略(25)、评估(23)、动机(22)、自我效能感(20)和基于问题的学习(14)。除去主题检索词“深度学习”外,其他关键词反映出深度学习理论研究、以学为主的深度学习教学(或学习)策略研究和深度学习的测量研究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三)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文献的论述核心,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理清科学研究的热点[5]。本研究利用Bicomb2.0对343篇样本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共提取了1505个关键词。为了避免关键词命名不规范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对同义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learning approaches和learning approach)以及泛义关键词的剔除(如education和student等),提取出37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
一、引言
在新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和工作需要的21世纪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深度学习的实施正在成为推动我国未来教育发展、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力抓手[1]。2017年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指出,深度学习是未来5年或更长时间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方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综合使用CiteSpace、Bicomb等工具,对Web of Science(简称WOS)库中的SSCI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力图准确把握国外深度学习研究现状和进展,为国内深度学习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三、分析结果
(一)文献时间分布
基于时间维度对发表文献数量和引文数量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从发文数量看,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并不算多,基本在20~50篇之间,按照普赖斯的文献指数规律,有关深度学习研究还处于发展期,未来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从图中也可以看出,2011—2013年间,有关深度学习研究的文献数量出现了较大变化和快速增长。从引文数量看,2009年至2018年间每年被引文献频次呈现持续且强劲的增长趋势,这表明深度学习正在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重要期刊
文献计量学家曾指出引证与被引证之间存在一种十分可靠的联系,并且除了引证特征,还没有其他特征可以测定出研究文献间的联系[2]。共被引分析是CiteSpace的核心功能,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期刊共被引分析(Cite Journal),得到排名前10位的高频期刊,如下表所示。
从被引频次看,被引频次超过100次的期刊共6种,其中《英国教育心理学杂志》《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是最常被引用的3种期刊,被引频次分别为257、194和149。《英国教育心理学杂志》于1904年创立,1914年被英国心理学会收购,是一本处于心理学界前沿、具有国际贡献和大量读者群的教育心理学杂志。期刊被引半衰期一般反映了期刊所载论文的生命周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3]。从被引半衰期来看,美国的《教育心理学评论》《教育心理学杂志》《教育研究评论》和英国的《英国教育心理学杂志》期刊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老化速度也相对较慢。期刊影响因子可以理解为期刊论文获得的客观响应,是反映期刊重要性的宏观测度,可以被用来计算期刊在一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该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相对就越大[4]。从影响因子来看,影响因子最大的期刊是美国的《教育研究评论》。该期刊是以教育研究文献的批判性综合评论为主的期刊,由于具有类似综述式的高客观响应度特点,该刊成为影响因子最高的教育类杂志,对国外深度学习的发展过程起到了相对较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