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部结构计算

下部结构计算


②人群荷载: q 人=0.75×3=2.25(KN/m) a、两侧有人群,对称布置时: η1=η5=1.422 η2=η4= -0.422 η3= 0 b、单侧有人群、对称布置时:
1.000
双孔人群 q
19.75

=2.25kN/m 19.75
单孔人群
q 67.5

q

1号
1.422 1
① 公路——Ⅱ级 双孔布载单列车时: B=
19.5 7.875 178.5 255.28 (KN) 2
单孔布载双列车时: 2B=510.56(KN) ② 人群荷载 单孔满载时: B2=2.25×1/2×1.008×19.65=22.28 (KN)(一侧) 双孔满载时(一侧) : B1=B2=22.28 (KN) B1+B2=44.57 (KN) (3) 可变荷载横向分布后各梁支点反力(计算的一般公式为 Ri B I )如下表: 各梁支点V左 V右
η1=η5= ×0.5632 =0.266
1 2 1 η2=η4= ×(0.4375+0.4379)=0.438 2
1-1
M1=--7.5×0.5/2-2.25×0.5/3=-2.25
-9.75
-9.75
η3=1/2(0.5938+0.5938)=0.594
19.5 2 7.875 178.5 332.06 (KN) 2
2号
1 -0.422
双孔布载双列车时: B=2×332.06=664.12(KN) 单孔布载单列车时:
已知:n=5,e=3.2+0.675=3.875, 2 a 2 =2( 1.602 3.202 )=25.60
B=
人 群 荷 载
2 -0.422 3 0 4 -0.422 5 1.422
22.2 8
31.68 -9.40 0 -9.40 31.68
44.57
63.38 -18.81 0 -18.81 63.38
1 0 2 0.281
3 0.438 4 0.281 5 0
第Ⅱ部分
钻孔灌注桩,双柱式桥墩的计算
1 1 4 0 0
一,设计资料
1 4 0 70 60 70 60
1 2 5 0
1 2 5 0
1 2 5 0
1 2 5 0
1.设计标准及上部构造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桥面净空:净——7m+2×0.75m; 标准跨净:lb=20m,梁长 19.96m; 上部结构:钢筋 T 型梁。 2.水文地质条件(本设计系假设条件) 冲刷深度:最大冲刷线为河床线下 2.8m 处; 地质条件:软塑黏性土; 按无横桥向的水平力(漂流物,冲击力,水流压力等)计算。 3.材料 钢筋:盖梁主筋用 HRB335 钢筋,其他均用 R235 钢筋; 5 设计依据 混凝土:盖梁,墩柱用 C30,系梁及钻孔灌注用 C2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 4.桥墩尺寸 二,盖梁设计 考虑原有标准图,选用如图 3-29 所示结构尺寸。 (一) 荷载计算 1. 上部结构恒载见下表:
1 4 0 1 4 0 1 4 0 7 0 1 2 0 2 4 0 1 2 0 1 2 0 2 4 0
上部结构恒载计算表
每片边梁 每片中梁自 自重 重(KN/m) (KN/m) 2、4 号 1、5 号 3号
一孔上部 构造总重 (KN) 边梁 1、3 号 1689.02 17.09 167.36 16.90
-24.00
-24.00
3-3
-43.80
69.30
4-4
52.8
52.8
P/2
90
90
P/2
c.单列车、非对称布置时:
160
160 2号梁
160 1 0.5625 0.4375 1
160
210 P
0.4375 0.5625 1
2P P/2
55 P/2 180 P/2
3号梁 4号梁
P/2
180
130
160 2 3
160
1573.69
1/4.2(582.03×5.3+584.06×3.7+835.36 ×2.1+562.49×0.5-538.91×1.1) =1592.50
1592.50
1/4.2(617.38×5.3+512.55×3.7+499.36 ×2.1+456.10×0.5-574.86×1.1) =1384.03 1/4.2(584.49×5.3+551.06×3.7+508.27 ×2.1+473.04×0.5-498.82×1.1) =1402.83
荷载组合情况
