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训练(1)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1F出现性状分离B.2F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2.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
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
这个杂交组合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TT×TTB.TT×TtC.Tt×TtD.Tt×tt3.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1F)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1F自交后结出的种子(2F)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1F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1F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4.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5.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
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自交代数和纯种占第n代个体比例关系的是( )A.AB.BC.CD.D6.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现有高茎豌豆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DD和Dd,两者数量比为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的高茎与矮茎的数量之比为( )A.11:1B.35:1C.5:1D.12:17.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有角,hh的绵羊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
现有一头有角母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则该小羊的性别和遗传因子组成为( )A.雄性、hhB.雌性、HhC.雄性、HhD.雌性、hh8.某植物红花和白花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假设A基因含1000个碱基对,含300个胞嘧啶。
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不考虑基因突交、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B.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且比例为1:2C.F1植株中纯合子占5/6D.A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7000个9.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
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白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中红色花所占比例为( )A.1/2B.1/4C.1/6D.1/910.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
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1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
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12.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数量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表现型一定相同13.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F1是粉红色的。
有人认为这说明基因是可以相互混合、粘染的,也有人认为基因是颗粒的,粉色是由于B红色基因只有一个,合成的红色物质少造成的。
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B.让巧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C.对F1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D.让F1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14.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且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甲、乙两试管果蝇,甲试管的果蝇全为灰身,乙试管的果蝇有灰身和黑身,甲、乙试管中的果蝇具有连续的亲子代关系,但是不知道谁是亲代,谁是子代。
下列条件可以作为乙试管的果蝇为亲代,甲试管的果蝇为子代的判断依据的是()①甲试管的灰身果蝇有纯合子和杂合子②乙试管的灰身果蝇全部为纯合子③乙试管的黑身果蝇全为雌性或全为雄性④乙试管的灰身果蝇既有雌性也有雄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5.大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分析下表中大豆花色的3个遗传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判断______花为显性性状,能判断出显性花色类型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组合序号)。
(2)写出各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等位基因用B和b表示,且B对b为显性):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测交实验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组合序号);表示性状分离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组合序号)。
(4)组合③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率约为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选C。
2.答案:C解析:A、TT×TT→后代均抗病,这与题意不符,A错误;B、TT×Tt→后代均抗病,这与题意不符,B错误;C、Tt×Tt→后代抗病:不抗病=3:1,这与题意相符,C正确;D、Tt×tt中的tt个体不抗病,这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1F)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A错误;B、1F自交后结出的种子(2F)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1F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C、1F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1F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1F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C。
4.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说明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马的毛色遗传仅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即(1/4)AA×AA、(1/2)Aa×Aa、(1/4)aa×aa,其后代中AA占1/4+1/2×1/4=3/8,因此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1/2=3/16,C错误;F2中淡棕色马(Aa)与棕色马(AA)交配,其子代基因型比例为AA:Aa=1:1,表现型比例为棕色马:淡棕色马=1:1,D正确。
5.答案:D解析: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可见,杂合子Aa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逐渐升高,无限接近于1.故选:D.6.答案:A解析:7.答案:B解析:由题意判断,有角为显性性状,无角为隐性性状,由于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因此,有角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只能是HH。
该母羊生下的小羊一定获得了母本的显性遗传因子H,其遗传因子组成可先写为H_,又由于该小羊无角,故只能是母羊,且遗传因子组成为Hh。
8.答案:B解析:A、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自交,F1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正确;B、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说明亲本不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假设其中AA所占比例为X,则Aa所占比例为1-X,则X+3/4(1-X)=11/12,解得X=2/3,即AA、Aa的比例为2:1,B错误;C、由B选项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2:1,则亲本自交所得F1植株中纯合子占1-1/3×1/2=5/6,C正确;D、A基因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1000个,则该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23-1)×1000=7000个,D正确。
故选:B。
9.答案:D解析: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粉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F2中白色、粉红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为1:2,即a的基因频率为1/3aa+1/2×2/3Aa=2/3,A的基因频率为1/3,子代中aa占2/3×2/3=4/9,Aa占2×2/3×1/3=4/9,AA占1/3×1/3=1/9,即后代中红色花(AA)所占比例为1/9。
故选:D。
10.答案:B解析:ABD、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都只有隐性个体;玉米既可自交,又可杂交,因此显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也有隐性个体,AD错误,B正确;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
故选:B。
11.答案:C解析:A.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着丝点分裂,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B. 分析题图可知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等位基因已经发生了分离,因此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红、黄色不能同时出现,蓝、绿色也不能同时出现,B错误;C. ②为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复制,基因加倍,此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该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D.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精细胞存在等位基因B和b,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B与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所致,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