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语文试卷

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2一、名句默写1淇水汤汤,。

2、淇则有岸,。

3、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

4、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5、,哀民生之多艰。

6、亦余心之所善兮,。

7、,余不忍为此态也 8、,固前圣之所厚。

9、,集芙蓉以为裳。

10、高余冠之岌岌兮,。

11、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

12、足下蹑丝履,,腰若流纨素,。

13、还顾望旧乡,,同心而离居,。

14、,悠悠我心。

15、,心念旧恩。

16、山不厌高,。

,天下归心。

17、,池鱼思故渊。

18、,复得返自然。

19、,桃李罗堂前。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箜篌..( ) ..() 2、公姥.( ) 3、秦罗敷.( ) 4、槌.床( ) 5、伶俜6、威蕤..() 9、磐.石( ) 10、拊.掌( ) ..( ) 7、遗.施() 8、纤纤11、便.言( ) 12、踯躅..( ) 13、鹄.舫( ) 14、否.泰( ) 15、赍.钱( )16三、文言基础知识(1)相.见常日稀(2)及时相.遣归(3)儿已薄禄相.(4)会不相.从许(5)久久莫相.忘(6)好自相.扶将(1)府吏见.丁宁(2)渐见.愁煎迫(3)君既若见.录2.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可怜体无比B、交语速装束C、叶叶相交通D、汝岂得自由E、共事二三年F、进退无颜仪G、既欲结大义H、寡妇起彷徨4.解释下列有关表时间的词A、三岁食贫()B、往昔初阳岁()C、鸡鸣外欲曙()D、初七及下九()E、寻遣丞请还()F、登即相许和()G、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四、填空1.《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卷一,原题为《》。

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并称为“”。

2.“乐府”是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或简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五、课内阅读(一)A、阅读《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前两段,回答问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于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2.第二段前边划线的诗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特点?3.阅读第二段最后划线的诗句,分析兰芝自请遣归的原因是()A.刘兰芝不堪凌辱,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B.刘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D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表现了她的刚强和反抗精神B、阅读下列诗段,完成1-3题。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①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兰芝为什么要赠物于仲卿?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刘兰芝所说的“人贱物亦鄙”有何深刻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文有关段落,分析人物形象1.“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些诗句着力铺陈的作用是:()A.表明兰芝恋恋难舍,强作精神,掩饰内心的哀怨。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镇定的性格,也是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D.写出兰芝有意装饰,怕回到娘家受世人歧视。

2.“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她的话表明:()A.兄长所言虽然不合情,但合理,应该遵从。

B.终究给兄长添了不少麻烦,理应遵从兄长安排。

C.自己无可奈何,只好听凭兄长的处置安排。

D.对兄长有清醒的认识,不抱任何幻想,表现刘兰芝的外柔内刚。

3.“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这样极力铺排太守迎娶的场面,作用是:()A.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焦母的愚陋专横。

B.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不慕富贵的品格。

同时,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C.太守家的重视与焦母的凌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焦母的专横无理。

D.隆重的迎娶与兰芝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4.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而人不能忍受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迫害,以死来解脱夫妻被拆散的痛苦。

B.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二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见面,因此以死来求得团聚.C.在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统治下,他们不敢以斗争去争取幸福,却以死来逃避现实。

D.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5.下面四首诗分别吟咏梅、桃、榴、菊四种花。

请在诗中空缺处填出。

①炎日________如火,繁英簇绛绡。

佳人斜插处,疑把绿云烧。

②人在艳阳中,________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③墙角数枝________,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④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________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三)结尾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三首练习1.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2.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

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

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枝。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无奈人心复有忆,今螟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常睡起无情思,先看儿童捉柳花。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

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A.④/③/②⑤/①⑥ B.①/③④/②/⑤⑥C.⑥/③④/②/①⑤ D.①④/③/⑤/②⑥5.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和郭主薄(其一)》)(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6.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