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质量常见典型问题分析及行业优秀案例分享【精】

建筑工程质量常见典型问题分析及行业优秀案例分享【精】

较好做法:斜顶砖应组砌密实,角度宜为45—60度,当墙体较长时应采用倒八字双 向砌筑,中间部位采用成品三角块放置。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页岩空心砖直接组砌,根部未设置实心板材或素砼反坎。 较好做法:空心砌体及轻质填充材料应在根部砌筑不少于3皮实心板材或湿区需浇筑 砼反坎。
较好做法:在楼面施工结束后,在墙、柱根部弹墙、柱身线,按照所留线条进行木
条订裝,在底部木条上再进行墙、柱身线压线订裝二层木条,后期模板安装底部进行 压缝安装,保证根部无漏浆,避免后期烂根。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板底木方较乱,搭接部位无主木方进行支撑,造成此部位形成受力真空 部位,无有效支撑力,易造成板底变形。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墙梁结合部形成受力断面,结合部易出现错台现象。 较好做法:墙梁结合部采用梁侧木方压过模板拼缝位置,保证受力刚度。梁测木方 采用定型模具加固,保证上侧木方受力刚度。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內排架无扫地杆,內排架无有效抗变形能力。 较好做法:离楼板15——20cm设置双向扫地杆,强化內排架抗变形能力。
较好做法:大钢模和阴阳角模部位的连接固定应采用配套的固定连接件,保证连接 刚度满足要求,保证现浇结构的成型质量。
提升混凝土成型质量优秀做法
扣件排架:楼板支撑立管纵横向间距 ≤1200mm,扫地杆距楼面≤200mm, 中间水平拉杆步距≤1800mm,且顶杆 扣件须进行力矩检测。
木方背楞墙板体系:采用45mm*90mm木 方;中心间距150mm,木方必须立放。
装固定件作为斜支撑底部固定,另一端 分别支顶在墙的第二、五道水平钢管上。
内外墙柱斜撑:可采用单边斜撑,但须设
置长拉丝,进行拉顶结合,保证砼浇筑过 程中模板不会移位、倾斜。
提升混凝土成型质量优秀做法
墙柱模板下口:采用调平压脚板,保证 不漏浆。
墙柱模板下口:在楼板收光质量一般,
不平整的情况下,可采用双层看脚板, 保证不漏浆。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梁底使用木方进行应力传递,传递到临边立杆上,刚度不满足要求,易 造成梁下弯变形。
较好做法:梁底使用钢管 进行压力传递,保证足够的刚度把应力传递给梁侧边的两 根立杆上,保证脚手架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墙、柱根部模板和地面缝隙过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形成漏浆,浇筑 完成后,现浇结构易形成烂根。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构造柱采用穿透墙体固定模板,破坏砌体结构稳定。 较好做法:构造柱内设置对拉螺杆固定模板,避免破坏墙体,抹灰施工前对螺杆洞 进行封堵。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斜顶砖组砌不密实,斜顶角度过大,较长墙体斜顶采用同向方式组砌, 后期该部位易开裂。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钢模施工中,梁和墙交接部位采用泡沫板、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封堵, 易形成施工冷缝、断面,影响后期结构安全。
较好做法:在此部位建议采用钢丝瓦片进行封堵,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钢模施工中,大钢模和阴阳角模固定采用伞形卡进行固定,不能达到固 定要求,且固定间距过大,易造成阴阳角部变形。
提升混凝土成型质量优秀做法
对拉螺栓:外墙、电梯间、斜屋面板采
用三段内置式对拉螺栓,提高防渗隔音 性能。
当梁高≥550mm时,与墙柱交接处须另设 对拉螺杆,间距500mm。
提升混凝土成型质量优秀做法
内外墙柱斜撑:采用拉顶结合,楼面上 预埋钢筋拉结点,斜拉间距≤2000 mm ,距墙柱边≤500 mm。楼板上安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顶板次龙骨平放且间距较大,模板易变形。 较好做法:顶板次龙骨木方全部立方,次龙骨间距不大于30cm。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层高2.9m范围内侧采用四道水平杆加固,剪力墙模板受力刚度不足。 较好做法:层高2900mm及以下的墙柱最少设置5排对拉螺杆,层高 2900~3200mm的墙柱必须设6排,自下而上第一排螺杆离地200mm,一、二排间 距450mm,二、三排间距450mm,最上道距顶板300mm,其余均分,模板根 部应进行水平加固,转角部位的对拉螺栓距阴角200mm。
提升混凝土成型质量优秀做法
降板处侧模1:卫生间、阳台降板< 150mm时,采用定制钢模或定制木方 吊模支撑。
降板处侧。固定侧模必须设置 对拉螺栓限位夹具或定型内撑固定。
砌筑施工质量提升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窗台压顶未伸入墙体,与砌体形成断面。该部位后期易出现八字裂缝且 存在冷缝渗漏隐患。
较好做法:合理进行板底支撑木方的排版,保证次木方间距不大于30CM。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施工用钢模堆放杂乱,未按照规范要求堆放,影响钢模质量,间接造成 现浇面成型质量存在缺陷。
较好做法:首先,在施工现场钢模存放区域应该专门设置,其次钢模存放应该竖向 放置,设置专门的钢模摆放支架,保证不破坏钢模的整体性。
建筑工程质量 典型问题分析及行业优秀案例分享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结构施工质量提升 砌筑施工质量提升 防空、裂质量提升 门窗施工质量提升 质量推手—样板引路制度 行业优秀案例分享
结构施工质量提升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对拉螺杆采用多伞形卡固定,伞形卡之间存在间隙,降低固定强度。 较好做法:强度较大单伞形卡固定,保证固定强度。
较好做法:在砌筑达到窗台板标高后支模浇筑窗台板,厚度不小于10cm,伸入墙体 不小于20cm,避免后期出现开裂及渗漏。
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
错误做法
较好做法
错误做法:窗台板工序倒置,采用预留口进行后期浇筑,浇筑较难密实,存在渗漏 隐患。
较好做法:在砌筑达到窗台板标高后支模浇筑窗台板,厚度不小于10cm,伸入墙体 不小于20cm,避免后期出现开裂及渗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