M④-④=-R1×1.60+G1×0.50 M⑤-⑤=-R1×3.20+G1×2.10-R2×1.60 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各截面弯矩计算表见下。注意的是,表中内力计算未考虑施工荷载 的影响。 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表
墩柱反 力 G1 梁的反力( kN ) R1 614.92 R2 545.55 ②-② -368.95 各截面的弯矩 ③-③ -676.41 ④-④ -197.03 ⑤-⑤ 464.13
100 1 2 3 540/2
每一个支座恒载反力(KN)
1140/2
中梁 2、 中梁 3 4号
60
2
3
4
16.77
170.56 168.66
2.盖梁自重及作用效应计算(1/2 盖梁长度)见下图
240
130
5-5
120
q5=1.1×1.6 ×1.2× 25=52.8
M5=113.1×21-(19.8+16.5+52.8)× 2.7/2-15×3.2-9×(1/3+27)=41.96
1384.03
人群对称 组合⑨ 公路Ⅱ级双列非对称
1402.83
人群非对称 由表可知, 偏载左边的立柱反力最大, 并由荷载组合⑦时控制设计。 此时 G1=1592.50 KN,G2=1067.96 KN (二)内力计算 1.恒载加活载作用下个截面的内力 (1)弯矩计算 截面位置见下图。
R1 R2 R3 R4 R5
荷载横向分布情况 计 荷 算 载 横向分布系 方 布 数η 法 置 对 称 布 置 按 杠 杆 法 计 算 单 列 行 车 公 路 Ⅱ 级 荷 载 KN 公路Ⅱ级荷载 KN 单孔 双孔 B R1 B R1 B 人群荷载 KN 单孔 双孔 R1 B R1 非 对 称 布 置 按 偏 心 压 力 法
双 列 行 车 公 路 Ⅱ 级 荷 载 KN
255.28 0 71.73 111.81 71.73 0 0 93.31 332.0 145.44 6 93.31 0
单 列 行 车 公 路 Ⅱ 级 荷 载 KN
1 0.463 2 0.331 3 0.2 4 0.069 5 -0.063
255.28 118.19 84.5 51.06 17.61 -16.08 153.74 109.91 66.41 22.91 -20.92
3号梁 4号梁
0.4062
1
0.4688
5号梁
0.5312
1
d. 双列车非对称布置时:
已知:n=5,e=2.10, 2 a 2 =2( 1.602 3.202 )=25.60 则有:η1= +
0.55 3.2 =0.269 25.60 1 0.55 1.6 η2 = + =00.234 5 25.60 1 η3= =0.200 5 1 η4= -0.034=0.166 5 1 η5= -0.069=0.131 5 1 5
1 0.266 2 0.438 3 0.594 4 0.438 5 0.266
510.56 135.81 223.63 303.27 223.63 135.81 176.66 290.88 394.49 290.88 176.66
664.1 2
1 1.422
0
0
q1+q2+q3+q4+q5=113.10KN 3.可变荷载计算 (1)可变荷载横向分布计算:荷载对称布置时用杠杆法,非对称布置时用偏心
50
受压法: ① 公路——Ⅱ级:
60
a、单列车对称布置时 η1=η5=0 η2=η4=
1 ×0.5625=0.281 2
盖梁自重及产生的弯矩、剪力计算表: 截面编 自重 号
4 5 6 7 8 9
人群对称 人群非对称 ①+②+④ ①+②+⑤ ①+③+④ ①+③+⑤
63.38 30.49 614.92 582.03 617.38 584.49
-18.81 19.70 545.55 584.06 512.55 551.06
0 8.91 826.45 835.36 499.36 508.27
332.0 6
计 算
双 列 行 车 公 路 Ⅱ 级 荷 载 KN
1 0.269 2 0.234 3 0.2 4 0.166 5 0.131 1 0.684 2 0.422
15.24 9.85 4.46 -0.94 -6.33 30.49 19.7 8.91 -1.87 -12.66 510.56 137.34 119.47 102.11 84.75 66.88 178.65 155.40 132.82 110.24 87.00
P/2 50
180
P/2
180
1号梁
1 0.5312
由ηi=
1 0.4062 0.5938 1 0.5938
1


eai 2 a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