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素材语文版
东汉末年,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
袁绍拥兵数十万,地广人众,兵多粮足,实力最强,形势不利于曹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绍亲率步兵十万,骑兵两万,南下进攻许昌。
曹操兵少粮缺,只能以两万兵力的绝对劣势与之相拒。
官渡是袁绍夺取许昌消灭曹操的咽喉要地,曹操置主力在此筑垒固守。
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叛,并积极与袁绍联络,欲合力夹攻曹操。
曹操亲率精兵东征,击溃刘军,迫降关羽,刘备被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建安五年,双方展开激战,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被迫退军,曹操也还军固守官渡。
八月,袁绍兵临官渡。
此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伤兵众多,只能坚守营垒。
袁军堆土山,筑橹楼,用箭俯射曹营。
曹军赶造霹雳车,用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
袁军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则在营内掘地壕对抗之。
对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逼曹操下决心寻机会与袁绍决战。
此时袁绍将大批军粮屯积在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探得消息,曹操当机立断,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假扮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围住乌巢放火烧粮。
守军见曹军兵少,出垒迎战。
但曹军殊死拼杀,终于大破乌巢守军,前来增援的袁军大将张、高览也在阵前投降了曹操。
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仅率八百余骑逃回河北。
综观官渡之战,曹操审时度势,充分吸纳部下的正确意见,利用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等有利因素,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以区区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二万,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此后不久,曹操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接着又征服乌桓。
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