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复习重点

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复习重点

美术理论复习重点1、美术理论参考书目:①《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高等教育出版社②《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北大出版社③《西方美学史》,朱光潜,商务印书馆④《中外美术交流教程》,袁宝林,浙江摄影出版社⑤《当代西方美学》,朱狄,人民出版社⑥《现代之后——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姚大志,东方出版社2、美术理论复习方法及重点:美术理论试卷的基本题型分为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五类。

试卷总分为100分,各类题型所占的分值比例在20XX年有所调整,其中的填空、选择和判断占总分的40%,名词解释20%,问答题40%。

美术理论试卷的命题内容一般涉及中、外艺术发展各个时期的美术理论,侧重点为主要的学说、人物、著述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范畴。

由于美术理论的学科特殊性,应试者应理性地考虑到应试的目的,有针对性的理解试卷的命题和答案。

从试题可以看出,近年来的命题范围相对稳定,应试准备的主要参考书应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艺术理论教研室编著的《美术概论》。

在此基础上可兼及其它,如适当增加一些较规范的中、外美学史。

艺术思想史和艺术思潮的评介性著述。

试卷的填空和选择两部分,虽每空仅为1—2分,但往往是同为基础较好的考生拉开彼此分数差距的关键环节,题目要求考生知识的精准性,类如国籍、年代、人名、书名等等细节,构成制胜的微观要素。

判断题在20XX年分值增加到20分,显然不容忽视,是非抉择殊需慎重,试卷题目并不偏,但应仔细留意陈述句的前后对应关系。

名词解释题目多是重要的概念、范畴,或是思潮和学说,一般情况是一题中又具有若干重要的知识点,如时代、国籍、人物、观点、意义和影响之类,精要与全面是准备名词解释的要点。

论述题的题目看来相对简单,但若深入也必须涉及多方面理论素质,论述题一般有能够使应试者充分展示自己知识结构、逻辑功力以及文字水平的更大空间,然而要在看似平实而又分值较高的论述题上脱颖而出,需要考生有更为广泛涉猎,也更有赖于长期的知识储备。

简评:远小近(中央美院人文学院理论部讲师)《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最重要的章节*上编美术的基本原理①第一章本质论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②第二章创作论第三节创作成果——美术作品③第三章接受论(整章都很重要)下编美术的历史发展①第一章发生论(整章都很重要)②第二章发展论第二节中国美术形态流变第三节西方美术流变只要永不放弃没有什么不可能!!!中国美术史复习重点1.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①《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院美术史系,高等教育出版社②《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陕西美术出版社③《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薛永年、邵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④《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⑤《中国美术史》,张光福,知识出版社⑥《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⑦《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洪再辛主编,上海美术出版社⑧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⑩《辞海》(艺术分册)2、中国美术史复习方法及重点:中国美术史试题常用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

其中填空、选择、判断约占总分的40%,名词解释20%,问答题40%,总分100分。

中国美术史命题范围广泛,涉及内容全面、考察详细具体,时代从史前到近现代乃至当代,领域从绘画、雕塑、建筑到工艺,真题均有涉猎。

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除个别涉及1949年后的中国美术题目外,均可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获得正确答案。

名词解释侧重对画家/作品、流派/社团、理论/技术专门术语进行命题,这类题目中有些可直接通过整合《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相关内容进行有效问答,有些则需要考生从其它书籍中补充(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等),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在《简史》的基础上扩充阅读范围、丰富知识储备。

只有做好这一点,考生才能更有效地去面对问答题。

从真题来看,问答题命题较多集中于唐至清的绘画,侧重于从形式分析、文化研究的角度考虑考生对具体绘画作品的了解程度和比较分析能力。

在02——04年的6道问答题中,有5道属于这种类型。

04年问答题命题范围突破古代,出现涉及近现代美术题目。

在02——04年问答题中,不曾见雕塑、工艺、建筑方面的考题。

中国卷轴画:人物、山水、花鸟画中国卷轴画,大致开始于魏晋。

现存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摹本,就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卷轴画。

中国卷轴画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人物、山水、花鸟这三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卷轴人物画,自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来,经唐和五代、两宋,达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高峰。

元明清阶段,人物画相对衰落。

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是我国现在已发现的最早的独立的绘画。

它们是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用作“铭旌”,主题是引魂升天。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

号称画绝、才绝、痴绝“三绝”。

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线条婉转流畅,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一般。

提出绘画的最高要求是传神写照。

提出迁得妙想的绘画思想。

《洛神赋图》取材三国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图》取材自西晋诗人张华的文章《女史箴》。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被誉为南朝绘画三杰。

画龙点睛的故事与张僧繇有关。

魏晋时期的画论作品:顾恺之的《画评》《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续画品》等。

北朝著名画家有杨子华、曹仲达。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的画家,善画梵像。

画的人物衣纹紧密贴住身体,号称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唐代著名画学吴道子所画的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劲画,被誉为吴带当风。

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完美的北齐壁画作品。

初唐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画风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西域画风为主。

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38.4x129.6;其作品还有《历代帝王图》《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等。

吴道子被誉为画圣。

代表作品《天王送子图》。

六朝美学以秀骨清像为标准,唐代追求丰腴华贵。

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是代表。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绢本设色,51.8x148张萱《捣练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绢本设色 37x147 宋摹本周昉画仕女具有“衣纹劲简,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33.7x204.8《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绢本设色 46x180孙位的画风清逸,代表作《高逸图》,追求魏晋风度。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感。

李思训号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号称小李将军。

他们父子堪称青绿山水的宗师。

李思训的代表作《江帆楼阁图》;李昭道的作品《明皇幸蜀图》。

李氏父子被誉为北宗之祖。

王维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创始人。

追求诗情画意。

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被誉为南宗之祖。

盛唐的薛稷善于画鹤,中唐的边鸾善画花卉、蜂蝶蝉雀。

韩滉善画牛,代表作《五牛图》。

唐代画马名家包括曹霸、韩干。

杜甫评价曹霸的马“一洗凡古万马空”。

韩干的代表作《照夜白》《牧马图》。

唐代画论: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维提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朱景玄《唐代名画录》提出“神、妙、能、逸”四品。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

唐代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墓前的浮雕作品。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南唐、西蜀美术成就较高。

人物画涌现出周文矩、顾闳中两位杰出画家。

周文矩代表作《重屏会棋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重点掌握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徐黄体异:即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指的是五代时期画家黄荃和徐熙的绘画风格。

黄家富贵指的是五代西蜀画家黄荃父子的绘画风格,善画宫廷珍禽名花,造型写实、笔法精细典雅、色彩晕染柔和情态生动,充满富贵气息;徐熙野逸指的是南唐士大夫画家徐熙常游于田野园囿,观察花鸟禽虫果蔬之类的情态,用笔随意,不求精勾细描,略加色彩,突破了唐代以来的细笔填色的表现方式。

宋代设立画院,文人画、风俗画兴起。

掌握文人画的概念和代表画家。

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沿袭吴道子风采。

李公麟(1049-1106),安徽人,号龙眠居士。

代表作《维摩诘图》、《西园雅集图》。

梁楷、法常等人采用减笔画法,创出新的风格。

梁楷代表作品:《太白行吟图》、《布袋和尚图》等。

法常:四川人,故宫博物院藏其《写生蔬果》《鹤图轴》。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古代风俗画的最杰出代表作。

需要详细了解作品。

李嵩、苏汉臣等人画的风俗画亦是成就卓然。

如李嵩的《货郎担图》、苏汉臣的《百子嬉春图》、《秋庭戏婴图》。

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绘画。

如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李唐的《采薇图》。

所谓:古今之画,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各随时代不同,然以元继宋,足称劲。

——《宝绘录》元代文人画成为主流,不设画院。

山水画发展兴盛。

花鸟画大发展,人物画稍逊。

明清时期受到宋代朱程理学影响,进入文化总结时期。

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明末产生启蒙思想,涌现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学者。

明清小说作品繁荣。

美术方面,设立画院,文人画与院画交相呼应,出现很多画派。

如浙派、吴派、松江派、新安派、娄东派、虞山派、金陵派、扬州画派(扬州八怪,重点掌握郑板桥,郑板桥即郑燮,善于画竹)、上海画派、岭南画派等。

民间美术兴起,形成三大年画中心: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等地。

明代人物画家:陈洪绶(1598-1652)为代表,字章侯,号“老莲”,浙江人。

代表作《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归来图》等。

曾鲸(1568-1650),字波臣,善画肖像画,作品《顾与治像》、《王时敏像》等。

采用西洋画法,画面具有凹凸感。

戴进(1388-1464),是明代开宗立派的人物,声誉卓著。

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人,出身画工家庭。

宣德年间,进宫廷画院,因作品《秋江独钓图》引起妒忌而离开画院。

这幅作品时期晚年之作,细节交待精细,感染力强,钟馗形象威严,目光锐利,暗含忧愤不平之情。

唐寅的《王蜀宫伎图》描绘前蜀四个宫女,身着道衣,头戴莲花冠,姿容妍丽,笔墨精细严谨,人物面部做三白赋色,是唐寅人物画的代表作。

清代上海画派任颐,字伯年(1840-1895),生于萧山,早年受其父影响善画,曾当过太平军,后来到上海谋生,与吴昌硕、吴友如等交往。

任颐学习过西洋技法,造型能力深厚。

技法全面。

花了很多民间题材、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等,作品思想明确,通俗平易,为市民喜爱。

相关主题